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解池调控氮杂芳烃羧基化反应的位点选择性

    徐明华
    1141-1143页

    液态金属的新型应用:可拉伸电子封装材料

    陈斌张莹莹
    1144-1146页

    表面活性剂:化学世界古老又年轻的成员

    冯宁徐奥雪付雯雯李金芮...
    1147-1155页

    对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再认识

    方岱宁刘彬裴永茂陈明继...
    1156-1164页

    智能医学的现状与未来

    刘哲石钰林延带杨焱惜...
    1165-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药物研发、手术机器人、影像导航精准诊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临床应用,智能医学作为古典医学、生物医学后新的发展阶段,已呈现出以基础理论创新驱动、以技术应用迭代牵引为特征的现代医学新形态、新范式,推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并促进关键技术不断创新已成为智能医学领域的最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第Y6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要观点与见解,围绕"智能医学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这一主题,深入讨论国内外智能医学的学科现状,展望智能医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阐述了在智能医学材料与器械、多物理场融合、生物信息与医学硬件的整合一体化、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协同增效等领域的重大变革,以冀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医学在理论、技术、业态、应用的理念创新与范式突破.

    智能医学手术机器人纳米机器人药械场融合

    纳米结构金属晶界塑性机理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进展

    黄绮珊王江伟周昊飞杨卫...
    1182-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结构金属中富含晶界,对材料微观结构演化与宏观力学性能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厘清纳米结构金属晶界塑性变形的原子尺度机理,将之与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相联系,是纳米结构金属力学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我们围绕晶界塑性变形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原子尺度模拟方法,探究了晶界诱导孪生与界面宏微观自由度的关联规律,揭示了晶界位错往复滑移主导的纳米晶体循环塑性机制,提出了孪晶界滑移诱导纳米晶体极端剪切变形,发展了取向依赖的晶界迁移和滑移转变模型,为纳米结构金属晶界行为预测与调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梳理了晶界塑性原子尺度模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本团队从原子尺度探究晶界塑性变形机理的相关进展,指出了纳米结构金属晶界调控理论与力学表征的难点和挑战.

    纳米结构金属晶界塑性原子尺度模拟变形机理

    模式识别受体AIM2的激活、调控及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

    蹇骞马毅
    1192-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终末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是一种位于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AIM2识别异常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并对多种免疫细胞发挥调控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IM2的激活与移植排斥的发生密切相关.移植物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包括dsDNA在内的多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AIM2识别移植物来源的dsDNA后激活固有免疫反应并协调适应性免疫反应,AIM2可能对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移植物来源的dsDNA进入细胞质并激活AIM2的过程以及AIM2激活所受到的多层次调控,并从固有免疫系统及适应性免疫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了 AIM2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模式识别受体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移植免疫器官移植

    基于类囊体膜的光能利用和光动力学治疗

    赵雪桐朱华伟张延平李寅...
    1203-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囊体膜由光合色素、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绿色植物、真核藻类与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主要场所.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光合电子传递两个核心过程,前者将光能转化为电子,后者将电子转化为活跃化学能.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特性使得类囊体膜可以被应用于生物光电化学和生物光电催化两种光能利用系统.基于类囊体膜的光能利用系统不仅具有材料可再生和低碳绿色等优势,而且具有比完整光合细胞更高的能量效率.同时,类囊体膜中含有光敏剂叶绿素,并具有光合放氧特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使其可以应用于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类囊体膜在这些领域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类囊体膜在这3个领域的应用形式和作用机制,讨论了类囊体膜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类囊体膜生物光电化学系统生物光电催化系统光动力学治疗

    褐帘石稀土活化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指示

    冯雨周陈华勇肖兵初高彬...
    1217-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城矿床为华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同时富含轻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体位于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中.褐帘石是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一种重要的副矿物(占比约为0.09%(vol)),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102.8±4.3 Ma.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原生褐帘石具有富轻稀土的特征,其轻稀土、重稀土和轻稀土/重稀土比值分别为179778~189429、2165~4595 ppm(l ppm=10-6m3/m3)和41~84.这些原生褐帘石轻稀土含量约占全岩轻稀土总量的97%,为古城矿区轻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褐帘石结构与成分分析指示,稀土元素的存在会导致其晶体结构中稀土元素与氧原子构成的化学键键长增加而键强减弱.在被岩浆-热液流体交代时,这些化学键发生破裂,进而导致轻稀土元素会被淋滤出来并进入到热液流体中,并在随后主要进入了氟碳钙铈矿中.综上,褐帘石被交代后形成氟碳钙铈矿的过程中轻稀土元素发生了活化、迁移和富集,且在该过程中轻稀土元素之间发生了分馏.本研究表明,原生褐帘石被热液流体交代有利于轻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但对重稀土矿化的贡献较小.

    褐帘石稀土活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华南地区

    中原地区渑池盆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李洪彬冯兆东翟秋敏惠争闯...
    1230-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究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变化的时空特征,特别是全新世东亚季风的进退模式,在AMS 14C年代的支持下,基于涌池湖相-湿地剖面的孢粉和沉积学指标(粒度、碳酸钙和总有机碳)的分析资料,重建了渑池盆地18.7calkaBP(ka BP表示距今千年)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历史.重建结果表明:18.7~14.8 cal kaBP是草原环境下的黄土堆积时段.14.8~6.7 calkaBP为湖泊存在时段,此时段是一个森林扩展和支持水域及湿地也扩展的时期.6.7~1.2 calkaBP为湿地时段.此阶段的孢粉经历了3个亚阶段的变化,第一亚阶段(6.7~5.0calkaBP):草本花粉显著增加;第二亚阶段(5.0~2.8 cal kaBP):木本花粉显著增加;第三亚阶段(2.8~1.2 cal kaBP):草本花粉显著增加.基于木本花粉百分比和禾本科/(蒿属+藜科)比值重建的湿度序列显示,渑池盆地早全新世较为湿润(10~8 cal kaBP),中全新世前半段(8~5 cal ka BP)最为干旱,中全新世后半段(5~2.8 cal kaBP)最为湿润,晚全新世(2.8~1.2 cal kaBP)较为干旱.本文将中原地区的全新世湿度序列(即MC-1)与以北(中国北方)和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全新世湿度序列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中原地区全新世最干旱时段发生在8.0~5.0calkaBP,中国北方全新世最湿润期的时段发生在7.8~5.0calkaBP.二者均很好地对应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强度的低值阶段(8.0~5.0 cal ka BP).长江中下游地区全新世干旱期时段(7.0~3.0 cal ka BP)与ENSO强度的低值阶段也大致相对应.控制东亚季风影响下的中国东部全新世湿度空间格局的主要机制是ENSO状态以及由ENSO调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的南北向移动.介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北方之间的中原地区的全新世湿度状况似乎在二者之间摆动:有时候中原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起变化(如7.0~3.0 cal ka BP时段),有时候又与中国北方一起变化(如5.0~2.8 cal ka BP时段).

    渑池盆地孢粉全新世东亚季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