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导报
科技导报

冯长根

旬刊

1000-7857

kjdbbjb@cast.org.cn

010-62103282;62138113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导报/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协的重要学术出版单位                 ——科技导报社   科技导报社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直属事业单位,是一家主要承担出版学术刊物、组织学术活动评选、编辑论文文集、组织学术会议、编制科普挂图、宣传科技知识、开展学术研究等任务的学术性出版机构;目前主办或组织编辑的学术出版物包括:《科技导报》(月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半月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双月刊),以及《学科发展蓝皮书》(每年一卷)。   《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协学术会刊, 1980 年创刊,主要发表国内外科学和技术各学科专业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同时刊登阶段性最新科研成果报告,快速报道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提供各类科技信息;读者对象主要为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和科技管理干部。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 1994 年创刊,是我国唯一的一份综合性科技类文摘中文检索学术期刊,每期登载 3 000 多条学术论文摘要,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以及部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并列有作者索引和关键词索引,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和科技管理人员必备的资料性、工具性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 2006 年 2 月创刊,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英文版科技类学术检索刊物,旨在促进国际科技界对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整体水平的了解,推动我国科技工作者学术论文的国际交流。 《学科发展蓝皮书》是一本从学科角度反映年度科学技术进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文献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现已出版 2002 卷、 2003 卷、 2004 卷、 2005 卷共 4 卷,可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国内外科技进展情况提供参考。   科技导报社还承担了下述几项重要的学术任务。( 1 )承办“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每年举办一次,每届评选出 100-200 篇左右的优秀学术论文,每年 4-5 月启动,当年年底评选完毕,《科技导报》次年第 1 期公布获奖论文名单,中国科协在第二年的全委会工作会议上颁奖表彰。( 2 )承办“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评选工作。每 3-4 年评选颁发一次,从中国科协系统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产生或通过中国科协系统有关渠道报送的,已被各级党组织、政府或有关部门采纳实施,且已经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或广泛的社会效益的建议中评选产生。( 3 )参与年度 “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评选工作。该项工作 由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共同主办,科技导报社承办 。( 4 ) 负责承办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有关分会场等学术会议。( 5 )组织出版中国科协学术年会部分分会场学术论文集。( 6 )编辑、绘制并发行中国科协下达的科普挂图任务。( 7 )承担中国科协下达的有关课题研究、科普专项等任务。( 8 )负责“中国科技期刊网”的建设、维护工作。( 9 )参与筹建“中国科技学术网”的建设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科技导报社将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人才济济、组织健全的优势,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搭建更为广阔的学术出版建设平台,以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努力为推动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氢能在"双碳"战略中的作用

    李灿
    1-2页

    地球内部可能利用的天然氢气

    杨文采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1世纪,氢能源的应用和氢能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地球形成历史和地球物理数据来看,地球内部的地核就是一个氢能库.大陆科学钻探的数据表明,大地震产生环绕全球的地震波,使地壳和地幔中的裂隙带活动,地球内部的气体得以释放.地震后地球在放氢气、氦气和甲烷等气体,它们会通过地幔裂隙带上涌到上地壳.如果上地壳有渗透率很低的岩层把上涌气体覆盖起来,就可能成为深层结晶岩中的氢类能源储存库.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可能有这种深层氢类能源储存库,值得进一步研究.

    氢能源地核氢能库放气地壳储存

    氢中医:氢医学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

    杨海燕王尉荧应乐安孙志轩...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了氢相关概念和氢中医的理论体现,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2个方面综述了氢医学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氢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氢现代医学针对呼吸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心脑血管、眼科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氢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但尚存在临床试验不足、具体分子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氢中医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仅限于氢与中药共用效应的研究和相关器械的研发.未来氢中医学应深入探讨氢如何与中医治疗原则相契合,建立氢中医理论体系,研发氢中医疗法;并采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评估氢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可行性与作用机制;同时开展临床试验,为氢中医的应用提供临床数据,为氢医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中医学气水互化阴阳学说

    氢在农业中的研发进展

    杨海燕张秋雨凌翔刘亚倩...
    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由于其抗氧化、生长因子调节、酶活性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综述了氢在农业中的研究进展,从氢促进植物生根发芽、调节农产品产量/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延长农产品保鲜期以及提升养殖存活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盘点了氢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氢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机制.展望了氢在农业中的发展趋势,指出氢农业未来应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应用范围扩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展开研究.

