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科技期刊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路径研究——基于科研论文外流现象的分析

    杨晶郑科周韦杨永坤...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科技及成果推广宣传的重要媒介,在推动农业科技工作者落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和责任担当.文章分析了当前SCI论文发表现状,剖析该现状产生的原因及现实影响,提出农业科技期刊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现实路径.

    农业科技期刊科技成果外流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国

    新时代高校应急管理专业统编教材建设与思考

    郭玉娟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管理作为一门新兴交叉专业,其学科归属、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导致高水平教材严重缺乏.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应急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的出版现状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编写统编教材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应急管理专业统编教材的出版建议.

    教材出版应急管理统编教材出版

    基于数理统计的图书编校质量评估方法与运用

    桑昀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校质量问题一直是出版业的难点和痛点,文章认为相应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并取得实效,对编校质量进行科学评估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首先论述了正确的评估对于提升编校质量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当下图书质量评估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创新性地引入了数理统计的概念,建立了更加科学的编校质量评估方法;最后以电子工业出版社为例,详尽阐述了评估方法在不同管理场景中的实际运用.

    数理统计编校质量评估方法差错率质量管理

    动画电影的色彩叙事研究

    洪菲黄晓瑜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叙事可以促进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刻画、情节发展、情感表达、主题升华,向观众传达人文内涵.文章通过分析写实性色彩叙事、装饰性色彩叙事、写意性色彩叙事在动画电影中对场景、角色、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对动画电影的色彩叙事进行研究.

    动画电影色彩叙事写实性色彩装饰性色彩写意性色彩

    国家生态形象视域下China Daily生态报道话语研究

    丁钰烨
    58-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Fairclough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对China Daily的环境报道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究其如何构建国家生态形象以及构建了何种中国国家生态形象.研究发现,China Daily使用词汇选择、互文等策略,客观公正地塑造了一个对环境问题积极应对,在国际环保合作中秉持开放共享理念的大国生态形象.期望为我国媒体更好地、有效地进行国家生态形象的对外传播贡献绵薄之力.

    国家生态形象批评话语分析ChinaDaily

    北疆文化传播在内蒙古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定位与传播路径

    金思琦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北疆文化传播对于提升文化认同、区域凝聚力,塑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北疆文化传播的现状,包括传播内容、形式、范围、影响力以及传播主体与受众.提出了五大策略:一是以教育体系为基石,推进北疆文化的深层传播;二是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宽北疆文化的传播渠道;三是深入挖掘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四是创新文化艺术创作,展现北疆红色文化的时代魅力;五是加强文化旅游合作与交流,绽放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疆文化文化传播文化建设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的文化符号和现代启示

    刘俊玲曹胜强
    65-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台剧《活动变人形》根据作家王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隐喻了人的欲望、本领及环境互相割裂可能造成的精神困境和人生悲剧.剧中反复出现反映人物心理和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对于揭示剧作深层内涵有重要意义.从舞台剧的创作来看,该作构思奇妙,通过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痛苦挣扎和心路历程,虽主要反映20世纪前半叶的生活,但在现代社会仍然有深刻的思想性,给人以重要启示.

    《活动变人形》象征符号文化反思现代启示

    打造共情空间:治愈系公众号"动物办公室"的符号化传播分析

    曹娜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时代,在虚拟空间抒发情感、缓解焦虑、寻求认同和心理安慰成为青年"打工人"群体的普遍选择,催生了以"共情"为内核的治愈系内容传播.以治愈系公众号"动物办公室"为代表的自媒体依托治愈风格的内容,通过IP符号、叙事符号以及文化符号将传播内容打造成"共情空间",对"丧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消解作用,满足了青年打工人群体的情感与认同需求.

    符号互动论治愈系文化共情传播

    建构主义视域下主流媒体胡杨精神传播——基于媒体对塔里木大学的新闻报道分析(2018-2023)

    潘诗棋王成涛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杨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润疆的宝贵资源.新时代主流媒体不断加大对胡杨精神的传播力度,研究主流媒体对胡杨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建构了一个与"塔大固边纪实""学校特色活动"等主题紧密联系,以主要事件和背景为主要依托,重点从精神内涵的"扎根边疆"和"甘于奉献"这两个方面来展现的胡杨精神.通过构建这一话语框架,不仅深化了胡杨精神在公众中的认知,还有效促进了胡杨精神从理念向实践的转化,使之成为引领认知、塑造信念和规范行为的强大动力.

    建构主义新闻框架主流媒体胡杨精神

    抖音侗族大歌短视频内容生产及传播策略研究

    廖丽婷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侗族大歌的短视频传播,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侗族大歌"相关话题短视频内容为基础,从传播者、传播内容、视听语言三个视角分析短视频时代侗族大歌等音乐类非遗文化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及传播策略.研究发现,侗族大歌短视频传播生态呈现出视频主题集中在歌舞主题表演上,传播内容枯燥;传播主体以侗族人民为主,圈层传播难渗透;音乐以单一环境音效、同期声为主,创新度不高;画面呈现表现为"现场实拍+侗族大歌"模式,画面镜头以全景、中景为主,缺乏深度等传播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音乐类非遗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传播难题,提出传播策略,以改善音乐类非遗文化传播效果,促进其更好传承发展,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侗族大歌短视频传播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