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明廷华

旬刊

1671-1815

ste@periodicals.net.cn

010-621032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学技术与工程/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向社会介绍科技界、工程界进展情况和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一份学术性、知识性和动态性杂志。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适合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最优化理论的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构建

    李晓雷杨斌詹银霞李欣雨...
    8323-8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交通环境的不断变化,部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已不能满足交通现状,无法承受现有交通流负荷,使交叉口的运行效率低下.基于最优化理论和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准则,通过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饱和度以及服务水平进行最优量化分析,筛选最优信号周期,匹配最佳优化方案,建立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模型,并以成都市敬成路与方元路交叉口为例,以录像观测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该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运用VISSIM软件建模仿真,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原交叉口相比,优化后的交叉口实现了交通流的时空分离,提升了运行效率,研究成果可作为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

    交通工程交叉口优化最优化理论信号交叉口

    航空发动机动力涡轮叶片断裂试验

    聂卫健邓旺群杨刚刘文魁...
    8332-8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航空发动机动力涡轮叶片的断裂转速随弯曲应力占比的变化规律,基于等效原则设计加工了 4种不同弯曲应力占比、共32件模拟叶片,采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得到模拟叶片的断裂转速.对模拟叶片进行分组并开展了断裂转速测量试验,获取了模拟叶片的实际断裂转速和断裂形式,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录取了模拟叶片断裂过程,得到了叶片断裂转速随弯曲应力占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模拟叶片实际断裂转速与计算转速误差不大于1.10%;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弯曲应力的降低,叶片的断裂转速大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随着叶片的弯曲应力占比越大,叶片的断裂转速下降越快.研究为动力涡轮叶片的强度设计和叶片断裂试验方法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断裂转速弯曲应力高速摄像

    实景三维模型缺陷修复关键技术

    龚元夫熊忠招陈关州孙玉峰...
    8339-8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实景三维模型反映各类型地理要素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以充分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首先将当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中存在的模型缺陷系统性分为四大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随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关键技术:一是基于连通性和欧氏距离聚类的交互式悬浮物去除,利用图割理论和随机一致性抽样算法识别和删除悬浮物;二是基于图割理论的水面半自动整平,在利用Grabcut算法提取水面区域的同时为其赋予统一高程以实现水面的平整;三是基于深度网络模型的水体纹理inpainting填充,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对抗训练以获得水体纹理的特征和结构从而实现水体缺失纹理的修复.最后,利用湖北省宜昌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修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修复三维模型缺陷,从而使实景三维模型具备更精细的地理实体和地理景观还原度.

    倾斜摄影测量模型缺陷修复城市级实景三维纹理填充

    多无人机平滑巡检路径规划算法

    徐小玲雷高伟刘美
    8346-8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石化中多无人机巡检路径问题,利用Dubins曲线并采用提出的滚动式分支定界算法实现最短的平滑轨迹规划.算法将多无人机巡检路径规划问题描述为基于Dubins的多旅行商问题,以实现最优巡检路径规划为目标,提出滚动式分支定界算法不断预估并更新路径长度,并利用上界及下界的不断迭代优化寻求最优路径.此外,算法利用最小插入算法对贪婪算法的改进获得优质的候选解从而剔除更多分支来优化巡检路径.最后,通过离散化各监测点位置的航向角及滑动窗口的限制来规划Dubins路径,实现路径平滑.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巡检路径规划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路径长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路径规划无人机Dubins滚动式分支定界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多步滚动预测方法

    蔡宁泊张程王伟
    8356-8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机着陆阶段是各飞行阶段中风险最大的阶段之一,可能会遇到阵风、跑道入侵、硬着陆和跑道超限等不安全事件.较长的着陆距离会增加着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为了降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利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捕获时间序列飞行数据对时间的依赖性,研究了 一种多步滚动预测策略来预测飞机着陆距离以进行实时预警,飞机着陆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着陆距离.结果表明:与单步预测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捕捉飞行参数的时间变化.通过多组仿真实验验证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多步滚动预测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着陆阶段着陆距离LSTM神经网络滚动预测

    稻秆生物炭对水体Pb2+的吸附特性及机制定量化

    金军王乙硕冼威澄刘豪...
    8362-8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等方法阐明了稻秆生物炭对水体Pb2+的吸附特性,并通过元素分析、BET(Brunauer-Em-met-Teller)-N2比表面积分析、Zeta电位、扫描电镜-能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结合机制贡献比例计算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揭示了生物炭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吸附温度20、30、40 ℃下,生物炭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3.48、236.00、237.50 mg/g,均符合Langmuir模型(R2>0.96),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当初始Pb2+浓度为50、100、300 mg/L时,生物炭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30、90、360 min,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以化学吸附为主.生物炭对Pb2+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官能团络合和Cπ电子配位等4种作用,其中化学沉淀产物可能以Pb4(CO3)2(SO4)(OH)2和PbCO3为主,贡献比例为47.15%~50.81%,离子交换主要以Ca2+和Mg2+为主,贡献比例为32.82%~37.77%,这两者共同贡献比例范围为83.63%~84.92%,其余2种吸附机制共同占比15.03%~16.37%.生物炭对Pb2+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可作为水体中重金属的优势吸附材料之一.

    秸秆生物炭重金属化学沉淀离子交换机制比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关键风险因素

    张爱琳王光浩丁超赵娜...
    8372-8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有关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多数把风险因素视为孤立的点,缺少从风险因素间相互作用角度出发的风险研究.从利益相关者和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采用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SCOR)识别风险因素;构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对各项SNA指标进行测算确定关键风险及关键关系,最后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并进行风险应对效果检测.本研究为评估和降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提高了各参与方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SCOR社会网络分析(SNA)利益相关者

    《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科学技术与工程》编辑部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