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明廷华

旬刊

1671-1815

ste@periodicals.net.cn

010-621032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学技术与工程/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向社会介绍科技界、工程界进展情况和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一份学术性、知识性和动态性杂志。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适合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疆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破解"胡焕庸线"的思考

    滕吉文董庆孟德利马浩...
    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5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缘由,制约因素多元,而近地表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与探索表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陆-陆板块的碰撞-挤压驱使高原南缘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是根本原因.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阻隔了印度洋南来温湿气流的北进,并形成了西风带,造成了中国西北地域的干旱和荒漠化.在力系作用下,壳、幔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地壳短缩增厚、高原整体抬升不仅导致东、西两部降水量、气温、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且地球物理场发生了强烈变异与分布不均.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水进则人进,人进则文化进,文化进则科技进,科技进则发展快,西部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则更安宁.东部不断强化开辟与利用地下空间,西部期盼"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实施,维护生态环境,兴建亿亩现代化耕地、牧场与绿洲.中国东部与西部共同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饭碗要永远端在自己手中.

    "胡焕庸线"喜马拉雅造山带突起地壳短缩增厚与高原抬升生态环境"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

    空间柔性机械臂建模、控制以及轨迹规划研究综述

    孙巍伟代锟马飞
    3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日益突进,逐渐走向世界前列.但由于空间环境情况的复杂多变以及柔性臂本身固有的物理属性,常会导致末端执行器发生振动或未按规定路径运动等一系列问题.在简述国内外空间柔性机械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空间柔性机械臂建模、控制方法以及轨迹规划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详细调研了相关内容在不同工况下适用的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对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内容,提出了柔性空间机械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空间柔性机械臂建模控制方法轨迹规划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反应位移法的研究综述

    石卫王瑞王启耀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反应位移法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渐趋广泛.简要介绍了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从地层变形、地基弹簧和结构模型等关键因素的角度详细总结了反应位移法的发展过程和最新研究进展,厘清了方法的完善思路,指出地层-结构相互作用是影响计算精度的重要误差来源.此外,在上述基础上论述了当前反应位移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反应位移法在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提升结果代表性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地震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地基弹簧惯性力

    飞机防除冰机理及超疏水材料的机载应用

    王瑜王歆铖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机表面结冰改变飞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严重威胁了飞行安全,因此飞机防除冰技术对于安全飞行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飞机结冰的基本原理、类型、影响等,介绍现有的防除冰技术的方法及优缺点对比,详细综述了超疏水材料的润湿性模型、机理等,同时对超疏水材料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其特定条件(超疏水特性失效)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在单一防除冰系统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并对几种复合防除冰系统进行介绍且将其与单一防除冰系统进行对比.此外,针对超疏水材料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 一种回路热管+超疏水材料相结合的飞机防除冰系统.最后,就超疏水表面与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认为主被动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结冰机理超疏水表面回路热管复合型防除冰系统

    基于相似度的三参数区间灰数决策方法

    张毅张亚涛李金辉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复杂决策环境中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考虑问题的灰数特质及决策者的心理因素,提出了基于相似度的三参数区间灰数决策方法.首先,从区间长度和重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似度计算公式.其次,考虑决策者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基于相似度的决策者心理认知场,引入数据势理论,求得决策者权重;结合距离公式和熵权法求得属性权重;最后,构建了基于前景理论、相似度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的方案决策模型.采用算例证明了模型具有优化方案之间的差异度的效果,并验证了可操作性及合理性.

    多属性群决策三参数区间灰数相似度数据势理论熵权法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信号覆盖仿真

    徐亚军吴红洪曾葆鸿方鹏越...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起伏地形下民航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地空通信信号覆盖范围计算精度低、冗余度大、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获取缺乏自动性及信号覆盖图可视性差等问题,采用最大遮蔽角截止法等进行仿真研究.首先,考虑计算覆盖范围存在误差,提出利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插值法提高地形辨识度并在计算覆盖范围时考虑大气损耗;其次,为解决DEM数据获取缺乏自动性,利用MATLAB编码自动提取;再次,考虑遮蔽角计算存在冗余,采用"最大遮蔽角截止法"降低计算量;最后,为使覆盖范围直观可视,绘制二维及三维的覆盖显示图.结果表明,这些方法使遮蔽角计算量相较改进前降低了约64.60%,信号覆盖精度相较改进前提高了约3.315%.改进的覆盖仿真程序可以为VHF地面通信台站选址及飞行航线规划提供有效支撑.

