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揭示锂硫电池中16电子硫还原反应网络

    赵硕卿郭少军
    1663-1665页

    构筑晶格匹配牺牲层:制备高质量自支撑薄膜材料的有效途径

    刘毅姜忠义
    1666-1668页

    基于氧化镱缓冲层实现高效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宁志军
    1669-1670页

    黑洞热力学:起源、拓展及其理论结构

    肖勇田雨刘玉孝
    1671-1673页

    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起源的心血管损伤新机制

    高玲郭飞黄荷凤
    1674-1676页

    科技伦理治理要准确把握新科技革命及其伦理问题的新特点

    李正风刘瑶瑶
    1677-1680页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thical governanceemerg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thical issues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试论我国生物科技伦理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和策略

    王小理
    1681-1685页

    ethicsbiotechnology revolutionbiotechnology ethicsgovernance modernizationinterdisciplinarity

    分辨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结构

    孙谋远周淑英
    1686-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是活动星系核的中心引擎。理解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结构对认识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演化、活动星系核的反馈和引力透镜宇宙学等重大天体物理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射电干涉技术,天文学家已经能对银河系和M87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气体进行空间分辨,进而对黑洞"成像"。然而,绝大部分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太小且距离地球过于遥远,无法被现有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直接进行空间分辨。天文学家借助时域观测,利用微引力透镜和连续谱反响映射来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结构。上述两种方法给出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尺寸都显著大于标准薄盘的预期。这一观测与理论的矛盾被称为"吸积盘尺寸超出"问题。本文从观测和理论的角度,综述"吸积盘尺寸超出"问题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只有在正确理解活动星系核光变的物理起源后,天文学家才能正确分辨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结构。

    超大质量黑洞黑洞吸积活动星系核微引力透镜反响映射

    RNA甲基化、代谢重编程与肺动脉高压

    胡丽沈乐瑶甘雄康张雨辉...
    1698-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构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因右心衰竭而死亡。近年来,PH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逐步深入,RNA甲基化作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被证实在PH进程中发挥着多种调节作用,包括参与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和巨噬细胞免疫炎症等过程。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PH进程中多种肺血管细胞均存在着异常的代谢重编程,进而加剧血管重构的发生。多项研究显示,RNA甲基化修饰和代谢重编程可以相互调控参与疾病的发生,但两者是否可以相互调控协同促进PH的发生发展目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RNA甲基化、代谢重编程及其与PH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三者之间潜在的生物学联系,期望能够为PH血管重构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靶向干预提供新思路。

    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RNA甲基化代谢重编程

    高水平临床研究推动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内涵发展

    路丹张洁馨程春燕杨尹鉴...
    1715-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疑难危重罕见病,一直以来被视为"心血管系统的癌症",患者预后极差。对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和预测预后,这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作为依据。高水平临床研究是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肺动脉高压队列有着独特的特点,学习和借鉴国外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发展经验,对建立符合我国肺动脉高压人群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发展为例,旨在深入剖析通过高水平临床研究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文章概述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现与流行,明确了定义与深入开展临床研究的全过程;重点围绕靶向药治疗时代下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的建立与更新,总结临床研究推动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和治疗理念不断发展的方式方法;最后通过分析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希望国外研究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的思维方式对我国开展临床研究、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有所启示。

    临床研究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预后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