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会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

周守华

月刊

1003-2886

68528922@asc.org.cn

010-68528922;68521749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六层

会计研究/Journal Accounting Research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府审计公信力研究:基于一般性信任理论的分析

    黄溶冰
    15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一般性信任理论,本文认为政府审计公信力体现为社会各界对政府审计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政府审计的公信力越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认同感、信任感和满意程度就越高.政府审计公信力的形成需要考虑发现问题技术性特征、报告问题独立性特征和整改问题回应性特征的有机统一,即在精准揭示问题的同时有效整改问题.政府审计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因子、正直因子和善意因子,分别体现为专业胜任能力、正义感和客观公正、以及勤勉尽责和为民情怀;上述三因子与国家审计公信力形成机理中揭示问题的防护性功能和整改问题的建设性功能具有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政府审计公信力的实现路径,基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典型案例,利用能力-正直-善意三因子模型进行了微观考察.

    政府审计公信力一般性信任理论三因子模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审计委员会少数非独立董事交叉任职的治理效果研究——来自上市公司审计师选聘的证据

    肖泽华李青原
    16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萨班斯法案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中国公司法律制度允许审计委员会存在少于半数的非独立董事.本文基于审计委员会选聘外部审计师的职能,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少数非独立董事交叉任职于股东单位,尤其是非控股股东单位时,上市公司更偏好聘请"四大"审计师,其机制在于强化股东监督效力,这一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及外部监管力度较弱时更为明显,并提高了审计质量;而交叉任职于经理层,尤其是兼任CEO时,上市公司更偏好聘请非"四大"审计师,其机制在于加剧经理层权力寻租.本文从少数成员身份异质性的视角,为打开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的"黑箱"提供了中国的证据,有助于推动中国公司法律制度关于审计委员会任职资格、职权界定等规范的进一步完善.

    审计委员会少数非独立董事交叉任职监督效力权力寻租

    言多未必失:经营月报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

    张永冀金昕苏治
    17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营月报是中国资本市场试行的一项信息披露探索.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上市公司月报披露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多期DID检验,分析了披露经营月报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1)经营月报降低了审计费用,且披露频次越高审计费用越低.(2)机制分析发现,经营月报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操纵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风险溢价.(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业务复杂程度较高、市场势力较弱的子样本中,经营月报对审计费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4)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制性比自愿性月报披露更大程度上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本文提示审计师及时关注月报信息,了解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动态.

    经营月报审计费用信息操纵风险信披频率自愿性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