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徐瑞顾静怡刘思琪段薇...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平板法制备24 h和48 h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每组膜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法尼醇(100~800μmol/L)培养24 h,XTT减低法检测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混合生物膜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的抑菌效果.结果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有抑制作用,随着法尼醇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培养24 h,抑制混合生物膜50%活性的法尼醇最低药物浓度(sessil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SMIC50)为150μmol/L;培养48 h,抑制混合生物膜50%活性的法尼醇SMIC50为200μmol/L.结论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的混合生物膜抑制强度与法尼醇浓度和生物膜时相相关,高浓度法尼醇的抑制效果高于低浓度法尼醇.

    法尼醇白念珠菌粪肠球菌XTT减低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双硫仑联合铜通过调控视神经萎缩蛋白1诱导舌癌细胞凋亡

    金杯戴盼盼孙旺顾卫燕...
    295-298,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在双硫仑联合铜(DSF⁃Cu)诱导舌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DSF⁃Cu干预舌癌细胞Cal⁃27,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OP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SF⁃Cu能抑制舌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减少细胞ATP含量,并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示低浓度DSF⁃Cu对OPA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而中、高浓度的DSF⁃Cu显著抑制OPA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DSF⁃Cu可诱导舌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OPA1表达.

    双硫仑舌癌细胞OPA1细胞凋亡

    不同表面处理对钛-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李蕾张强李彤
    299-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钛-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CAD/CAM技术切削出56个底面直径10 mm,厚3 mm的商业Ⅱ级纯钛片,并随机分为7组(n=8).试件表面分别进行喷砂(B组)、涂布硅烷偶联剂(C组)、涂布金属处理剂(D组)、喷砂+硅烷偶联剂(E组)、喷砂+金属处理剂(F组)及喷砂+偶联剂+金属处理剂(G组)处理,而对照组(A组)则不作任何处理.粘接试件使用万能实验机测试剪切粘接强度,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Tukey检验进行组间比较(α=0.05).观察断裂模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表现出较高的粘接强度(P<0.05),其中F组的粘接强度最高,为(20.9±4.3)MPa,与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G组与其他组之间,B、D组与A、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断裂模式分析显示,各实验组以界面断裂和混合断裂为主.结论 对纯钛表面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尤其是喷砂与金属处理剂联合处理有利于提升树脂粘接强度.

    纯钛树脂粘接强度表面处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颌面部机械疼痛敏感性的比较

    阿迪拉·艾赛提王琛周薇娜赵晶...
    303-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定量触诊仪对受试者双侧咬肌区及关节区进行触诊,比较和分析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与健康人群口颌面部机械疼痛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患有单侧咬肌区或关节区疼痛的TMD患者各40例作为试验患者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定量触诊仪在受试者双侧咬肌区或关节区进行触诊,通过口述疼痛模拟评分法(NRS)获得受试者不同检测位点的机械疼痛感觉,绘制机械疼痛敏感性地图,并计算熵值和重心坐标.利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性别和检查侧(患者组:健患侧;对照组:左右侧)对各组熵值和重心坐标的影响;利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性别、检查侧和检测位点对各组NRS评分的影响.结果 TMD患者咬肌区及关节区健患侧熵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咬肌:P<0.001,关节:P=0.006),且患侧NRS指数显著高于健侧(咬肌:P<0.001,关节:P<0.001);但对照组咬肌区及关节区双侧熵值及NRS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1).结论 机械疼痛敏感性地图技术在提供标准化触诊的基础上可以作为区分疼痛性TMD患者及正常人的有效辅助工具,并为该技术应用于TMD患者治疗效果评估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机械疼痛敏感性地图定量触诊仪

    骨性Ⅲ类错牙合与Ⅰ类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基骨及牙弓宽度的比较研究

    谭晓明张凯莉张纯溪刘东旭...
    309-31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区基骨及牙弓宽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30例.拍摄CBCT后测量上下颌基骨宽度及宽度差,模型法测量牙弓宽度.各组测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SS 22.0).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63.96±3.78)mm)明显小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组((65.67±2.76)mm)(P<0.05),但下颌基骨宽度结果相反(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为(62.26±3.12)mm,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组为(60.29±3.15)mm)(P<0.05));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组上下颌基骨宽度差((5.38±1.24)mm)明显大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组基骨宽度差((1.69±2.45)mm),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组存在较大的上颌骨宽度不足量(P<0.05).两组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存在上下颌基骨横向发育不调及上下颌磨牙的颊舌向代偿.

