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

樊明文

月刊

1671-7651

kqyxyj@163.com

027-87686117

430079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口腔医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最新理论与技术,为口腔医学临床和基础及教学服务,为读者服务。辟有焦点论著(附评论)、论著、综述、讲座、短篇报道、专业英语、病例报告、学术动态等十多个栏目,读者对象为全国各地口腔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口腔专业学生、护理、医技人员等。本刊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维打印全口义齿树脂基托尺寸稳定性的研究

    李恺张燕艾林赵艳芳...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量化评价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技术打印的上颌全口义齿树脂基托组织面及各功能区在14 d内的形变.方法:基于上颌无牙颌标准石膏模型设计并用DLP技术打印6副上颌全口义齿树脂基托.在基托打印完成第1、7、14天分别对其组织面进行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和基托设计文件导入Geomagic 2014软件中进行最佳拟合对齐与三维形态偏差分析.进一步,在软件中将上颌基托组织面细分成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缓冲区与上颌后堤区,量化分析各功能区在14 d内的形变.结果:三维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基托组织面在双侧上颌结节区域与上颌后堤区形变最大且方向相反.对各功能区的分析显示形变从小到大依次是缓冲区、副承托区、主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上颌后堤区.结论:三维打印上颌全口义齿基托会随着时间发生一定的形变,各功能分区变形量不同.

    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数字化偏差分析尺寸稳定性

    《口腔医学研究》加入开放科学计划

    45页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构型及其影响因素的CBCT研究

    林太伟刘明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CBCT对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形态进行评估.方法:根据CBCT影像选取出579例具有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患者,分别进行对称性、根面沟及不同横断面的根管形态分析.结果:双侧下颌第二磨牙同为C形根管有80.0%;1047颗C形根管在根管口、根中、根尖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在根中与根尖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5岁组与26~50岁组在3个不同横断面上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舌侧沟与具有颊舌侧沟的在不同横断面上的根管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BCT,可以准确判断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构型及走向,有助于对形态复杂的C形根管进行诊治.

    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CBCT

    MTA,iRoot BP Plus和nRoot BP修补髓底穿孔封闭性体外研究

    张艳丽肖海波陶慧敏陈巧...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3种材料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iRoot BP Plus和nRoot BP修复磨牙髓底穿孔的封闭能力及边缘适应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恒磨牙62颗,开髓、制备髓底穿孔后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n=18),A组(MTA组)、B组(iRoot BP Plus组)、C组(nRoot BP)和2个对照组(n=4),D组(阳性对照组)、E组(阴性对照).从3个实验组中各随机选4个样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髓室底与修复材料间间隙宽度.剩余样本在1%的碱性品红溶液中浸泡48 h,用染料渗透法检测评估修复部位的封闭效果.结果:A、B、C三组染料渗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比iRoot BP Plus、nRoot BP的染料穿透性更大.扫描电镜下,iRootBP Plus、nRoot-BP与髓室底间的间隙宽度小于MTA,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BP Plus和nRootBP在修补髓底穿孔时展示了较好的封闭性和边缘适应性.

    MTA生物陶瓷髓室底穿孔封闭性

    征稿启事

    55,72,92页

    Er∶YAG激光与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炎短期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郑泽君张颖孙金梦魏亚楠...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Er∶YAG激光与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subgingival glycine air polishing,GPAP)种植体周炎短期临床效果,为在临床治疗种植体周炎时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自2020年8月~2022年1月期间发生种植体周炎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Er∶YAG激光组(A组)和GPAP组(B组),由不知分组情况的相同医生行超声刮治,之后A组采用Er∶YAG激光治疗,B组使用GPAP治疗,记录并评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平均探诊深度(mean probing depth,M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t,CAL)这 3 项临床指标.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 25.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术后6个月的MPD、BOP指数较基线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组较B 组效果更佳[(1.98±0.34)mm vs.(2.43±0.51)mm;0.68±0.75 vs.1.21±0.71;P<0.05],A 组经治疗后CAL 指标显著降低[(2.10±0.39)mm vs.(1.21±0.27)mm;P<0.001],B 组经治疗后 CAL 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Er∶YAG激光治疗相较于GPAP治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效果更为显著,经Er∶YAG激光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的观察时间内恢复了部分丧失的骨组织.

