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克拉玛依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克拉玛依学刊
克拉玛依学刊

黄松波

双月刊

2095-0829

klmyxk@163.com

0990-6999201;6999206

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路251号

克拉玛依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KARAMA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系统思维

    王宏兴高旭张雨婷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是用系统方法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总体性关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成果.自然本身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系统性.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系统思维和方法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各个环节,统筹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生态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就能增强发展的统筹度、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总体格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同发展道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思维系统方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成就、特色与路向前瞻

    任丽莉程应玟
    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来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色,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反恐维稳长效机制,坚持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人权话语体系、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新疆经验等方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的引领,努力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回应各方挑战,建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尽快完善新疆人权指标体系,讲好中国人权的新疆故事,确保新疆人权法治保障建设阔步前进.

    习近平法治思想新疆人权事业成就特色路向前瞻

    新疆人权保障的成就及其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

    艾尔肯·沙木沙克木扎提·阿不都肉素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新疆人权保障事业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全过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践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等各项基本权利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随之得到快速提升,新疆的人权保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疆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方面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探索人权道路,在掌握新疆人权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同时,新疆人权保障的成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下对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权保障全球人权治理治疆方略

    "法治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栏目主持人语:强化问题导向开创中国法学与民族学等跨学科研究新局面

    3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法律史学创新发展的道路选择——以统一多民族国家本土法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视角

    南杰·隆英强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之法学研究要立足于传承发扬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共识,尤其要建构适合于我国国情、社情、民情、族情的本土法律史学研究体系.一方面,我国的法学学科发展应当高度关注并认真学习、总结、传承、推进人类先进之法治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中国法学理论界应当客观理性、求真务实地尊重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从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规律与客观事实中,认知发掘多元一体格局、法治文明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几千年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多元一体的历史,夯实和巩固了中国大一统战略布局中长期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思想基础.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障我国多民族大团结,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方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事业,以及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的长治久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法律史学中华法制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本土法学资源

    论蒙古游牧法制在中华法制文明中的地位

    杨强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古族游牧法制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法制的集大成者,能将北方游牧民族的法制升华和再现出来,制定了很多成文法典,并流传至今,成为游牧法制文明当之无愧的代表.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央王朝法制在交流中互相影响、碰撞、融合,并最终融合到中华法制文明之中,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法制文明的重要并独居特色的一元.

    蒙古游牧法制中央王朝法制中华法制文明交融

    法律体系视角下清代藩部治理结构新论

    田庆锋金文浩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体系是在特定时空下不同领域中有效的各种类型的静态的法律规范体系与动态的法治体系、与时俱进的制度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实践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实效性、历时性等特征,既可横向分为不同的部门法和领域法,也可纵向分为中央法与地方法.清代藩部治理体系包括法源体系、行政和司法治理体系,是当时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结构呈现出一体二级多元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中央法与地方法、驻扎大臣与地方官员、地方司法与中央司法、自治与共治等多个单元.这种复合型的结构维系着藩部地方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文化认同.

    法律体系清代藩部治理体系治理结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平等的法治文化解读

    王斌通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认为"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和民族政策,民族平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杰出贡献、展现出各民族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全面平等.强化民族平等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化推进民族区域自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是民族平等法治文化的成功实践.坚持民族平等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需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强化民族平等的法治保障;巩固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夯实民族平等的制度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民族平等的文化根基.

    民族平等法治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边缘法学专题"主持人语

    68页

    符号的正义——司法场域的象征、想象与认同

    陈洪杰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个由欲望心灵组成的社会里,符号主宰着我们所见所思,构成了每一个人都无从逃遁的系统的"魔阵".符号的一个基本特质是通过其表意功能塑造关系想象,标识交往场域.在纷繁复杂的经验世界,一个社会功能场域的良性运作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以符号为媒介的意义想象,以及以此为前提而生成的符号秩序.就人民司法传统而言,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场域共治的象征策略,将场域的支配逻辑整合进"人民即正义"的符号秩序之中.而在多元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们想象正义的想象力结构也呈现多元分化的异质性特质,这就要求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现代司法制度能够在"供给/需求"选择分化的互动博弈中,以多元分化的符号策略实现想象力的捕捉.

    司法认同司法象征想象正义符号秩序符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