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叶庆丰

双月刊

1002-1493

sszydx@sina.com

010-62809964 13511028452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科学社会主义/Journal Scientific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帝国主义时代的科技霸权扩张及其应对

    段光鹏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帝国主义凭借数字技术优势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持,将现实领域的霸权延伸到数字空间,使得处于统治地位的权力运行模式转变为数字形态.数字帝国主义时代的科技霸权扩张源于对霸权护持传统的时代抒写、对科技发展现状的深度不安和对国家实力消长的战略审视,系历史、现实、发展三重因素共同驱使的结果.资本主义强国对科技霸权的追求已渗透到各领域的战略和政策的各环节,在指向层面表现为科技政治化、科技安全化、科技壁垒化,在权力层面表现为创新垄断权、标准设置权、空间主导权,在领域层面表现为主导生产端、操纵流通端、刺激消费端.面对数字帝国主义时代的科技霸权扩张,中国要从动态研判、价值取向、科技创新、安全保障、关键支撑、外部环境等方面加以应对.

    数字帝国主义数字技术科技霸权自主创新

    数据殖民主义的学理探察和现实观照

    肖峰杜巧玲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在数字化时代试图系统组织并重构人类社会生活秩序,进而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殖民主义新发展模式.资本权力对数字技术及平台的操纵,使人类主体"自我"及其社会生活过程被无规制量化和商品化转化,这导致资本剥削对象从"劳动主体"拓展至"大众生命政治",剥削范围从"生产劳动"过程延伸至"社会生活"过程.未来,数据殖民主义的持续扩张,会导致数字资本主义迈向更高阶的数字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权力社会生活殖民技术规训数据垄断数字帝国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中的技术批判与数字社会主义构建

    李巧巧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基石的数字技术构成数字时代资本剥削的核心手段.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不仅将人的劳动活动、劳动产品,甚至情感活动都异化为资本控制和价值剥削的手段,还通过数字垄断格局的塑造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压榨.但是,技术作为历史文明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解放力量.因此,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是克服数字技术异化、回归技术的工具本质和构建数字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数字资本主义数字技术劳动异化资本剥削数字社会主义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社会主义:图景特征、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向——社会有机体视角的分析

    李函珂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数字中国指明方向,数字中国建设为形塑数字社会主义提供契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社会主义具有数字生产资料的共有性、数字政府服务的人民性、数字社会环境的共享性和数字文明建设的交互性等特征.共有性、人民性、共享性、交互性的数字社会有机体是数字中国的合理样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数字层面的理论图景.价值信念共聚、制度规范设计、组织结构变革及治理行动协同建构起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社会主义的形成机理.只有筑牢数字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完善数字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塑造数字社会主义组织层次结构,确立数字社会主义治理行动标准,才能有序创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社会主义.

    数字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有机体数字社会

    国外学者数字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孟飞袁欢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广泛地嵌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社会主义作为重要理论问题也引起了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开展了前沿性讨论.针对数字社会主义这个新语汇,国外学者站在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其内涵、优势、限度等问题加以多维剖析,尤其在数字社会主义实现可能性和现实性等关键问题域进行了激烈论争.国外学者虽然表达了对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关切,也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外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理批判,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出发,他们的许多观点尚未成熟.在对数字资本主义更深层次批判的基础上,更需要清晰认识数字化时代社会主义的真实目标.

    数字社会主义数字技术资本主义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思维逻辑下习近平现代文明观三论

    杨红柳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思维逻辑下习近平现代文明观内蕴三大论题:文明生发前提论、文明交往进程论、文明形态创新论.此三论题纵贯人类文明史,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境界,有力批驳了人类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历史终结论.深化对习近平现代文明观的认识,掌握其理论精髓,有助于我们增强历史自信和文明自信,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历史思维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的三重维度

    刘礼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为基础,这种契合性具有三重维度.一是历史维度上存在思想源头的激荡互通,中华文明具有文化融合的丰富经验;二是理论维度上具有内容旨趣的高度共鸣,两者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层面同声相应;三是实践维度上兼具面向现实的文化精神,不仅开辟出了文明互鉴的理论空间,而且为解决现代性问题打开了发展新路.

    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社会主义契合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生成脉络、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

    赵露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形成发展基于他们生活的特定时代条件,核心要义体现为科技生产力观、科技异化观、科技人本观三个方面,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整体上为党的百年科技思想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渊源,科技生产力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科技异化观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抑制科技异化现象,科技人本观要求以人为本实现科技创新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协调.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科技生产力观科技异化观科技人本观

    中华传统生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在契合的三重维度

    李娟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三个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归根结底指向人的生成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两者都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肯定自然赋予人的"自在生命",秉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观;都强调人的生存发展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节约的思想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制度化渠道;都注重在重塑和意象化自然的能动创造中追求人的自由解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第二个结合人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现实性的实践证成及其示范意义

    刘伟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中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现实性的理论前景,中国共产党在省思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弊端中重识了科学社会主义现实性,并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历史主动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路径进行了科学定位,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发展现实逻辑的统一中,展开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中国式现代化以独创型、自主型现代化证实了人类现代化多元实现路径的可能性及其光明前景,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变局中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途径,同时以共生型、共建型现代化破解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难题,践行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展望与共同追求,为构建人类现代化文明共同体提供了示范性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