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扩散理论视域下黄河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嘉应观为例

    张晓恰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从创新属性的角度审视当前嘉应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面临的挑战,并主要围绕创新—决策过程的提升认知、增强说服、助推决策、强化执行及维系决定五个阶段来探讨嘉应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路径,通过嘉应观治黄文化的传播来弘扬黄河文化.

    创新扩散嘉应观文化旅游黄河文化

    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中国自然纪录片发展现状分析

    叶晓青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自然纪录片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初步阐明了自然纪录片的定义,并详细探讨了产业内部的复杂网络及其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还深入剖析了中国自然纪录片产业的发展轨迹、产业链结构以及当前的主要挑战.基于此,提出了若干策略性建议,以期推动中国自然纪录片产业的持续健康成长并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科学传播自然纪录片产业生态

    跨文化语境下韩国影视剧传播策略研究与启示

    李雪田瑞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剧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载体.韩剧从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广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彰显出一定的生命力.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韩剧的传播媒介从传统电视频道转向互联网络和手机App平台,移动终端的发展和网络获得的便捷性,使得韩剧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潮,对国产影视剧走出国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文章从韩国影视剧在中国热播的优势和原因入手,分析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此对国产影视剧进行跨文化传播提供一些启发.

    韩剧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影视剧

    "泛娱乐化"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及应对

    杨马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泛娱乐化"思潮的裹挟下,娱乐超出自身应有的界限,并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文章首先提出"泛娱乐化"思潮的生成逻辑与资本操控、技术异化和文化霸权密不可分,其实质是资本逻辑、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三者合力共谋的结果.其次,"泛娱乐化"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现实冲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弱化人民主体意识,消解主流价值认同;二是耦合不良社会思潮,瓦解主流意识形态;三是加剧西方文化渗透,威胁国家政治安全.最后,从丰富人民精神家园、营造清朗文化空间、供给优质文化产品、构筑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四个方面探寻"泛娱乐化"治理路径,从而在对"泛娱乐化"的批判过程中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泛娱乐化主流意识形态生成逻辑治理路径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影响

    罗媛婧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客体化为解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自我认知、态度以及行为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研究围绕大学生自我客体化采用问卷进行调查,测量了自我效能、微信卷入度、身体意象三个维度的情况,结果发现微信卷入度越高的大学生群体其自我客体化程度更深.

    自我客体化异化身体消费社交媒体

    狂欢理论视域下的"上海万圣节"传播现象分析

    黄俊
    114-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23 年"上海万圣节"狂欢活动作为个案,借助狂欢理论展开研究,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相关内容的抓取和分析,深入剖析"上海万圣节"线上线下火爆的情感机理和媒介逻辑.研究发现,社会性压力和娱乐化诉求助推了"上海万圣节"出现多维度狂欢的盛景.研究借鉴"上海万圣节"传播、演化的路径和模式,提出了以新技术、新范式推动中华传统节日创新发展的策略建议.

    狂欢理论社交媒体智能媒体"上海万圣节"

    "电子亲人":媒介依赖视角下的当代青年赛博情感交往实践

    李佳讯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亲人"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一类自媒体博主,他们面向屏幕前的当代青年以"父母"等亲人的视角和口吻来生产传播内容,其对"理想化亲人"的塑造和展演,获得了青年网友的广泛关注和依恋.文章借助媒介依赖理论考察"电子亲人"现象的兴起原因、当代青年赛博化亲密情感交往实践的表现,并对此现象进行文化审视.

    电子亲人媒介依赖社交媒体青年

    虚拟社交场域中非遗趣缘群体的互动机制探究——基于抖音平台的田野调查

    张亚楠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瓦解了以血缘、地缘为基石的传统社交结构,催生了以趣缘为纽带的虚拟趣缘社群,成为虚拟社交领域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研究借助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聚焦抖音平台上非遗趣缘群体的特征,探寻虚拟社交场域中非遗趣缘群体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非遗趣缘社群成员身份多元、群体边界模糊、强调情感认同,其互动机制涉及集体围观与浅层次互动、情感交流与共建、创新融合与身体实践三个层面.

    虚拟社交场域非遗趣缘群体互动机制抖音

    一个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陪诊服务平台设计与开发

    陈琦棋田思庆陈鑫媛姚星月...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部分患者群体无法独立就医问题,陪诊服务应运而生."互联网+陪诊服务"将成为信息化时代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基于此,本陪诊服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依托互联网医疗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采用WXSS、WXML、JS和JSON等技术构建前端框架,以PHP构建后端框架,并以微擎为基础进行拓展,形成多样化的销售和盈利模式.该系统不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陪诊服务,还为陪诊师提供订单信息和报酬提现功能,同时也为想要入职陪诊行业的人员提供入驻功能.综上,该系统全方位地满足了患者、陪诊师和潜在从业者的需求,为陪诊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陪诊服务微信小程序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医疗

    想象可供性视角下微信聊天中的自我呈现行为探究

    张文扬李学孟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在使用媒介技术进行线上交往的过程中,不是被动顺应,而是在感知想象的基础上对这一交往模式加以改造.社交媒体用户对平台的感知与想象塑造了他们与媒介的互动方式,其自我呈现行为也势必受到影响.从想象可供性的视角切入,探究社交媒体用户感知想象中微信聊天平台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用户受感知想象影响的自我呈现行为.这有助于理解当代社会群体的线上交往困境,为未来社交应用在技术层面消解传播系统本身的不足提供可能之思.

    想象可供性微信人际传播自我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