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空间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空间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空间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刘振兴

双月刊

0254-6124

cjss@nssc.ac.cn

010-62582788

100190

北京8701信箱

空间科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空间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立足于空间科学的前沿,积极反映该领域内的新发现、新创造、新见解、新理论和新方法,展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广泛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空间科学的发展。2001年,《空间科学学报》入选科技部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是核心期刊之一;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加入国家科技部的“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网”;被国家教委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加入“中国期刊网”;已收入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编入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空间科学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性科技期刊检索刊物收录,并且列为英国的《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CAA,CAA为SCI收录期刊)的全文摘译期刊之一。近年来被检索收录的刊物包括:英国的《科学文摘》(SA)、俄罗斯的《文摘杂志》(AJ)、美国的《化学文摘》(CA)、德国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文摘》(AAA),《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首批收录的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天文学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重力下火箭推进系统液氧贮箱内气泡脱离半径研究

    李文韬黄文昊梁国柱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微重力下液氧贮箱内气泡脱离半径是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推进剂在轨沸腾与换热计算的基础.与常重力和低重力环境不同,微重力下Marangoni效应变得突出.为了求解气泡脱离半径,构建包含浮力、惯性力、压差力、表面张力、黏性阻力和Marangoni力的气泡动力学模型.针对现有Marangoni力计算公式适用范围狭窄的问题,依托数值仿真方法,拟合得到了更精确的修正因子计算公式,进而扩充了Marangoni力计算模型的适用范围.使用运载火箭液氧贮箱常规工作压力 0.3 MPa下的饱和液氧物性参数,计算得到气泡所受合力随半径的变化关系以及气泡脱离半径随重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气泡的脱离行为可以由微重力区、过渡区和低重力区三个区域来划分.微重力区内可以形成厘米级甚至米级的大气泡,而低重力区内只能形成 0.1 mm级的小气泡.相比之前的模型,本文模型可以同时适用于三个区,更全面地揭示了微重力下液氧贮箱内的气泡脱离特性,可以为液氧贮箱换热特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微重力液氧贮箱池沸腾气泡动力学Marangoni效应气泡脱离半径

    白藜芦醇对后肢去负荷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对抗作用

    轩莹莹杨玉田孙月红蔡楠...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白藜芦醇对后肢去负荷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对抗作用,将 30只实验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placebo control,PC)、后肢去负荷+安慰剂组(hind-limp unloading + placebo control,HU+PC)、后肢去负荷+白藜芦醇给药组(hind-limp unloading + Resveratrol,HU+Res).HU+Res组按隔天 30 mg·kg-1 的剂量腹腔注射,PC组和HU+Re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8 d后处死所有雄性大鼠,取睾丸和附睾,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组织生化指标检测、组织蛋白表达分析.与PC组相比,HU+PC组雄性大鼠睾丸和附睾重量均显著下降,白藜芦醇可以显著改善这些指标;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HU+PC组雄性大鼠睾丸组织生精上皮层数显著减少,细胞间质面积显著增大,出现明显的水肿,精原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经白藜芦醇处理后,睾丸组织形态有部分恢复;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PC组相比,HU+PC组雄性大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失衡,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经白藜芦醇处理后,可以明显逆转这一有害情况;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HU+PC组大鼠睾丸组织Bax表达水平,提高Bcl-2,p-PI3K/PI3K,p-AKT/AKT表达水平,表明 30 mg·kg-1 的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后肢去负荷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对抗作用.

    白藜芦醇雄性大鼠生殖后肢去负荷

    BDS/GPS对流层延迟估计及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邓标王伟娜王延霞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对流层湿延迟参数估计及水平梯度处理策略对精密单点定位影响的问题,以 9个多系统实验网实测数据为基础,设计了 6种对流层延迟处理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时长在 8h时段内,BDS/GPS定位模式下,对流层延迟的水平梯度处理不宜采用随机游走模型;采用随机游走估算对流层湿延迟参数,且不估算或使用分段常数处理水平梯度的策略相对占优.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结果显示,BDS/GPS采用分段常数或随机游走进行对流层湿延迟参数估算和分段常数处理水平梯度的策略相对占优,采用随机游走处理水平梯度的策略稍弱.总体而言,BDS较GPS估算的对流层延迟及定位精度稍弱;海洋周边 6种方案解算结果差异较内陆站大.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模式下,随着观测时长的增加,6种方案定位误差趋势趋于一致,误差大小基本在 2cm内,观测时长大于12h时,随机游走估算对流层湿延迟参数和不考虑水平梯度的处理策略整体较优.

