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尔多斯地块是破解华北早期大陆形成演化和构造体制谜团的钥匙

    翟明国
    3441-3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地块是华北克拉通的核心地质单元之一.前寒武纪基底陆块的划分、克拉通化过程与构造机制、古元古代活动带、中-新元古代的多期裂谷和壳幔调整、华北地台形成等华北早期大陆的几乎所有重要科学问题,都与鄂尔多斯地块密切相关.近年来鄂尔多斯地块的油气和煤资源的研究有重要突破,带动基础地质研究至少在三方面有重要进展:(1)大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历史;(2)狭义鄂尔多斯盆地的基底以及与周边基底岩石的对比;(3)鄂尔多斯地块的周边断裂及其性质.这些都说明鄂尔多斯地块是在原有华北克拉通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盆地,现在的狭义盆地面貌是在三叠纪末开始形成,并在中-新生代才逐步改造定格的.因此对华北克拉通早期大陆的形成和演化历史,需要抛开固有的想法,客观分析地质资料,给予科学解读.鄂尔多斯地块是破解华北早期大陆形成和构造体制演化谜团的钥匙.

    鄂尔多斯周缘基底边界断裂华北古陆构造意义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磁热疗研究进展

    唐倩倩雷虹吴荣谦樊海明...
    3462-3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热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物理治疗方法,是肿瘤纳米医学范畴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肿瘤热疗,具有低毒、可控等优势,已被证明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当前纳米氧化铁热疗剂磁热转换效率低、纳米靶向递送效率不足,以及磁场发生设备的限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肿瘤治疗效果.随着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磁性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理解,以四氧化三铁为代表的磁性纳米材料作为可介导外场的新型智能材料在肿瘤磁热疗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如何提高肿瘤磁热疗效,从磁性纳米材料的产热机制、优化磁热剂转换效率、提高磁纳米制剂的肿瘤靶向性、肿瘤磁热疗应用以及磁场发生设备等方面展开讨论,综述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磁热疗最新研究进展.

    磁性纳米材料磁热效应肿瘤磁热疗磁热设备

    以树轮资料进行年代际气候预测实例评估

    刘禹
    3474-3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未来多年代际气候准确预测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目标,也是当前气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极其困难的问题.截至目前,没有多年代际长期预测成功的实例报道,主要原因一是长期气候预测理论发展迟缓,二是足够长度的、精确的、高分辨率的、严格规范的气候代用指标十分缺乏.我们于2004年采用Caterpillar-SSA(毛毛虫-奇异谱分析法)方法对贺兰山地区树轮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和趋势外推,预测了1998~2022年降水趋势.20多年后的今天,可以用气象观测数据对这个树轮预测结果进行客观评估,旨在探索更合适的年代际气候预测方法.评估结果表明,气象观测记录支持树轮资料对1998年之后20多年来贺兰山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和极端干旱事件的预测.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发表的利用树轮资料进行的20年气候多年代际变化趋势统计预测较为成功的实例,它将树轮气候统计预测向前实质性地推进了一大步.这个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可以较准确预知,高分辨率的树轮资料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预测中具有很大潜力,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树轮降水干旱事件趋势预测观测数据验证

    金基底引导制备二维黑磷及其生长机理

    后羿冯思敏赵仕龙刘明强...
    3480-3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前沿研究方向.在众多的二维材料中,黑磷(black phosphorus,BP)因其独特的带隙、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各向异性等特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何可控制备二维薄层BP是该领域的难题之一.本工作系统研究了基底对BP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基底对BP的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使用镀有金薄膜的硅基底为生长衬底,通过设计限域生长空间和调控温度梯度,在全新的生长体系中实现了BP纳米片的直接生长,并探讨了其生长机理.本研究所报道的结果为实现二维薄层BP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二维材料薄层黑磷化学气相输运金基底限域空间温度梯度

    表面改性水热自生长SnO2碳布电极电化学还原CO2性能

    张宇航叶丁丁朱恂杨扬...
    3488-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化学还原CO2是一种有效的CO2转化及利用方法,但是由于CO2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电化学还原性能.为增加电极-溶液-CO2的三相反应界面,本文通过水热自生长的方法在碳布基底上制备SnO2纳米片催化剂,利用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电极使其表面具有疏水性,研究了疏水电极与亲水电极的微观形貌和元素价态,对比了疏水电极与亲水电极的表面浸润性、双电层电容、塔菲尔斜率和电化学阻抗,并在不同电位下进行了电化学还原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亲水电极相比,表面改性后的疏水电极具有更低的塔菲尔斜率和传质阻力,表现出更优的电化学还原性能;在-1.8 V(vs.Ag/AgCl)电解电位下,电流密度为(28.0±0.6) mA cm-2,法拉第效率为77.2%±1.9%,比亲水电极的法拉第效率提高了14.7%;经12h的电解测试后仍可维持72.6%的法拉第效率.

    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SnO2纳米片表面改性三相反应界面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环状流内界面波捕捉与识别

    刘莉王科林睿南戴军涛...
    3497-3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液两相环状流是工程应用领域中最为常见的流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气液相界面分布着多尺度特征的界面波,对单元过程和系统的传热、传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高速摄影所获得的竖直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的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液膜厚度三维时空演变规律的界面波识别与捕捉新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实现了对毫秒级时间尺度和微米级空间尺度界面波的高分辨率追踪,为气液两相环状流内界面波的识别和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且经济的非接触式研究手段.

    气液两相流环状流界面波识别界面波特性图像分析技术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