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解说词修辞语境构建的核心要素——基于兵团政论片的考察

    刘嘉钰王中伟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兵团政论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录片形态,旨在深刻揭示与生动展现军垦戍边的厚重历史,其内在逻辑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艺术.修辞要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解说词修辞深深植根于特定的语境之中,这些语境要素构成了解说词修辞的土壤,决定了修辞手段能否发挥预期作用.文章对兵团政论片的解说词修辞语境的核心要素考察,为认识兵团政论片的解说词修辞提供了一种认识维度和方法,也为其修辞实践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和视角.

    解说词修辞语境兵团政论片

    电影《夜曲》的诗性美学与现实表达

    朱迪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影《夜曲》为例,深入分析德国导演罗穆阿德·卡马克对福瑟戏剧《夜晚在唱歌》的改编策略,探寻影片中的视听语言建构和情感表达技巧,深入领略诗性美学的美妙,推动更多关于约恩·福瑟戏剧的交流,为戏剧改编为影视作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电影诗性美学影视改编极简主义

    视觉语法视域下山西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多"面"山西,迎面而来》为例

    刘炎迪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短视频宣传片作为一种新的宣传方式在各大媒体中广泛传播,其篇幅短小,内容多样,寓意深刻,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播等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维度来分析与探讨图像的意义建构并结合文字与声音模态的相互协作来分析其完整意义的呈现.研究发现,在宣传片中,多模态话语形式关系主要表现为互补性的关系.不同模态之间的协作共同表达了相关的主题,从而促进了山西形象的树立与传播.

    多模态话语视觉语法宣传片山西形象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经济新闻语篇评价局部语法对比分析

    汪婷婷徐文娜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建语料库,在评价局部语法框架下考察英语经济新闻语篇中的评价语言,具体选取四类形容词评价型式,在型式的分布、意义及构成特征等方面进行不同媒体间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英语经济新闻语篇中评价语法型式的使用与评价主体和评价语义紧密相关.研究还发现了英语经济新闻语篇中评价语义表达的常用型式.

    局部语法评价语言英语经济新闻对比

    风险的"放大器":社交媒体恐育情绪的形成机制及舒缓路径

    刘娟胡燕
    120-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洞察生育风险信息在社交媒体放大器的作用下育龄女性恐育情绪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健康风险信息、养育经济信息、产后工作信息、养育环境信息是恐育情绪产生的四个重要来源,社交媒体对负面信息的放大作用是生育负面图景的重要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恐育情绪的舒缓路径.

    "三孩"政策社交媒体生育风险信息恐育情绪

    框架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效果研究——以"道中华"为例

    蒋智涛成佳铭张子怡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家民委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办的"道中华"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围绕学者臧国仁和钟蔚文提出的高、中、低三层次框架理论,采用熵值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道中华"传播力整体趋势向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的现实状况.根据客观数值权重和主观用户意愿从主题、结构、形式三个方面为"道中华"公众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针对性建议.

    中华民族共同体道中华三层次框架熵值法

    疗愈与倦怠:新闻情感仪式策略的效用探析

    卢思羽
    129-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新闻业将"理性"与"感性"相分离,而如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正重塑着全新的新闻生态,也为新闻实践提供了行动可供性与生产场景,新闻业态呈现出情感化的转向.文章基于这一背景,旨在探讨新闻的情感仪式策略对公众、社会带来的效用,认为新闻业的情感转向在情感唤醒、情感凝聚、情感动员、情感治理方面均有一定的意义与效用,但是仍然带来了情感倦怠、劳作倦怠、审美倦怠等负面效应,呼吁新闻业平衡客观性报道与情感化叙事,实现理性与感性的适时相遇.

    情感化叙事情感与新闻业数字新闻

    小红书数字化仪式感对生活美学的建构进路

    徐嘉蕙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红书以"生活本体"为出发点,通过建构笔记中的数字化仪式感,推进大众对艺术与美的切身体验,打造日常生活美学,用"艺术介入生活"的方式帮助人们回归"诗意的栖居".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需警惕消费主义时代的烙印带来的审美异化,为新实践美学与现实生活增添新的活力.

    社交媒体小红书生活美学数字化仪式感

    青年"丧文化"的现实表征、生成逻辑与引导路径

    徐黎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丧文化"集中表现为颓废、悲伤等消极情绪色彩,影响青年的日常生活,弱化青年理想信念,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对此,有必要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入手,宣传与规范软硬兼施,明确国家主流价值;线上与线下协同治理,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教育与引导精准发力,保障高校思政效果;培养与提升相互助力,树立个体正确认知,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合力,更好地促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互融合,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青年群体"丧文化"网络

    知识类短视频用户的知识生产:基于Bilibili知识区用户的考察

    周子涵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用户在短视频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未来借助短视频媒介丰富知识生产模式提供一定的思考.通过深度访谈Bilibili平台知识区用户,结合知识社会学详细分析以用户为主体的新型知识生产模式.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使知识生产和传播更加民主化和去中心化;用户的参与极大地提高了短视频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效率.然而,用户的参与行为仍不可避免地受到知识生产主体权力的影响,以用户为主体的知识生产模式也面临着诸多关于知识内容质量和准确性的挑战.

    短视频知识生产知识类短视频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