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空军工程大学科研部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空军工程大学科研部

于雷

双月刊

2097-1915

kgdbjb@163.com

029-84786434

710051

西安市空军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空军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以及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本刊为2004、2008、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本刊被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磁超表面全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杨欢欢张芷昀李桐田江浩...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表面全息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全息成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拓展了电磁超表面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梳理超表面全息成像的发展脉络,以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地回顾了超表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受益于超表面技术的全息成像模式的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超表面全息术逐渐从可见光频段向微波频段发展,从静态重现向动态全息演变,因此,着重介绍了超表面全息术的未来方向——可重构超表面及其动态全息技术,并且从超表面单元高性能创新技术、超表面阵列全息模式以及超表面全息系统研究3个方面对可重构超表面全息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电磁超表面超材料可重构技术全息成像技术振幅相位

    导引头稳定平台离散时间预设性能控制

    卜祥伟王雅珺雷虎民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离散时间预设性能控制方法对滑模趋近律依赖度高、抖振缺陷明显的难题,通过创建一种摆脱了滑模控制的设计新框架,为拦截弹导引头稳定平台提出了一种离散时间预设性能控制新方法.首先,设计一种离散时间性能函数对跟踪误差的收敛轨迹进行包络约束;然后,定义一种离散时间转换误差并将其用于构造一种新颖的反馈函数;设计离散时间控制律对新开发的反馈函数而不是转换误差进行镇定,不仅保证了所有跟踪误差均具有期望的预设性能,还摆脱了控制算法对滑模趋近律的依赖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控制抖振难题;最后,通过数值对比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势.

    预设性能控制离散时间导引头稳定平台反馈函数控制抖振

    考虑推力陷阱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切换控制方法研究

    张秀云李梦龙田栢苓李智禹...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组合动力飞行器动力切换时的推力陷阱问题,提出了 一种考虑推力陷阱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切换控制方法.首先,针对组合动力飞行器正常飞行控制需求,基于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正常飞行控制器,从而实现飞行器受扰动情况下的有限时间稳定跟踪参考指令;其次考虑组合动力飞行器动力切换引起的推力损失带来的控制约束,设计了输入约束控制器,实现模态转换阶段跟踪误差有限时间收敛的同时减小推力需求;然后考虑正常情况及模态转换阶段控制器的结合,设计了组合发动机软切换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规避推力损失现象,并且能够有效保障切换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鲁棒性.

    组合动力飞行器推力陷阱切换控制输入约束控制

    基于新特征参数的再入滑翔飞行器机动模式智能辨识

    贺杨超李炯邵雷周池军...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入滑翔飞行器的机动模式辨识问题是拦截方实现对其轨迹预测的关键.提出了一组与飞行器轨迹机动特点贴合的特征参数,根据构建的RGV机动模式轨迹库,搭建了 LSTM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实现了对RGV机动模式的智能辨识.与传统模式辨识方法和其他典型特征参数的辨识网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文中所提特征参数在LSTM机动模式辨识网络训练中具有收敛速度快、辨识精度高和鲁棒性好的特点.

    再入滑翔飞行器特征参数机动模式智能辨识

    输入受限乘波体飞行器无估计预设性能控制

    罗瑞宁何广军卜祥伟孙昭...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输入受限的乘波体飞行器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估计的预设性能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可能发生的执行器饱和问题,设计了 一种新型抗饱和补偿系统.然后,利用补偿系统状态构造新的预设性能转换误差,基于预设性能控制与反演控制的方法,为速度子系统与高度子系统设计了无需估计的低复杂度控制器.该设计方法的优越性在于无需状态估计与神经逼近,显著降低了控制的复杂度与计算量.基于Lya-punov 稳定理论证明了所有转换误差与跟踪误差最终一致有界.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乘波体飞行器预设性能控制反演控制抗饱和补偿系统输入受限无估计控制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和最小学习参数的FAHV指定时间收敛自适应控制

    李江苗邵星灵徐悦梅邓瑞祥...
    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结果仅能实现误差渐近收敛于预设包络、神经权值在线更新存在计算爆炸、对机载资源过度占用的难题,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机制和最小学习参数的FAHV指定时间收敛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阐述了一种不依赖精确误差初值同时又能确保误差指定时间收敛的改进预设性能控制机制;其次,构建了用于FAHV干扰辨识的相对阈值事件触发神经网络;最后,设计了相对阈值事件触发控制算法,有效降低了闭环控制器对通信资源的消耗,在非等周期信号传输的基础上实现了良好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低计算与传输资源消耗下对高度/速度参考信号实施指定时间跟踪.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改进预设性能控制相对阈值事件触发神经网络相对阈值事件触发控制

