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与企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与企业
科技与企业

吕长庆

半月刊

1004-9207

kjyqytg@163.com;kjyqytg@yeah.net

010-83517801 63566087

100054

北京市西城区平原里21号楼亚泰中心A1302

科技与企业/Journal KEJI YU QIY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王冲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基于国际投资规则演变的中国国际投资对策

    杨军安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国际投资一直处于变革当中,国际投资协定内容与方式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以欧式BIT为代表的国际投资规则向以美式BIT为代表的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及如今欧美等力推的新国际规则演变,根据当今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现状,剖析中国国际投资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国际投资规则演变中国对策

    浅析福建沿海物流的走向与机遇

    史德良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不断发展和完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商业模式。福建沿海,厦门、泉州、福州平作为全国重点发展的物流区域之一,特别是在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泉州、福州成功申请自贸区这样的契机下,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对物流行业的推动、乃至对周边城市群经济实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沿海物流走向机遇

    浅议提高卷烟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储燕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根基,卷烟质量是卷烟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警戒线。本文结合工作具体实际,总结了提高卷烟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方法,为今后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卷烟生产质量管理过程管控

    浅议卷烟辅材质量控制工作

    付华星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卷烟企业使用的各种辅材,需要在交收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减压及数据分析,在使用过程中开展质量调查,质量问题沟通,了解并掌握辅材的质量问题以及与烟机的适应性,对于保证卷烟辅材质量同时实现卷烟辅材的同质化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两方面,就提高卷烟辅助材料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梳理总结。

    卷烟辅助材料质量控制上机适用性

    进出口旧机电设备成新率的探讨

    梁晖何明辉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出口旧机电设备业务越来越多,对于其剩余价值的估算,涉及成新率的问题,往往引起很大的争议。针对成新率计算方法,结合旧机电设备的特性,分阶段性对其成新率进行计算,尽可能地体现出旧机电设备现有的状况,真实反应出该旧机电产品的剩余价值。

    进出口旧机电设备成新率分阶段计算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新探索

    邵忠志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质量是建筑永恒的主题,民用建筑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工程质量的提高是我国建筑业的长期战略方针本文就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宏观和微观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见解和建议。

    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新形势下武警森林部队如何提高防灭火能力的若干思考

    苏明炀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一个森林火险频发的国家。每年因森林火灾,我国不仅要损失价值巨大的森林资源,更要面对火灾滞后长期的森林恢复工作的庞大支出。武警森林部队作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防卫力量,在对森林火险的防控上是最具专业性地抢险队伍。随着近年来,森林火险形势的变化,森林火灾的防灭火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立足森林火险的防控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新形势下武警森林部队防灭火能力进行了探究思考。

    森林消防安全武警森林部队防灭火能力

    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王红茂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管理越来越成为事业单位亟需进行改革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和分析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促使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问题

    浅谈制造企业六源改善

    吴启云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类企业具有一线员工多,设备类型多,场地占地面积大,生产加工环节多等特征,这些特征给现场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就制造企业以六源发现、识别与改善为切入点,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提出了从工作机制、组织保障、持续改进与活动激励等维度构建六源治理体系。实践表面,通过体系构建,企业六源治理取得巨大成效,证实了体系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