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卫星星系运动预示了更年轻的宇宙

    谷青郭琦
    3059-3060页

    高分辨率深度观测揭示大质量原恒星团动态演化图景

    许峰玮王科
    3061-3063页

    DNA硫修饰结合蛋白的序列偏好性表征及应用

    帅玉婷贺新义邓子新刘光...
    3064-3066页

    二维钙钛矿氧化物光敏高κ电介质

    李思远刘欣亚方晓生
    3067-3069页

    一种天然共生细菌通过酸化伊蚊肠道抑制蚊媒病毒感染传播

    高涵胡文倩王四宝
    3070-3072页

    长寿命三线态激子中转库效应——有机发光器件中激子限域的新范式

    冯晶
    3073-3075页

    强关联分子体系电子结构方法研究进展

    黄威程一帆马海波
    3076-3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电子系统中,电子间的多体相互作用引发的强关联效应不仅是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干等新奇量子特性的关键来源,同时也是理论化学和计算物理领域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为克服这一挑战,量子化学家通常将强关联效应分为静态关联和动态关联,并发展了一系列严格的波函数理论方法来处理这些效应。对于因前线轨道近简并而产生的静态关联,研究者发展了选择性组态相互作用(sCI)、密度矩阵重正化群(DMRG)、完全组态相互作用量子蒙特卡罗(FCIQMC)、神经网络量子态(NQS)等先进的多组态方法。这些方法通过显式或隐式地提取和压缩组态空间信息,成功地扩大了可计算活性空间的规模。将这些多组态方法与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1)、多参考微扰理论(MRPT)、多参考耦合簇理论(MRCC)等传统多参考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捕捉到活性空间外电子间瞬时相互作用产生的动态关联,从而实现对中小强关联分子体系(~50个活性轨道)的超高精度定量描述。本文综述了过去十年中关于强关联分子体系电子结构的波函数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强关联量子化学多参考电子结构密度矩阵重正化群

    低丰度缺中子稳定原子核的起源及核反应截面研究进展

    程浩庞萱孙保华
    3088-3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质量数70~200范围内存在30多个低丰度、缺中子的稳定原子核(p-核)。这些p-核的丰度(即它们占宇宙中总原子数的比例)很小,具体的合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它们的起源是探索宇宙演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研究倾向于认为中重p-核主要通过产过程来合成,即在较高的恒星等离子体温度下,在已有种子原子核上发生光致裂解反应、继而衰变等过程而产生。γ过程涉及上千个低丰度原子核和不稳定原子核,由于光核反应截面低,实验数据稀少,相关的光核反应率主要依赖Hauser-Feshbach统计模型预言,核物理的不确定度因此成为制约解答p-核产生机制的难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研究p-核的实验方法,总结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

    原子核元素起源核合成γ-过程反应截面

    天琴座RR型变星的测距应用

    陈孝钿张健星王舒郜心怡...
    3099-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00年至今,随着大天区时域巡天设备的发展,天琴座RR型变星的数目已由千余颗增加至30万颗。其测距方法也得到了优化,从依赖可见光金属丰度光度关系逐渐转变为红外的周期金属丰度光度关系。得益于大麦哲伦云的几何距离和Gaia视差,天琴座RR型变星的周期金属丰度光度关系的零点得到显著优化。在大样本天琴座RR型变星的基础上,银河系晕、核球、麦哲伦云的结构得到了细化,球状星团和矮星系的距离也得到了准确测量。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了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这把唯一不受金属丰度影响的量天尺为批量高精度星系测距开辟了道路。鉴于我国在未来5年有多项投入使用的时域巡天设备,例如司天工程、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等,本文将总结过去20年中天琴座RR型变星测距应用的进展。

    天琴座RR型变星脉动变星距离测量时域天文标准烛光

    锌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许鹏程袁治章李先锋
    3110-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普及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普及利用的重要支撑技术,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锌基液流电池因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在用户侧储能及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锌基液流电池为负极发生金属锌沉积溶解反应的一类液流电池,根据正极氧化还原活性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锌溴、碱性锌铁、中性锌铁、锌镍、锌碘等体系。本文从工程化应用的角度对锌基液流电池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对近年来锌基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锌基液流电池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及改善策略,并对不同体系锌基液流电池中的个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了锌基液流电池未来发展方向。

    储能技术锌基液流电池发展历程共性关键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