    甚高频通信数字高程模型反距离加权插值法遮蔽角大气损耗覆盖率

    地面风传感器加热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沈玉亮邰俊杰陈箐箐周先锋...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冬季雨雪、冻雨、雨凇和雾凇等天气现象发生时,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转动部件容易发生冻结,造成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缺测.为解决风传感器冻结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分级加热技术的风传感器加热装置,采用多级加热元件组合控制的方式,实现自适应启动不同级别的加热模式.通过试验对风传感器加热装置性能进行测试,以及对风向风速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评估风传感器加热装置在气象观测业务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带有加热装置的风传感器起到了很好的防冻结作用,运行更加稳定;带有加热装置的风向风速数据完整性优于未带有加热装置的风传感器,两者风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95%以上;两者风向一致性显著,均在80%以上,10 min风向一致性优于2 min风向一致性.可见,风传感器加热装置可有效减少风传感器冻结发生的次数,及时消除结冰层,降低观测人员设备维护工作量,提高风传感器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连续性,为风传感器加热装置应用于气象观测业务提供决策支撑.

    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冻结加热装置设备维护

    郑州"7·20"极端暴雨的双偏振雷达回波与风场特征分析

    李建阳平凡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细致地了解郑州极端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与内部动力特征间的联系,利用地面自动站、探空、欧洲中期再分析资料以及双偏振雷达,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成熟阶段的回波和雷达反演的风场结构,揭示了对流系统内粒子相态特征,动力特征等宏微观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反射率因子特征为南北向的带状区域逐渐汇集为团状;径向速度特征为低层辐合和风向随高度顺转的强垂直风切变;基于雷达偏振量的分析,给出了对流系统局部结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差分反射率狭窄的强弧状区域可有效地指示对流系统内的强上升运动,其为极端降水系统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动力强迫;剖面上差分反射率柱与差分相位常数柱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离现象,两者体现出对流系统内的强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展与增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极端暴雨偏振参量风场相态分布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

    邹志友罗顺社张生陶中一...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国外典型陆棚三角洲为例,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识别和划分三级层序和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小波变换、频谱分析和反傅里叶变换滤波等方法识别钻井自然伽马曲线蕴含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结合地质年代基准点,建立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综合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和地震地层共同建立全息地层格架,提出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层序界面定年方法和建议.结果表明:新近系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体系域.以23.03 Ma为基准点,CS1、CS2和CS3层序的顶界面绝对地质年龄分别为13.93、9.13和2.13 Ma,其最大海泛面对应的绝对地质年龄分别为20.03、12.13和6.13 Ma.针对地堑型盆地热坳陷期陆棚三角洲向海进积并横向生长的特点,全息地层学研究建议结合磁性地层定年和全球海平面曲线,在层序格架的约束下利用钻井的旋回地层计算削截顶面的地质年龄,如果与磁性地层年龄基本相符,则与钻井削截顶面最近的斜交层序界面便代表着真实的等时界面.

    大西洋中新世陆架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

    模糊逻辑模型在珠勒地区遥感找矿中的应用

    王生礼李志军余杰司永强...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的提取在工作中大大缩减了靶区范围和时间成本.基于Landsat-9、ASTER和Sentinel-2遥感数据开展西藏珠勒地区的矿物蚀变信息的增强与提取.通过线性隶属函数将多源遥感数据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的特征分量归一化后采用Fuzzy Gamma算子进行叠加绘制找矿靶区.实验中y参数的设置分别是0.7、0.75、0.8、0.85和0.9,最终经过试验测定y=0.85效果相对较好.实验共圈定了 8个靶区,通过野外调查验证了该方法在高海拔地区靶区圈定的可行性.同时,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发育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潜力.

    西藏革吉靶区圈定模糊逻辑模型多源遥感矿产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