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GRACE-FO重力卫星探测2019年长江中下游极端干旱

    冉艳红钟敏陈威钟玉龙...
    10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半年的极端干旱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干旱程度的估计主要依赖于降水、蒸散发、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等参数的监测.GRACE/GRACE-FO重力卫星通过探测全球地球重力场变化,捕捉地表水、土壤水分和地下水储量变化信息,从而跟踪全球范围的干旱事件.虽然利用GRACE和GRACE-FO卫星观测全球和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利用重力卫星监测干旱程度的研究依然较少.因此基于GRACE/GRACE-FO卫星观测资料,通过估计GRACE-DSI,研究分析了2019年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强度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GRACE-DSI很好地反映了2019年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极端干旱区域位于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区域;(2)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四省区域平均的GRACE-DSI指数与6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Z的时间序列吻合最好,相关性为0.84,说明GRACE-DSI能够反映干旱的长期积累效应;(3)通过比较长江中下游区域2011年春夏和2019年夏秋两次极端干旱事件的监测,显示GRACE-FO与GRACE前后两组重力卫星具有等同的干旱监测能力.今后随着重力卫星观测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GRACE-DSI将能够更为准确、快速地探测水文极端干旱事件.

    GRACE-FO重力卫星GRACE-DSI干旱指数长江中下游

    表面金属热渗辅助钎焊C/SiC-Nb接头界面增强机制

    霸金亓钧雷李航曹健...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SiC)与Nb金属钎焊接头存在残余应力高导致连接强度下降的难题,借助反应扩散机制对C/SiC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纤维增强热渗区,降低了钎焊接头的残余应力,实现了界面结构强化,获得了高质量钎焊连接接头.本研究选用的热渗金属Ni-Cr-Si合金可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充分润湿,为扩散的快速充分进行奠定了基础;之后探究了热渗工艺对热渗深度及界面结构的影响规律,实现了任意深度热渗区的可控制备.用AgCuTi钎料对热渗处理后的C/SiC复合材料与Nb进行了钎焊连接,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结构可表示为:C/SiC/Cf+Ni2Si+Cr3Ni2Si+Cr23C6/Ag(s,s)+(Cu,Ni)/Nb.本研究从残余应力的调控与界面结构改善所引导的第二相强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热渗工艺对接头的界面强化机制.热渗区热膨胀系数介于复合材料与钎料之间,形成属性梯度过渡,有效缓解了接头高残余应力.热渗区钎料的连接由Cu、Ni互扩散实现,替代原位脆性化合物反应层;碳纤维与弥散分布碳化物起到的第二相增强作用,有效提高区域断裂强度,裂纹断裂路径也随之延长,接头强度获得进一步提升.在热渗深度为77 μm时,接头平均抗剪切强度可提升至115.2 MPa,相比未热渗接头提高了36%.

    复合材料钎焊热渗残余应力剪切强度

    微气流作用下多孔表面液滴动态润湿行为

    党超丁艺贾力彭启...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附加动量力场调控液滴润湿行为特性的创新性思考,通过可视化实验,利用多孔材料表面配合辅助微气流作用的形式,探索了液滴在多孔材料表面的动态润湿行为特性,鉴别了微气流作用下液滴在多孔材料表面的3种不同动态润湿模式,发现了液滴在微气流作用下的类超疏水悬浮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液滴完整浸润模式,结合对多孔材料表面液滴受力模式与受力机理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微气流条件下液滴表观接触角、体积以及底部润湿面积等动态润湿参数与润湿时间之间的依变规律.

    微气流多孔表面动态润湿模式润湿参数

    《科学通报》投稿指南

    后插1-后插4,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