    氢化镁农业抗氧化作用

    氢冶金场景下规模化固态氢储运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魏炜饶文涛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行业的氢冶金是未来氢能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炼铁炉利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替代传统的碳基还原过程,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氢冶金过程中,建立高效可靠的氢储运产业链是成败的关键.简述了氢冶金背景和国内外氢气储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各种储存技术进行了简明分析.结合氢冶金工厂的特点,提出"气固相分离式固态氢储运技术"的方案,理论上可实现经济、安全、长距离、面向工业应用的大规模氢储运.未来可通过工程化手段实现大宗含氢物料的制备和存储运输,并与冶金或化工工厂的原料工艺流程实现有效衔接,对上游合金资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固体储氢大宗材料氢冶金工业应用

    浆氢技术研究进展

    陈树军王可成付越张琳...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浆氢作为低温浆态推进剂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和流动特性,被认为是未来火箭的重要燃料和中子源冷却剂,但是浆氢在管道中复杂的固液两相流动机理以及制备技术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发展.因此归纳了浆氢研究的发展脉络,综述了浆氢的热物理性质、制备及测量方法、流动传热特性等关键问题,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及优劣势,概括了输送中管道压降和传热机理,重点分析浆氢在输送中存在的沉降分层、漏热振荡等应用问题,并探讨了浆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推动浆氢在航天领域的工程化应用.

    浆氢热物理性质制备方法测量技术流动传热特性

    镁氢包衣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杨海燕张秋雨潘琪芳初少华...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将MgH2包衣于大豆,并设置MgO包衣大豆组作阳性对照和无包衣大豆组作阴性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地上/地下部鲜重、茎长/粗、总根长、侧根数和叶面积等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从小到大为:无包衣组<MgO包衣组<MgH2包衣组.采用SPS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gH2-L3包衣大豆组综合得分最高,为最佳包衣配方.MgH2包衣组大豆的最优表现可能归因于镁与氢的协同生物学效应.

    氢化镁种子包衣氢肥大豆萌发

    增强型地热系统实验模拟装置研发进展

    唐佳伟李井峰方杰刘月阳...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国内外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模拟实验装置研发进展,归纳了以高温高压反应釜、岩心夹持类渗流模拟系统、岩石三轴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和大尺寸真三轴实验系统为代表的4类模拟装置的功能特点,分析了不同实验模拟装置适用范围及其对于EGS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撑作用.结合国内外在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EGS模拟实验装置的研发方向,在现有装置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大型模块化干热岩开发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思路,论述了平台装置的系统构成和模块化功能特点,探讨了热储区形成机理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场耦合作用机制.

    干热岩增强型地热系统模拟装置水力压裂真三轴

    "双碳"目标下森林公园植被空间配置对降温效果的影响——以福州森林公园为例

    刘东兰戴忠炜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州森林公园为例,使用微气候模型ENVI-met模拟分析不同植被空间配置类型对降温效果的影响,旨在提出森林公园植被降温成效的提升策略.根据不同植被空间配置和降温效果的相关性,设计了 18种理想化场景.这18种场景代表了具有3种不同碎片化程度的植被空间配置类型(块状绿地、稀疏点状绿地、密集点状绿地)和6种植被类型(裸地、草地、灌木、小乔木+草地、大乔木+草地、大乔木+灌木).结果显示,大乔木是影响降温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草地和灌木由于热辐射的累积,并不会导致周围空气降温;此外,对于乔木,植被空间配置类型的碎片化程度越高,会导致降温效果的显著降低,而对于草地和灌木,植被空间配置类型影响不显著.进而得出结论,在森林公园的植被营建和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乔木所发挥的降温作用,同时避免乔木组团空间碎片化,应让乔木组团高度聚集.

    "双碳"目标植被空间配置降温效果ENVI-met森林公园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能源综合效率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基于超效率及地理探测器模型

    马远张同蕾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2006-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测度了能源综合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综合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特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从Malmquist指数的结果来看,技术进步对能源综合效率的贡献最大,沿线省份的技术效率有待加强;单影响因素影响显著,其中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作用呈现上升趋势,政府干预、城市化、互联网普及率、交通可达性和环境规制呈下降趋势;双因素交互作用大于单因素作用,其中能源结构与其他因素结合、交通可达性与其他因素结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综合效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综合效率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地理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