    种植牙种植体周炎Er∶YAG激光甘氨酸龈下喷砂

    上颌中切牙牙弓形态、牙槽骨厚度及矢状面位置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范玉亭扈宗鑫甘抗朱娟芳...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评估上颌前牙牙弓形态、中切牙牙根矢状位置(sagittal root position,SRP)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其分组,临床医生在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的CBCT影像进行分析,根据牙弓形态、年龄、性别对其分组,对患者的320张上颌中切牙矢状位CBCT图像进行了检查,以测量唇侧骨板和腭侧骨板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槽骨厚度因牙弓形态和SRP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方圆形牙弓型和Ⅰ类SRP在腭侧的骨厚度最高.尖圆形弓型和Ⅱ类SRP在唇侧骨厚度最高.牙弓形态与SR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年龄、性别、牙弓形态、SRP与牙槽骨的根尖水平厚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牙弓形态和SRP与上颌中切牙的牙槽骨厚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临床医生在计划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上颌中切牙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牙弓形态牙槽骨厚度种植牙

    青少年低角不同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形态及位置的CBCT分析

    郁馨左志刚杨子靓王瀚平...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及位置差异,探讨颞下颌关节与颅颌面部骨骼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1~16岁骨性Ⅰ、Ⅱ、Ⅲ类低角患者各20例做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CBCT并导入Invivo 5.2软件获取头颅侧位及双侧关节影像,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Ⅰ类低角组髁突长轴径和冠状面髁突宽度、Ⅱ类低角组关节间隙以及Ⅲ类低角组关节窝深度等与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呈显著负相关.(2)与对照组相比,Ⅰ类低角组关节前间隙(P=0.022)和Ⅱ类低角组关节窝深度(P=0.027)等明显较大,Ⅲ类低角组关节结节斜度(P=0.017)和髁突水平角(P=0.016)明显较小.(3)Ⅰ类低角组髁头角和关节结节斜度等(P<0.05)、Ⅱ类低角组关节内间隙(P≤0.01)以及Ⅲ类低角组髁头角(P<0.01)等均显示右侧小于左侧.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对称性、关节间隙等存在显著差异,正畸治疗中应予以重视,持续关注其髁突生长状态,以达到正畸后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颞下颌关节矢状骨面型青少年低角

    纳米弱晶态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祝超张铁张旗胡丽...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制备一种纳米弱晶态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与国内同类产品对比,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对成骨性能的影响,探讨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脱脂、去蛋白以及煅烧等工序制备煅烧骨修复材料,并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生物相容性;通过与市场上的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二者理化性能的差异,以及差异对成骨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制备的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和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的主要成分均为弱结晶态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孔径范围和分布基本一致,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的比表面积为91.96 m2/g,长针状晶型,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2.51 m2/g,圆形晶型,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较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保留了更多的碳酸盐;生物学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和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都能够有效抑制拔牙后的牙槽骨萎缩以及促进骨组织的修复,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为一种纳米弱晶态的骨修复材料,保留骨组织无机盐的成分和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比格犬动物试验中,能够有效抑制牙槽骨萎缩,促进骨组织修复,有望用于临床.

    煅烧骨弱晶态纳米羟基磷灰石牙槽骨

    GTR联合根尖手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重度牙槽骨缺损上颌磨牙1例

    张敏轶覃建李双江卜晓霜...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涉及牙髓和牙周组织,其诊疗难度较大,预后一般不佳.本文报道1例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重度牙槽骨缺损的上颌第一磨牙,经根管治疗术、牙周基础治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和同期根尖手术联合治疗,达到意向性保留患牙的目的.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分叉病变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根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