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欧阳自远

双月刊

1007-2802

kydhtb@vip.skleg.cn

0851-5895823,5893143

550002

贵阳市观水路46号中科院地化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原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创刊于1981年3月,1995年经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并公开出版。我刊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我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报道国内外有关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最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综合述评,交流信息和指导学会工作。该刊的特点是:快速、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成果报道准确、科学价值突出,起到了作为学会与会员联系的桥梁作用,是学会会员学术活动的园地。近几年来,紧跟国际前沿,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数据规范,严格审稿制度,强化编辑部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主编和编辑委员会负责制,是第一批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的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球内核各向异性结构成因:矿物学模型和动力学机制

    何宇孙士川徐云帆李和平...
    282-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学观测表明,地球内核具有复杂的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结构,认知内核结构的关键在于研究内核各向异性结构的矿物学组成和动力学机制.本文将介绍内核各向异性结构特征,并探讨其矿物模型和动力学机制.在内核温压下,六方相(hcp)和体心立方(bcc)相铁合金都表现出各向异性,若其快轴沿自转轴产生定向排布,则可以解释内核南北方向快、赤道方向慢的各向异性特征.轻元素的加入将显著改变铁合金的各向异性,特别是超离子态铁-氢合金的快轴方向随氢含量的增加而发生倒转.内核各向异性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3种:①凝固时晶体的定向生长.凝固时的组构在内核温度下会很快消失,因此该机制不是导致内核各向异性结构的主要原因;②外应力驱动.外应力驱动的定向排列需要考虑内核物质的流变机制,目前的模型主要基于刚性内核假设,要求内核主要发生位错蠕变且黏度大于1018 Pa·s;③扩散内应力驱动.若内核处于超离子态,地磁场驱动轻元素定向扩散所产生的内应力可驱动晶格的定向排布.上述机制的驱动力(化学对流、热对流、地磁场)均来自外核,因此了解外核动力学与内核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是认知内核组成和结构的关键.

    地球内核各向异性高温高压铁合金定向排布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钒钛磁铁矿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柏中杰钟宏朱维光
    292-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钒钛磁铁矿矿床主要赋存于与大火成岩省相关的镁铁-超镁铁层状岩体中,虽然全球大火成岩省形成的镁铁-超镁铁层状岩体众多,但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成矿作用并不常见.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的攀西地区赋存有数个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是全球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集区.钒钛磁铁矿大规模的成矿与母岩浆成分和磁铁矿的成因机制密切相关.此外,形成巨厚的钒钛磁铁矿矿层还需要高效的富集机制.本文系统总结了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导致钒钛磁铁矿大规模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钒钛磁铁矿矿床下一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钒钛磁铁矿矿床关键控制因素母岩浆成分

    芬诺斯堪迪亚地盾的始太古代陆核:古大西洋克拉通的残迹

    袁超
    305页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有机质的源-汇过程与地质驱动因素

    王华建柳宇柯王晓梅刘真吾...
    306-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是盆地内巨量石油资源的最主要源岩.前人普遍认为青山口组有机质富集事件与藻类勃发和咸化缺氧水体环境的形成有关.本文从有机质的源‒汇过程角度,综合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旋回地层学和地质学等多方面证据,对青山口组页岩有机质的生物母源、矿化过程及地质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认识:以蓝细菌和疑源类等微生物为主的多元生物母源、异化铁还原菌和产甲烷菌主导的有机质矿化过程、海侵和火山等多地质因素驱动的古湖泊生态变革和物源供给变化,最终导致初级生产力勃发和水体环境分层,形成厚层富有机质沉积.未来应持续开展青山口组页岩有机质富集机制的精细化和系统化研究,以实现米级厚度富油层的层段识别和分布预测,满足盆地内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需要.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微生物地质驱动因素

    黄铁矿型(Fe,Mg)O2H晶体到超离子态相变

    胡清扬白承禾
    319-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深部的致密含水矿物可能以超离子态形式存在,其物理化学性质须重点考量.前人研究的黄铁矿型FeO2H从有序晶体向超离子态转变时,H离子突破羟基束缚,在固态晶格中自由移动.然而,FeO2H仅在地球深部少量存在,不能代表下地幔的组成.本文的研究体系为包含Mg在内的黄铁矿型(Fe,Mg)O2H,它在下地幔深部的温压条件下通过铁方镁石和水的反应生成.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它在高于80 GPa和1750 K时发生超离子态相变.超离子态(Mg,Fe)O2H的转变条件与FeO2H类似,但在低温区具有更高的质子扩散系数,因此更可能导致深部电导率异常.(Fe,Mg)O2H比FeO2H在下地幔的分布更为广泛,其物理、化学特征有助于示踪地球深部的水循环.

