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熵超导体研究进展

    曾令勇李宽李龙夫余沛峰...
    2951-2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熵材料是近年来许多领域研究的一类新型材料,高熵的原理为材料的设计和性能定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高熵材料主要有高熵合金和高熵陶瓷.自2014年第一个高熵超导体被发现以来,超导电性一直是高熵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人们在一些高熵超导体中观察到了许多奇特的物性,如高压下超导转变温度Tc基本保持不变、极强电声耦合的超导电性、能带结构中存在狄拉克点等.然而,高熵超导材料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仍存在许多未知.另外,元素组成和平均价电子数对高熵超导体的Tc起着重要作用.高熵合金的超导行为似乎不同于常规合金超导体、铜氧化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和非晶体超导体,表明它们可以视为一类单独的超导体.结合高熵材料的优异力学和物理性能,高熵超导体有望在极端条件下服役.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熵合金超导体、高熵陶瓷超导体和高熵超导体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高熵超导体进行了初步的展望.我们相信在高熵超导材料这一研究领域将会发现许多新的物理现象.

    超导电性拓扑能带高熵合金高熵陶瓷高熵薄膜

    聚合物发泡与多孔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江俊杰刘华文田方伟陈哗炽...
    2964-2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封闭独立(闭孔)和相互贯通(开孔)的孔洞结构可在聚合物基体中引入均匀分布的气体和固相/气相界面,这赋予了聚合物材料轻量化的优势和新的功能性.过去的十年中,我们课题组围绕多相多组分聚合物微孔材料的制备、有序孔结构的构筑、聚合物发泡和多孔材料的功能应用、聚合物创新发泡方法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突破了超临界流体间歇发泡技术的关键技术瓶颈并研制了核心加工装备,实现了聚合物发泡材料在运动防护等多个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孔洞结构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和本课题组已开展的制孔方法及聚合物体系,重点介绍了热塑弹性体和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行为,讨论了微孔结构的调控方法,阐明了闭孔结构实现材料轻量化和提高材料弹性的规律.其次,介绍了聚合物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多孔结构对聚合物材料的电磁波屏蔽性能、液体吸附性能、太阳能蒸发效率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最后,对聚合物发泡与多孔功能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超临界流体物理发泡热塑弹性体多孔结构电磁屏蔽太阳能蒸发器

    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

    程斌陈家祥曹凌云何江锋...
    2978-2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是一种模拟天然皮肤触觉功能的设备,可以附着在人体皮肤或机器人等表面,感知各种刺激如压力和温度等,在智能假肢、机器人、健康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是科研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主要可分为柔性压力触觉传感电子皮肤、柔性温度触觉传感电子皮肤和柔性解耦多模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等三大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总结了上述三类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的传感机制和工作特点,从材料组成和器件结构等层面介绍了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性能改进的不同方法.除此之外,本文还阐述了目前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解决途径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触觉传感电子皮肤柔性材料柔性器件

    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冷等离子体合成:原理、进展和展望

    周述母云城谢钰豪高平奇...
    3000-3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等离子体已发展成为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重要技术途径.无需化学溶剂和配体,冷等离子体为高品质半导体纳米晶体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非热力学平衡环境: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与纳米颗粒碰撞使得纳米颗粒带电,可降低或消除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高能表面化学反应能够选择性地将纳米颗粒加热到远超环境气体温度的温度;气相中生长物和固相纳米颗粒表面结合物之间化学势的巨大差异,有利于实现纳米晶体的超高浓度掺杂.本文综述了冷等离子体合成半导体纳米晶体的研究现状,详细讨论了冷等离子体中纳米颗粒形核、生长和晶化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冷等离子体在单元素、化合物和复杂核壳结构纳米晶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冷等离子体在纳米颗粒尺寸、形貌、结晶状态、表面化学和组分等性能调变上的技术优势,概述了超掺杂纳米晶体呈现的新颖物性,展望了冷等离子体技术在纳米晶体合成领域的应用前景.

    冷等离子体半导体纳米晶体生长动力学超掺杂光电性能

    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吴雪敏迪力夏提·木合塔尔张朵朵卢学毅...
    3024-3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益增长的清洁可持续能源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需求,推动了二次电池的发展.然而,商业化成功的锂离子电池仍面临成本和安全方面的重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好安全性的二次电池.从材料角度,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高理论容量、高工作电压和低制造成本而被认为是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然而,由于存在电化学稳定性问题,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仍未充分发挥其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具有代表性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重点讨论了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发展历程和结构特性,介绍了其工作机理和失效机制,总结并分析了相应的改性策略及其在增强电化学稳定性方面的表现;然后介绍了钴酸锂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工程应用现状和改进措施;最后展望了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的发展前景.

    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钴酸锂工作机理失效机制改性方法

    高极性、低模量介电弹性体的合成及力电耦合性能

    周海洁王彩艳陈玮珑乔梓豪...
    3047-3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电弹性体在人工肌肉、柔性传感、健康监测和能量收集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介电弹性体存在介电常数低、模量高、黏弹性高等缺点,导致驱动电场大、机械损耗大.为了实现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和传感器的高驱动应变、灵敏机电响应,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液体丁腈橡胶(LNBR)与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增塑制备高介电常数弹性体的方法.采用光固化法,将极性基团氰基引入聚合物网络中,合成了一种均相PAN/PBA/NBR(PPN)介电弹性体,提高介电常数(10.13@10kHz)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弹性体的杨氏模量(96.47kPa).与VHB和PBA相比,PPN的介电常数分别提高了2.3和1.2倍.PPN驱动器在低电场下能产生大的驱动应变(11.4%),且PPN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优势,可以实现人体运动监测.此外,该制备策略简单方便,可大规模生产,在柔性驱动和传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介电弹性体高介电常数柔性传感电致驱动力电耦合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