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叶庆丰

双月刊

1002-1493

sszydx@sina.com

010-62809964 13511028452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科学社会主义/Journal Scientific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驱者的呼唤:早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念探寻

    许耀桐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来源,须着眼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阐发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现代化社会的理论观点,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源头.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卡贝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分别论述了未来的社会主义要成为科技发达、工业发达和农业发达的社会,从科技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等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先驱者呼唤早期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及其历史贡献

    郭庆松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贡献,既体现在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方面,又体现在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方面,还体现在对中国现代化的方法论形成和运用方面.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制度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论述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中国特色、九个方面本质要求及其推进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方面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开拓性作用.习近平所提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六个方面重大关系,初步形成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的逻辑表达,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方法论的形成和运用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毛泽东中国现代化积极探索历史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主体的实践逻辑

    张仕荣李瑶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托国家主导的改革开放战略布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成功突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理论预设,向世界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逾越了阻碍大多数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两大障碍:"兼顾快速发展与独立自主","保持'强国'与'富民'之间的平衡".其背后的实践逻辑即后发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劣势场域中充分彰显国家主体性,对现代化本质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本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主体性实践逻辑后发国家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机制

    方兰欣戚长春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机制是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其所是""成其所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核心问题.从政治牵引机制看,强大政党的科学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把控节奏,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人口支撑机制看,持续性的国民"人才化"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从市场激励机制看,注重资本"文明面"驱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从文化导向机制看,求真务实的理性传统、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立己达人的价值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从制度保障机制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及其"效能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牵引人才支撑市场激励文化导向制度保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的源流考释与话语创新

    齐道新
    12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代文明"追求,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青春之文明"构想和对"俄罗斯新文化"的向往,是在文明反思与抉择中生成的以马克思主义关切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型概念表达.新启蒙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澄明对待中西文明的正确立场,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高度现代文化"锚定了自身文明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西化"思潮,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指明中华文明"向前"的方向;新时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语境中坚持守正创新,以"第二个结合"创新方法论正式提出并全面形塑了这一重大原创性概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是在古今中外对比和守正创新中对自身文明发展作出的创新标定,具有"术语革命"的理论想象力和实践引领力,支撑了新时代"文明"话语、"文化"话语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创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文化使命文明话语概念史

    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民主观的当代启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分析视角

    江曼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莎·卢森堡的民主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方法论,也契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意向.卢森堡的民主构思内涵丰富,曾为东西方民主意识形态的主要交锋地带,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卢森堡反对修正主义局限于议会民主斗争,揭露其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实质的同时,从俄德两国革命吸取正反两面教训,强调保留民主制度形式的重要性.由此,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应当扬弃资本主义的民主实践,同时借鉴卢森堡关于社会监督的深刻洞见,从而在更为全面的民主监督体系构建和良性运行中,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民主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制度形式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国外探索:以古巴为例

    刘玲王洪树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严峻的国内外挑战,古巴社会主义之所以常葆生机,离不开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时代化创造.历经制度初创期的"社会主义化"、模仿学习期的"苏联化"、自主调适期的时代化更新,马克思主义古巴化时代化走向深入.该过程孕育了古巴特色的理论创新逻辑:将马克思主义和马蒂主义融合孕育本土思想体系,以立足本土问题的适用逻辑推动调适性改革,以延续性的革命的社会主义观捍卫政权合法性.古巴经验有助于论证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原理和普遍规律,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创新提供镜鉴.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古巴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

    革新以来越南共产党加强党内团结的主要举措及启示

    闫杰花朱晨昊
    154-16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南共产党加强党内团结有其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基本原则的理论动因、继承以往走向成功制胜法宝的历史动因、坚守执政地位需要的现实动因.越南共产党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等举措加强了党内团结.这些举措表明:维护党内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政治要求;保证党内团结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内团结党员必须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越南共产党革新党内团结举措启示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