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临床应用的抗菌肽:递送和剂型

    周舒文王程邱琳崔朋飞...
    3365-3366页

    基于CVD碳-致密石墨烯网络的双层碳"金刚软甲"助力锂离子电池微米硅负极实用化

    李泓
    3367-3369页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势与挑战

    黄璐琦
    3370-3371页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证据质量的提升

    卞兆祥
    3372-3376页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云彤王喆林静张桂林...
    3377-3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是一种由COVID-19引起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炎性风暴(也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在COVID-19诱导的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导致NCP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核心病理因素.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和释放将导致组织损伤.研究表明,对炎性损伤的干预可能是中医药治疗NCP的重要机制之一.临床研究发现,对NCP患者进行中医药早期干预可以显著缓解体征和症状,缩短病程,降低患者进入严重期的可能性,并降低病死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及已发表文献的分析发现,中医药对NCP患者炎性损伤的调控通过多靶点实现.一方面,一些中药对病毒的增殖具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某些中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增加抗炎介质的分泌而重构机体免疫平衡.NCP的流行尚未结束,世界仍在遭受COVID-19病毒的攻击.本文旨在综述中医药对COVID-19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料帮助.

    新冠肺炎炎症风暴中医药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解读与思考

    李逸雯刘玥吕诚杨洪军...
    3385-3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目前已有疫苗问世,但仍没有可靠的治愈办法.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涌现出若干临床研究,其中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信息、治疗现状及规律值得系统归纳与解读,为未来的临床与科研提供基础.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期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Rxi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临床研究文献,获取文献的基本信息及治疗内容信息,评价文献质量,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共纳入47篇文献,绝大多数以中文发表(42篇,占全部文献的89.36%);从临床试验注册的文献量(12篇)、被引量(单篇最高被引62次)及相关质量评价量表(改良Chalmers评分平均61.40分)的结果来看,整体研究质量仍有待提高.共涉及中药复方66个,其中苦杏仁、甘草、石膏、麻黄、茯苓、藿香等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结局指标中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缓解率、普通型转为重型率,实验室指标中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肺CT影像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受到关注.目前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质量亟待提高,未来需进一步规范中医药临床循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医药主流治法为清热解表化湿,麻杏石甘汤为最常用的经典祖方,"三药三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经中医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常见实验室指标、肺部影像学改善明显,安全性良好.中医药通过多机制、多途径防治COVID-19,其规律值得进一步探讨.

    新冠肺炎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

    HIRFL-CSR气体内靶核反应研究进展

    曾奇张景涛岳珂涂小林...
    3395-3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基于重离子冷却储存环气体内靶,在逆运动学下,发展出了开展轻粒子诱发直接核反应的新实验技术.该技术弥补了常规实验的一些缺陷,具有低动量灵敏、高探测效率和低本底的特点,适合于开展物理化学性质易变材料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际上该类研究的现状,阐述了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依托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ooler-storage ring at the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HIRFL-CSR)开展气体内靶核反应研究取得的进展,着重描述了储存环气体内靶核反应谱仪关键探测单元的研发和利用谱仪开展的首次质子在58Ni上的低动量转移弹性散射实验.最后,介绍了开展碱金属133Cs核物质密度分布半径测量的意义,以及未来HIRFL-CSR气体内靶核反应谱仪的研究方向.

    直接核反应重离子冷却储存环气体内靶核物质分布半径

    β衰变与同位旋对称性破缺

    徐新星
    3405-3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同位旋对称性破缺对于深入理解核力与核结构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放射性束流线终端采用双面硅条与高纯锗组成强大的探测器阵列,精确测量sd壳质子滴线附近原子核β衰变性质,然后与其镜像核的衰变性质进行对比,系统性研究轻核区同位旋对称性破缺现象.

    β衰变同位旋对称性破缺sd壳质子滴线硅探测器阵列

    多层结构对镧系掺杂纳米颗粒上转换发光的调控作用

    秦昌云谢贤彬马颖
    3412-3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镧系离子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由于具有较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良好的发光与化学稳定性,长激发态寿命及尖锐的多谱线发射等独特性质,在生物成像和检测、疾病诊断和治疗、安全防伪以及太阳能电池等多个领域备受关注.然而传统UCNPs受到发光效率低、浓度猝灭等诸多问题的限制,实际应用举步维艰.相比较而言,通过多层结构设计可以对掺杂离子浓度、上转换能量传递过程等进行更有效的调控,从而对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能进行调节与优化,所以具有多层结构的UCNPs近几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多层结构在UCNPs发光性能调控中的主要作用:多重激发和发光的调节、能量传递调控、实现高浓度掺杂的高效发光以及对寿命的大范围调控,同时结合一些应用实例展望了多层结构的UCNPs在显示、生物医疗以及安全防伪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上转换纳米颗粒多层结构能量传递调控高效发光发光寿命调控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关联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超刘蓓蓓李楠汪鹏...
    3426-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这是最早描述物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系统性学说.在现代科学语境中,支撑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质资源、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大致与"五行"对应.它们之间存在广泛的依赖、替代、竞争和互补关系.近10年来,全球兴起了"资源关联"(resources nexus)的研究热潮.本文对资源关联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综述了常用研究方法、模型和数据,分析了资源关联的驱动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发现如下:(1)日益紧密的资源关联关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2)全球化驱使资源关联由区域性向全球性开放系统延伸;(3)资源关联使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既存在协同也存在冲突;(4)资源关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既有促进也有制约作用.未来可以在四方面深化该领域的研究:(1)拓展资源关联的研究范畴;(2)揭示资源关联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3)构建通用、开放、共享、可拓展的数据平台;(4)加强资源关联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能力.

    资源关联可持续发展目标水资源-能源关联水资源-能源-食物关联能源-材料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