    深下地幔含水矿物超离子态电导率异常

    俯冲带地幔中的硫化物-硫酸盐交代作用与镍的释放

    夏群科
    325页

    桂西巴平石英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及稀土元素证据

    何丽佳阮青锋邱志惠程诗渤...
    326-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碳酸盐岩区石英矿床的 成因机理,对桂西巴平石英矿床中的水晶、脉石英、方解石和赋矿围岩(白云岩)进行了分析测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水晶和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可见富CO2两相及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为H2O和CO2,气相成分为H2O、CO2和少量N2.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0~312℃,盐度为0.41%~6.16%NaCleqv,属CO2-H2O-NaCl体系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热液流体.水晶和脉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型,具有明显的Eu、Tb、Ho、Yb负异常,推测其母岩浆流体是亏损Eu的,成矿流体与深部的隐伏花岗岩体有关.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明显右倾型式,具有轻稀土富集和轻微的Eu正异常,指示其形成于氧化环境,白云岩的Ce负异常指示其形成于低温氧化环境.水晶及脉石英的δDSMOW和δ18OH2O分别为-75.5‰~-54.1‰和5.72‰~7.06‰,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方解石及白云岩的δ13CPDB分别为-3.92‰~-3.35‰和2.41‰~3.59‰,δ18OSMOW分别为18.84‰~19.13‰和23.25‰~27.45‰,表明方解石的CO2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海相碳酸盐岩.成矿过程中深部岩浆热液沿深大断裂侵入,富Si流体沿断裂、裂隙运移过程中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大量的CO2进入到热液中.成矿环境的pH值、压力的降低及流体沸腾作用促使方解石和SiO2开始沉淀,并随着温度和压力持续降低,H4SiO4溶解度不断降低,SiO2大量沉淀,最后形成石英矿床.

    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成矿流体石英矿床矿床成因

    月球与行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的概念及应用初探

    雷丹泓刘建忠朱凯刘敬稳...
    343-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22年底一系列大型语言模型(大模型)发布以来,以大模型为研究热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行各业引起高度重视,随即出现的专业大模型更将重塑千行百业.月球与行星科学领域作为科学技术前沿的代表,建立该领域的专业大模型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多模态大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月球与行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的概念,并从其定义、设计及应用场景等细节展开详细阐述和讨论.模型旨在帮助更多人认识月球并了解月球,同时协助更多学者处理并分析月球与行星数据,促进挖掘月球与行星大数据间的隐式或非线性关系,主动发现并解决未知科学问题,率先推动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在行星科学领域落地生根.

    月球与行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

    豫西铁炉坪银铅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

    徐进鸿吴承泉张正伟姜玉平...
    352-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炉坪矿床是豫西重要的大型脉状银多金属矿床之一,为了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开展了矿物学、C-O-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显示,铁炉坪矿床中银主要以(银)黝铜矿、硫锑铜银矿、辉银矿和自然银等含银矿物产出,少量以次显微包裹体银赋存在硫化物中;碳酸盐矿物的δ13CV-PDB和δ18OSMOW值分别为-3.03‰~-0.61‰和7.93‰~13.73‰,硫化物的δ34S值为-4.49‰~+1.75‰(平均值为-1.53‰),指示铁炉坪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铁炉坪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13~296℃、中低盐度(2.07%~12.51%)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降低以及pH升高是导致铁炉坪矿床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因素.

    银的赋存状态富集机制脉状Ag多金属矿床铁炉坪豫西

    西藏雄村矿区1号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吴昌益郎兴海张赫王旭辉...
    372-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西藏雄村矿区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意义,本文对雄村矿区1号矿体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开展了X射线衍射、热电性、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1号矿体黄铁矿晶胞参数a0为5.414 38×10-10~5.419 66×10-10 m,平均Δa0值为5.417 47×10-10 m;体积V为158.719 0×10-10~159.194 6×10-10 m3,∆V平均值为158.989 6×10-10 m3;热电系数α为-336.7~330.6 μV/ºC.黄铁矿S含量为51.34%~53.44%,平均值为52.92%;Fe含量为44.06%~46.90%,平均值为46.18%,Co/Ni值集中在10附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1号矿体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主要为N型黄铁矿,形成于硫逸度较低的中高温环境.另外,黄铁矿不是1号矿体的主要载金矿物,预测该矿体处于成矿系统的中下部,在深部具有一定的延伸趋势,但是很可能被后期侵位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破坏,深部找矿潜力不大.

    西藏雄村矿区黄铁矿晶胞参数热电性斑岩型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