    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设计与气动性能分析

    刘峰李雪江豆广征聂瑞...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飞行性能要求,采用NACA4412翼型设计了一种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方案.将机翼沿弦向分为5个翼段,前缘部分为主承力结构固定段,后缘4段翼面由4个舵机实现串联驱动.偏转翼段内部采用空间五面体桁架结构,表面敷设复合材料弹性蒙皮.翼段间采用连杆止动以限制相对转角.建立了机翼的运动学分析模型,计算了变弯度机翼的作动速度.建立了机翼的气动分析模型,对4个典型飞行工况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舵面机翼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相同飞行工况下,弦向四级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的作动时长仅为传统机翼的25%.起飞阶段升阻比增大71.94%,滚转机动时力矩增大12.46%,进近阶段升力增大11.19%,接地后减速阶段阻力增大104.83%.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相对传统舵面机翼具有更优的操纵特性和气动性能.

    变体飞行器串联驱动变弯度气动性能

    舰载飞机着舰撞击载荷实测技术研究

    汪文君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飞机起落架载荷测量中普遍存在的静标动测问题,从理论和机理上分析了静标定的应变法实测动态载荷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考虑到舰载飞机因定点着舰方式遭受严重的动态载荷,重点研究了舰载飞机着舰撞击载荷的静标动测问题.通过动态落震试验模拟飞机着舰过程,根据测力平台的实测载荷分析,获取了应变法实测载荷精度受动态影响的程度,提出一种改进的惯性修正方法,即:通过落震试验数据辨识质量矩阵,通过辨识的质量矩阵和实测加速度修正应变法的实测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惯性修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垂向载荷的测量精度,显著提高了航向和侧向载荷的实测精度.

    静标动测应变法着舰撞击落震试验惯性修正

    基于MMPC-FPSO贝叶斯网络混合结构学习方法

    董文佳方洋旺彭维仕闫晓斌...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过程中网络结构规模随节点数增加呈指数增长,导致网络结构搜索空间增大,进而导致网络结构学习算法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最小父子集合约束与萤火虫粒子群搜索算法的贝叶斯网络混合结构学习方法.首先,针对粒子群算法在解决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过程中,随机初始化网络结构种群导致算法搜索效率低下,网络结构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最大最小父子集合算法的种群约束方法.其次,针对传统的基于粒子群评分搜索方法速度慢,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算子的粒子寻优策略.最后,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将上述方法用于3种标准网络的结构学习.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传统的基于粒子群的结构学习方法相比,所得的贝叶斯信息准则评分与标准网络评分的差距分别缩小了 68.7%、65.5%、34.1%.

    结构学习贝叶斯网络粒子群算法MMPC算法

    基于DBSCAN算法与GMM理论的铝合金板孔边疲劳裂纹萌生监测

    于翀宋昊刘春红赵启迪...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结构中多孔铝合金板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孔边裂纹萌生监测问题,以光纤传感系统为基础结合小波分解、含噪声的密度空间聚类以及高斯混合模型,提出了一种孔边裂纹萌生监测方法.首先以光纤光栅传感系统采集循环加载条件下多孔铝合金板孔边裂纹萌生至结构断裂全程中孔边微应变并构建孔边微应变曲线.对孔边微应变曲线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微应变曲线的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并以低频分量最小值及高频分量突变作为孔边裂纹萌生特征.在分析裂纹萌生时引入DBSCAN算法与GMM理论用于计算孔边裂纹萌生时的疲劳加载循环数并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到多孔铝合金板孔边主裂纹的萌生位置以及孔边主裂纹裂纹萌生时的疲劳加载循环数.试验结果表明:此监测方法能够准确定位出孔边主裂纹的萌生位置,计算孔边主裂纹萌生时的疲劳加载循环数,且疲劳加载循环数计算误差在5%以内.在未来可应用于全机地面疲劳试验、结构健康监测等多种场景.

    多孔铝合金板光纤传感孔边裂纹裂纹萌生DBSCAN算法GMM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