    精密单点定位对流层延迟分段常数随机游走精度分析

    基于TLE双行根数的航天器机动检测方法

    崔文郭超张炜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不同功能的航天器承担的任务不尽相同、轨道亦不相同等原因,航天器不时需要变轨机动以确保完成任务.对于非合作航天器,其可能的变轨信息预先未知且难以预测,故需要准确快速判断航天器的变轨事件,以及时调整轨道探测策略.由于美国公布的双行根数具有来源稳定、更新频率快和容易获取等特点,本文结合航天器轨道动力学及变轨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TLE双行根数的航天器变轨机动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半长轴的变化量和相对距离最小值实现了在轨航天器轨道面内机动的检测.以METOP-A1和IRNSS 1G两个航天器在2019年 6-9月的TLE根数为例,说明使用该方法开展机动检测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同时大量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面内机动时间和半长轴改变量的检测以及多次变轨识别的问题,检测精度与TLE根数自身精度及机动量大小相关.

    TLE双行根数航天器轨道机动变轨检测

    面向即时响应的卫星在轨分布式协商智能任务规划

    李英玉史好迎赵通
    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轨遥感星座任务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目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卫星任务规划研究存在试验数据星座规模小、优化目标单一、任务重复安排或模型适应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CON_DQN(Contract network and Deep Q Network)算法,采用主从星在轨分布式协商机制,从星基于规划决策,主星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决策,从任务优先级、资源代价和负载均衡等方面进行多目标优化,实现面向即时响应的卫星在轨分布式协商智能任务规划.针对用户需求高频动态到达重点观测区域的场景,进行百星级星座不同规模任务集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的响应速度较快且能达到较高的任务收益.

    在轨任务规划即时响应分布式协商深度强化学习多目标优化

    基于跨阻抗前置放大器的宽频带感应式磁传感器的设计与验证

    周斌薛永亮陶然程炳钧...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跨阻抗前置放大器的磁传感器信号传递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磁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噪声理论值.根据理论推导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感应式磁传感器设计方法,以带宽0.01~10 kHz,噪声1 fT·Hz-1/2(1~10 kHz)作为设计目标设计了一个感应式磁传感器,并对这一传感器进行了性能验证试验.在处理频率响应测试数据时设计了一种基于信号调制的处理方法,有效提取特定频率得到幅值和相位,并降低了随机噪声的干扰,磁传感器-3 dB带宽达到了 0.01~10 kHz.在评估传感器噪声时,采用双探头差分的方法消除了环境的干扰,设计了相位差分析的评估方法,确认在哪些频带双探头探测的信号是同源的,在这些频带采用差分法评估是有效的.评估的结果是,传感器在1~10 kHz实现了1 fT·Hz-1/2 噪声水平.

    感应式磁传感器搜索线圈跨阻抗放大器传递函数噪声数据处理

    基于ASIC芯片的多探测单元设计与验证

    张鑫徐婉秋白超平孙越强...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空间辐射环境中的粒子为研究目标,研制了用硅微条传感器作为探头、用集成芯片IDE3160进行信号处理的空间粒子探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两片硅微条传感器组成的硅微条探测阵列作为前端探头,并应用数字化的信号处理方法,获取空间粒子入射的位置及在硅微条内单位长度沉积的能量(线性能量传递,LET).从诱发单粒子效应的物理机制角度,对比重离子和脉冲激光在硅半导体中所产生物理效应的不同.采用 1.064µm脉冲激光开展系统测试,获得良好的LET线性结果:该系统数据采集所需时间为 2.47 ms,可探测到的LET阈值约为 0.1 MeV·cm2·mg-1,皮尔逊相关系数(PCC)达 0.998,表明系统测量结果与理论设计符合性良好.该系统动态范围宽、线性度好,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可拓展性及可移植性,可以搭载在各种空间探测卫星上.

    空间环境带电粒子探测系统硅微调传感器线性能量传递

    XFDU标准在遥测数据定义上的应用研究与设计

    谭杰吕良庆王彧泽
    18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定的星载数据格式设计会造成数据冗余,占用遥测数据下行带宽,导致不关注、不需要的数据被传输等问题.参照OAIS模型中XFDU的设计思路,提出了采用CCSDS XFDU标准进行数据格式的包装方法,采用PUS标准的参数定义方法给出了星载数据定义的方法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元数据schema,元数据编码表以及进一步的XFDU格式文件.相应设计了XFDU转换器,支持对描述数据格式的星载二进制数据串到XML文件的转换,基于元数据schema生成元数据文本,并进行了相应的测试验证.通用的XFDU转换器可以提供给不同的系统,供其识别和解析收到的数据格式,从而支持异构系统之间异构信息的解读.采用XFDU可以将卫星遥测场景下的数据定义模型与OAIS模型进行衔接,有利于星地的标准化数据流转、处理和保存,从而进行星载数据的灵活定义,成为定义卫星的一个手段.

    XML格式化数据单元(XFDU)包应用标准(PUS)数据定义开放档案信息系统(O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