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明廷华

旬刊

1671-1815

ste@periodicals.net.cn

010-621032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学技术与工程/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向社会介绍科技界、工程界进展情况和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一份学术性、知识性和动态性杂志。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适合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拓扑强度的核心慢行道路识别和网络分级

    邬岚杨奇缘陈茜陆文瑄...
    14854-14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慢行道路承担着慢行路网中最大的步行流量和非机动车流量,并以其补充衔接公共交通和服务周边等多种功能,构成慢行路网的骨架.在进行网络分级的同时,合理准确地识别核心慢行道路并针对其加强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慢行出行吸引力,对居民慢行出行及活力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扬州老城区慢行路网为例,在构建P空间慢行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拓扑强度识别核心慢行道路,与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的慢行路网层次划分方案进行对比.实验表明,在两种方法的层次划分方案中,拓扑强度的实验结果能对核心慢行道路进一步补充完善.

    慢行交通核心慢行道路网络分级拓扑强度P空间法

    面向高原森林火灾的灭火无人机路径规划

    宋睿朱培张剑高邵荃...
    14863-14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原森林灭火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采用栅格法构建三维地理空间模型;分析海拔高度、环境风、火场上空温度等对无人机性能的影响,以最短路径、最小能耗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约束条件下无人机路径规划模型;设计基于欧几里得距离和切比雪夫距离的加权距离改进的A*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与传统A*算法相比,典型工况下,改进算法求解路径规划时间减少36.73%,获得更优的规划路径;海拔对路径总长度和总用时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无人机能耗,相对平原环境(630 m),高海拔环境(3 500 m)下无人机能耗增加48.00%;风速风向主要影响无人机能耗和路径总用时,海拔3 500 m和风速8 m/s时,相对于逆风,顺风下无人机能耗可节约64.74%,路程总用时减少41.01%;火场附近大气温度增加到40℃,对无人机路径和能耗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应用于高原森林灭火路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路径规划森林火灾无人机高原改进A*算法

    基于FDS的飞机客舱火灾数值模拟计算域优化

    伍毅赵羽蝶陈莹隆李梦令...
    14871-14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飞机客舱火灾数值模拟的精确度,采用火灾动力学三维模拟软件(fire dynamic simulation,FDS)建立全尺寸A320客舱火灾模型,分析了可燃物热解导致的计算域变化对温度特征的影响,通过引入相关性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计算区域条件下飞机客舱内部热流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考虑燃烧过程中可燃物的热解变化会增加客舱热释放速率和改变温度场,最大差值可达328℃.计算区域延展尺寸大小将影响到飞机客舱内部的热流场计算,当计算区域扩展到2 m时,客舱温度场和火源处温度场的相关性值分别增大至0.975 0和0.964 2,为了在保证数值模拟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计算时间,建议将计算区域向外延展2 m.

    飞机客舱火灾数值模拟计算区域相关性分析FDS

    青海隆务东山沟域潜在灾害链成链分析及防治对策

    伍先福刘江李天涛卢炳科...
    14878-14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隆务东山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东侧,属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域内山高坡陡,岩土结构松散,易于形成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潜在灾害链效应,若再遭受持续降雨或暴雨,易发生大规模的链式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及下游居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遥感影像解译、气象水文数据分析,查明了隆务东山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研究了潜在灾害链效应及防治对策.结果表明:隆务东山沟域潜在地质灾害链为典型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链,可归纳为降雨条件下沟源滑坡-泥石流、径流侵蚀-泥石流-沟道侧蚀-岸坡崩滑-堵溃型泥石流两类主要的潜在链式灾害结构;从成因角度重点分析预测了链生灾害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激发、转化关系,揭示了潜在灾害链成链过程及条件,并将第一条链划分为孕育启动、演化暴发及规模扩大三个阶段;第二条链划分为物源启动、水力侵蚀、沟道堵溃和灾害放大4个阶段;针对其潜在灾害链的演化机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监测追踪、水土分治、拦停成坪和固表生植的综合防治方案,旨在达到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隆务东山地质灾害降雨灾害链防治对策

    电气浮-电化学氧化串联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净化效果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薛鑫刘云根王妍王铁运...
    14889-14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湿地作为良好的废水处理方法被广泛推广,但在处理农村污水过程中存在净化效能低等问题.因此,构建了电气浮-电化学氧化与人工湿地串联系统(electrical floating-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series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E-CW),以西南林业大学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出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农村污水净化效果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CW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120h时,对总磷(TP)、正磷(PO43--P)、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可达65.92%、61.44%、80.81%和71.27%;当HRT为96 h时,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最高,为82.92%,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假单胞菌属是E-CW系统中的门、纲和属水平中的主要优势细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E-CW系统中门水平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是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正磷(PO43-P)及其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斯皮尔曼分析结果表明,较长HRT(120 h)有利于系统反硝化细菌的富集,促进氮磷类污染物降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E-CW系统去污效能.研究结果可为农村污水净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农村污水人工湿地电气浮-电化学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科学技术与工程》编辑部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