    骨性Ⅲ类错牙合基骨宽度牙弓宽度

    块状自体骨联合脱细胞牛骨基质重建牙槽嵴的影像学观察

    刘堃王舒思张磊汤春波...
    312-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以外斜线或颏部为供区的自体块状骨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表面覆盖可吸收生物膜进行牙槽嵴缺损修复时的骨再生效果及其吸收规律,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9月时间段内,术前CBCT评估骨量严重不足,需先行骨增量再行种植体植入患者共10例.手术以下颌外斜线或颏部为供区取自体块状骨,结合骨引导再生术重建缺损区牙槽骨.术后对创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和种植体植入前拍摄CBCT,对受区牙槽嵴顶、牙槽嵴中段和牙槽嵴基底部骨宽度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骨和植骨手术,术后均无头晕、头痛等不适.2例颏部取骨患者术后无局部麻木或异样感.1例患者(2个位点)出现移植骨块暴露,暴露率为9.52%,其余位点至种植体植入前均愈合良好.牙槽嵴顶、中段和基底部实际骨增量分别为:(3.93±1.80)mm、(3.90±1.60)mm和(2.89±1.43)mm,增量效果明显.牙槽嵴顶、中段和基底部增量骨吸收比例分别为:28.00%(13.55%,42.20%)、17.10%(8.20%,30.55%)和10.00%(5.80%,24.70%).三组间移植骨吸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两比较,牙槽嵴顶与牙槽嵴基底部吸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吸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内来源自体骨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时,牙槽嵴顶处吸收率较基底部明显增大,提示临床操作时,我们更应关注嵴顶处的骨增量水平.

    骨增量去蛋白牛骨基质定量分析锥形束CT

    乳磨牙根管复杂性的CBCT研究

    韦梦瑶胡心怡李冰李晅...
    318-322,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167例患者(4~7岁)CBC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目、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并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三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三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别为91.48%、72.95%.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以三根管居多,为97.59%.上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占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以Ⅰ型居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三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1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四根管为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Ⅳ型.结论 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率较其他牙位高,结合CBC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乳磨牙CBCT牙齿长度根管类型

    数字化导板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精确性的临床对照研究

    李佳洋牛晨光陈栋韦晓玲...
    323-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数字化导板辅助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精确性.方法 选择就诊于我院需进行显微根尖手术的受试者20例,术前行CBCT扫描,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根尖周病变的可视化三维模型建模、手术模拟并设计打印手术导板,在导板引导下手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评估设计完成手术.两组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术后拍摄小视野CBCT进行手术精确性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平均偏差((0.82±0.16)mm)明显小于对照组((1.89±0.6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数字化导板辅助显微根尖手术可显著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手术损伤.

    3D打印手术导板慢性根尖周炎显微根尖手术

    新型饵激光与超声对根管荡洗作用的对比研究

    王晓娜石晶
    328-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Er:YAG激光中的SWEEPS模式(shock wave enhanced emission photoacoustic streaming,SWEEPS)和超声非切割(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PUI)两种荡洗方式对根管内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方法 选择人新鲜拔除的单根前磨牙共250颗,去除管壁玷污层,高温高压灭菌,建立E.faecalis感染模型.随机分为6组(n=40),SWEEPS⁃Er:YAG激光联合3%NaClO,SWEEPS⁃Er:YAG激光联合0.9%生理盐水,PUI联合3%NaClO,PUI联合0.9%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3%NaClO和0.9%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定性观察两种方式细菌清除作用,平板细菌计数法定量检测两种方式细菌减少率,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荡洗前比,SWEEPS+NaClO组、SWEEPS+生理盐水组、PUI+NaClO组、PUI+生理盐水组、3%NaClO组在荡洗后E.faecalis菌量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减少率SWEEPS+NaClO组>SWEEPS+生理盐水组>PUI+NaClO组>PUI+生理盐水组>NaClO组>生理盐水组.结论 SWEEPS⁃Er:YAG激光荡洗对于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超声非切割荡洗.

    SWEEPS-Er:YAG激光超声非切割荡洗根管荡洗粪肠球菌生物膜

    对比树脂直接充填和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疗效

    樊勤于金华周洲
    33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树脂直接充填和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缺损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3例后牙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患牙34颗)予以树脂直接充填修复;观察组27例(36颗患牙)予以铸瓷高嵌体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时间、正中咬合情况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修复效果、修复成功率以及修复前后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评分和主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时间,在修复后即刻、3个月的早接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修复后6个月的早接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侧牙合力百分比在修复后即刻、3个月、6个月后偏高于对侧;对照组偏低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12个月后,在邻接关系、边缘密合和修复体完整性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BI评分(0.62±0.12)、GI评分(1.34±0.24)和主观满意度评分(44.87±4.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SBI评分(0.75±0.11)、GI评分(1.48±0.26)和主观满意度评分(38.84±4.03)(P<0.05).结论 对于后牙缺损患者,铸瓷高嵌体具有较优的咬合力分布,较低的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较高的修复效果、成功率和主观满意度,但在修复时间和早接触发生率方面要差于树脂直接充填修复.

    树脂直接充填修复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缺损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