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物岩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物岩石
矿物岩石

兰江华

季刊

1001-6872

Ljh@cdut.edu.cn

028-84078994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矿物岩石/Journal Journal of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岩矿鉴定、分析测试的新技术、新方法等。设有矿物岩石、沉积学与石油天然气地质、油气田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岩矿测度与环境、综述、简讯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从事地质科研与生产的工作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层学意义

    张高源汪华丁一陈骁...
    13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二叠系在整个华南地区发育最为完整,是研究二叠系地质事件的良好素材.为厘清栖霞组地层划分以及海平面变化复杂多样的问题,本次研究基于四川盆地2 口井的岩屑资料开展了岩性及碳同位素地层对比工作,揭示栖霞组主要以泥晶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含云质灰岩与白云岩为主,在MX150井与LT1井中,碳同位素分别介于-1.72‰~4.75‰与2.75‰~4.91‰之间,碳同位素整体呈升高趋势,下部较为离散,上部的升高段具体表现出两段正偏—负偏—正偏—负偏的变化趋势.这些证据表明栖霞组可对应于空谷阶至罗德阶下部,时限约为283~270 Ma.栖霞组的碳同位素正偏—负偏旋回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岩性旋回呈明显相关性.空谷阶下段普遍发育的碳同位素负异常可能与火山及其伴生的野火及甲烷泄露事件有关.大量CO2输入背景下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升高,因此栖霞组下部以泥质灰岩沉积为主.其上碳同位素整体的升高趋势反映了初级生产力升高和有机碳大量埋藏,最终降低了大气CO2浓度,全球海平面下降,同时栖霞组中下部生屑颗粒灰岩出现标志着沉积水深变浅.中上部的两个碳同位素正偏—负偏次级旋回中,正偏大致对应低海平面时期,碳同位素负偏大致对应高海平面时期,反映了冰川型海平面变化与碳循环波动的相关性.最大正偏点附近总体上白云岩更为发育,可能反映了海平面低位时期,有利于同生—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发生.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碳同位素对比海平面变化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南—马中地区西山窑组—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张孝合徐胜林胡军李杰...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南—马中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一段勘探潜力巨大,马朗凹陷具多类型储层特征共生的特点,目前对于牛圈湖南—马中地区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较少.以牛圈湖南—马中地区西山窑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利用490余口井1 270件普通薄片、1 197件铸体薄片、扫描电镜1 197件、49块样品的压汞数据等进行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牛圈湖南—马中地区西山窑组一段储集砂岩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均值4.78%;主要孔隙类型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晶间孔和粒间溶孔.储层孔隙度均值12.23%,渗透率4.21×10-3 μm2.压汞曲线分选系数均值1.5,最大孔喉半径1.4 µm,孔喉分选较差,为小孔隙喉道.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物性,沉积微相是主控因素,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物性最好,河口坝微相次之;成岩作用对于储层物性具有两面性,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分别平均减少孔隙度19.03%,4.78%,溶蚀作用平均增加孔隙度1.53%.成岩阶段位于早成岩B期至中成岩A期,经历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减孔后,主要由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所以可以形成较好储层;研究结果为挑选优势储层提供有效依据.

    砂岩储层储层质量西山窑组一段三塘湖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段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康李茜邓昆白斌齐荣...
    16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地球化学特征来识别沉积环境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段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W100、W336井钻井岩心为主,选取了 18个泥岩样品,开展了主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分析测试,探讨其古氧化还原性、古盐度、古水深、古气候、母岩来源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吴旗—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段泥岩主量元素含量由SiO2与Al2O3占据了主体,SiO2质量分数最高(44.13%~60.88%,平均为 53.13%),其次为 Al2O3(13.47%~19.62%,平均值为 17.64%);泥岩样品的 V/(V+Ni)比值(0.50~0.88,平均值为0.73)和Ceanom 值(-0.20~0.06之间,平均值为-0.04)反映了吴旗—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段总体上呈还原环境;利用B元素含量(449×10-6~1 091 ×10-6,平均含量为796.28 ×10-6)和Sr/Ba比值(0.08~0.41,平均值为0.21)分析其古盐度,可知从长73到长72逐渐下降,从长72到长71又逐渐上升;Fe/Mn比值变化和钴元素质量分数w(Co)结果综合指示了长7段古水深整体呈深水环境;Sr元素含量(60.4×10-6~370.0×10-6,平均值为172.24 ×10-6)及Sr/Cu比值结果(平均值为5.15)反映了古气候主要为温湿气候;利用δEu值(0.45~1.25,均值0.94)和泥岩La/Lb-ΣREE图解分析其母岩来源为大洋拉斑玄武岩,并利用δCe值(0.50~1.07,平均值0.73)分析其母岩所处的构造背景为大洋盆地—大陆边缘区之间的区域.

    泥岩地球化学沉积环境延长组吴旗—志丹地区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沉积演化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刘子铭付斯一魏柳斌苏中堂...
    17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的沉积体系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尚未达到广泛的共识,严重制约了盆地的勘探与开发.本次研究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多种地球化学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晚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自西向东发育台地(未镶边)—斜坡—盆地相沉积,沉积相带呈南北带状分布,东西分异的特征.三道坎至乌拉力克沉积期,台地规模逐渐消减,陆棚和盆地相沉积区逐渐增大.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中—晚奥陶世研究区海平面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又包含有两期次级海平面的升降,在乌拉力克沉积期达到最大海泛面,δ13C值达到最大.三道坎至桌子山沉积期,Sr/Cu比值平均250.62,V/(V+Ni)平均值为0.31,δCe平均值为0.10,表明研究区气候相对干热,处于氧化—弱氧化环境;克里摩里—乌拉力克沉积期,Sr/Cu比值平均2.69,V/(V+Ni)平均值为0.61,δCe平均值为1.93,表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沉积环境逐渐转变为了弱氧化—还原.海平面和古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了鄂尔多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相带的展布.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奥陶世古环境沉积相模式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储层特征

    谢渝史建南文华国付小东...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含油信息丰富,该层位的储集特征不够清晰现状,本次研究利用露头及岩心样品从染色薄片、铸体薄片、孔渗测试及包裹体显微荧光、均一温度等多方面展开了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流体包裹体及成岩作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至少发育5类白云岩,即粉晶、细晶、中晶、粗晶以及不等晶白云岩;2)孔隙和裂缝极为发育,其孔渗特征表明南羌塘坳陷布曲组中侏罗含油白云岩为中孔中渗储层;3)含油白云岩中的油气包裹体主要发育有2期,分布于白云岩、方解石内和晚期充填方解石脉内,早期主要分布于粉、细晶白云岩中,成熟度中等,荧光呈蓝绿色,同期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5~75 ℃;晚期要分布于中、粗晶白云岩中,成熟度较高,荧光呈蓝色,同期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5~120 ℃,有部分温度异常高,推测充注过程可能受一定热事件的影响;4)成岩作用显著,主要以压实、压溶、破裂、溶蚀以及交代作用为主,成岩作用与油气充注关系:细、粉晶白云石—油气充注—孔隙边缘鞍状白云石/白云石加大边—油气充注缝洞充填方解石—残余沥青.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储层特征综合研究,为该地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

    含油白云岩储层特征流体包裹体布曲组南羌塘坳陷

    书讯

    后插1页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