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克拉玛依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克拉玛依学刊
克拉玛依学刊

黄松波

双月刊

2095-0829

klmyxk@163.com

0990-6999201;6999206

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路251号

克拉玛依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KARAMA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访谈·国际政治经济系列主持人语

    3页

    "一带一路"与地缘挑战——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黄仁伟

    薛力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是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它有三方面的动因,取得了六方面的成就.在境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他国家缺乏中国的能力水平.党的二十大后,"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应该被理解为"安全与发展"."一带一路"共建既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也面临安全挑战.企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地缘政治是大安全,企业安保是小安全".为此,黄仁伟认为有必要采取"板块化建设"等四类措施;可考虑建立"一带一路"部级协调机构以强化"一带一路"的协调与推进.

    "一带一路"环境塑造安全与发展地缘经济板块化建设

    "一带一路"与可持续发展——访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

    薛力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针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交的顶层设计.它统筹发展与外交,是民族复兴的当代实践符号,对中国外交有"以小国带大国"的效果."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上提前实现梦想,并激发其他大国参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在评价"一带一路"项目时,要关注"沉默的大多数",即受益者不如受损者的声音大.李开盛认为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可持续性问题,为此要吸引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强化第三方合作.建立"国企带动民企"的机制也应该受到关注;要培育中国的NGO,并发挥外国NGO的作用;智库可以通过专门研究与人员交流两方面发挥作用.

    "一带一路"外交顶层设计基础设施第三方市场合作"国企带动民企"

    "一带一路"与外经贸——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霍建国

    薛力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西亚与东南亚地区促进了东道国的就业与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比达到31%,超过与欧美日的30%.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上贸易发展很快,大有潜力.发展中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整体上优于发达国家.虽然近些年中国的投资增长较快,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60%-70%来自西方国家的政府与金融机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主要来自美西方,有些项目被美国搅黄.下一步共建"一带一路"要注意几点:强化环保意识与项目的公开性;贸易投资要增加比例和速度,基础设施建设要量力而行;国企在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民企在贸易投资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经贸投资发展中国家民企

    "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访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政治理论室主任、研究员徐秀军

    薛力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从理念和行动两个维度给世界带来巨变,为中国的国家形象维持和正本清源提供了更多帮助.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总体向好,发展中国家评价大都积极正面,持有深化合作的需求和期待,东方工业园与中白工业园是两个显例."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西方打压与遏制以及资金来源.下一步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是,要落实"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理念.高校与智库、国企与民企、NGO等都要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共建.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优势互补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阶段特征、主要论域及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黄雨馨张国松杨正军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和行动方案基本形成,现代化中国方案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指引,同时为各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向.因此,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阐释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CNKI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3年5月收录的CSSCI期刊中篇名含"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729篇文献样本源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知识图谱,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阶段特征、主要论域和未来展望.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显现出文献增长迅速、研究主体多元、理论热点突出等特征,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本质内涵、重大原则、实现路径和价值意蕴等议题.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从研究方式和研究视野上看,表现为由"抽象性—具体化"、"本土性—全球化"的转变态势.未来的研究进路理应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理论阐释,拓宽研究的范式视域,创新研究的方式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知识图谱研究述评

    深入理解"历史主动"的本质内涵、根本原因和实践要求

    葛传光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历史主动""把握历史主动"——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和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提出的历史性要求,深入理解之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本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其实践价值.新时代新征程,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党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进一步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的本质内涵、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不断增强"历史主动"的实践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更加勇毅前行、团结奋斗.

    历史主动本质内涵根本原因实践要求

    "中华法制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栏目主持人语:强化中国本土问题导向开创中国法学与民族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新局面

    南杰·隆英强
    44-45页

    中华法制文明演进中不可忽视的少数民族成文法资源——以藏文历史名著《贤者喜宴》记载的吐蕃王朝时期的法律为视野

    南杰·隆英强刘文萱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贤者喜宴》为代表的藏族诸多历史名著所记载的法律内容和法制文献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但对这些宝贵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搜集整理解读等,在当前的中华法制文明讨论与多数部门法超赶时髦的研究热潮中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藏文历史名著《贤者喜宴》以吐蕃王朝时期的原始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吐蕃王朝前后期的法律内容阐述较之其他藏文历史文献更为详实.历史上,吐蕃王朝时期不仅制定颁布了自成体系的诸多成文法内容和一系列重要法典,还创制了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和诉讼案件的法理依据和司法制度文明,这些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资源,对于我国多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和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整合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的背景下,挖掘和整理以《贤者喜宴》为代表的藏文历史名著中优秀法制文明成果,将对传承发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法治文化资源和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法制文明藏文历史名著《贤者喜宴》少数民族成文法资源吐蕃王朝时期

    论中华法制文明共同体视域下明末至清代中期蒙藏法制的交融

    杨强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之间的法制交融是中华法制文明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明末至清代中期蒙古诸部封建主从藏族地区引入和积极传播黄教,来自藏族地区的黄教文化与蒙古族游牧法制全面交融.以黄教在蒙古各部传播的先后,可以将这一交融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土默特部时期,其特点是强制性与本土化;第二阶段是喀尔喀部时期,其特点是特权化和组织化;第三阶段是卫拉特部时期,其特点是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第四阶段是清初喀尔喀部时期,其特点是进一步政治化.从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看,一方面,法律作为宗教传播的工具,宗教的相关内容会渗透到法律中;另一方面法制作为上层建筑也成为社会改革的目的,从而把宗教的相关内容法律化.

    中华法制文明共同体蒙古族法制黄教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