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展示设计对观众专注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博物院"神游展"为例

    刘姝彤汤新星尹金宇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选取湖南省博物院的"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展为案例,通过观察法收集数据,研究分析不同数字展示设备、内容以及展品的体量对观众停留时间和参与程度的影响,进而探讨数字展示设计影响观众专注度的因素.研究为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未来展览设计提供了实证依据与参考建议.

    数字展示设计观众专注度湖南省博物院观察法

    互联网对农村居民生活行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CGSS2021的实证分析

    格日勒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GSS2021 的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在生活空间中交往行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而为农村的社区衰落问题提供实证解释.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使用程度的增加,农村居民在生活空间中交往互动的重心逐渐外移,更倾向于外出交往,而不是留在农村中进行互动.研究还进一步区分了经济动机、娱乐水平、流动水平和个体偏好的中介作用,提出了互联网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行动的具体机制,提升了理论的解释力.其中,经济动机的增强同时降低了居民社区参与和外出交往的水平;娱乐水平的增加同时提高了居民社区参与和外出交往的水平;而流动水平和个体偏好则在促进居民外出交往的同时抑制了其社区参与水平.

    互联网使用生活空间交往行动社区参与中介效应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情绪识别

    廖强王宇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模态情绪识别利用语音、文本、图像等多种数据形式,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中的情绪信息来识别人类的情绪状态.相较于单一模态的情绪识别,这种方法能更全面地捕捉情绪的复杂性和微妙差异.为提高从特征提取到情绪分类的高效性,提出了一种端对端的网络结构,直接利用音频与视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情绪识别,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三种不同的特征融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中间注意力融合方法在RAVDESS测试集上取得了71.67%的最高平均准确率,显示出优于其他融合策略的性能.

    情绪识别transformerattention多模态融合

    基于AI传播的数字治理体验与公众生活质量评估关系研究

    蒋冉于亦菲生奇志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数字治理公共体验与公众生活质量评估的相关关系,以AI传播技术应用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一个中介效应模型.在沈阳市范围内对各区进行抽样问卷调研,共获得 586 份有效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数字治理公共体验与公众生活质量评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I传播技术的应用在数字治理公共体验与公众生活质量评估的传导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数字治理公共体验与公众生活质量评估的关系认知,也为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促进AI传播技术应用以切实加强公众幸福感的政府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数字治理公共体验公众生活质量评估AI传播

    基于LoRa的智慧农业大棚监控系统设计

    储玉芬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详细阐述了一种基于STM32 微控制器的智慧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总体设计思路,设计了基于LoRa的土壤信息数据采集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及采集控制软件的设计流程.通过系统测试验证了智慧农业大棚监测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智慧农业无线传感网络STM32移动客户端LoRa

    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助力科学家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传播

    胡娜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家精神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文化软实力.为了将科学家精神传递给更广大的受众群体,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突破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的单一传播方式,引入更为鲜活生动的,便于快速传播的数字多媒体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在传播科学家精神方面的应用,可在兼具科技感和艺术性的同时,深层次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展现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和崇高品格,并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数字多媒体技术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文化

    基于感知价值的红色资源数字化旅游产品满意度研究——以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为例

    吴水田刘卷
    30-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为案例,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红色资源数字化开发感知价值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数字化旅游产品的功能价值、体验价值、认知价值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其中游客对体验价值的满意度值最低.提出了使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红色资源的保护与监测、丰富产品的质量,注重功能价值的提升、注重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等对策.

    感知价值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红色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

    基于骨骼数据的考生行为检测

    王新宇王宇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人体骨骼数据的考生实时行为检测方法.运用姿态估计算法与行为识别算法来实现实时检测考生异常动作.通过姿态估计算法OpenPose获取人体实时骨骼数据送入图卷积动作识别网络中进行行为识别,在行为识别网络方面在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一个结合人体骨骼数据的一阶与二阶信息双流动作识别网络.改进的双流网络在NTU-RGB+D 60数据集上表现良好,同原版的ST-GCN相比,在Xsub和Xview基准测试中TOP1指标分别提高了5.1%和4.7%.

    行为识别图卷积神经网络双流网络

    博物馆"云展览"的传播模式与构建路径

    宁思文田野
    40-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展览"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数据集成以及数字传媒技术,将实体事物通过线上网站、移动终端App等平台进行远程展览的展览模式.研究在爬梳可鉴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其传播模式是以实物数字化信息为媒介,通过互联网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展览内容传达给观众;构建路径是以内容为根本,从客观出发按照初选主题、可行性分析、设计制作、模拟仿真、运行优化五个过程展开工作,同时注重拓宽新媒体渠道,打造聚合平台.

    博物馆云展览传播模式构建路径

    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实践研究——以苏州图书馆为例

    施清益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的优势,结合苏州图书馆案例对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引申出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提出发展建议,使公共图书馆"有心""有力"建立良性互动,有效推动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发展.

    公共图书馆购买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