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制型mRNA技术在传染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李晓丹王鑫张波
    4889-4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mRNA疫苗是下一代疫苗的重要平台,其安全有效和研发周期短的特点在应对新发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复制型mRNA(self-amplifying,saRNA)是从正链RNA病毒基因组衍生而来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mRNA,能够以低剂量注射实现高水平的目的蛋白表达.基于saRNA的疫苗有潜力解决常规非复制型mRNA疫苗使用剂量大和重复接种的问题.近年来,saRNA合成、载体优化及递送等技术发展迅速,大大推进了saRNA疫苗的发展,目前有多种传染病saRNA疫苗正在研发中.本文介绍了saRNA疫苗的作用机制和递送方式,对近年来针对病毒性传染病的saRNA疫苗进行综述,总结了saRNA疫苗设计的一般策略和优化方法,讨论了saRNA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saRNA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其他研究方向,以期为saRNA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复制型mRNA复制子疫苗mRNA递送

    新冠病毒变异株RBD二聚体mRNA疫苗广谱免疫原性研究

    赵旭吴鑫凯杜沛陈茜...
    4905-4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导致新冠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2019年末至今,SARS-CoV-2在全球范围流行,氨基酸突变累积产生多种具有较高传播力或较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异株.目前广泛使用的COVID-19疫苗大多基于SARS-CoV-2原型株(prototype,PT)进行免疫原设计.这些疫苗针对早期变异株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然而面对后续出现的Omicron系列变异株,以原型株为免疫原的疫苗保护效力显著下降,特别是在面对免疫逃逸极强的BF.7、BQ.1.1、CH.1.1、XBB及XBB.1.5等变异株时,难以激发较高水平特异性中和抗体.因此,亟须研发针对多种SARS-CoV-2变异株产生高效中和抗体的新一代广谱疫苗.本研究基于SARS-CoV-2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重复串联二聚体的构型,设计了6种包含Delta RBD以及BA.1、BA.2和BA.5等Omicron亚型RBD的串联二聚体mRNA疫苗,并对其表达情况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同时,还验证了在两针灭活疫苗基础上以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的序贯免疫效果.假病毒中和数据显示,Delta-BA.2(DO2)与Delta-BA.5(DO5)RBD二聚体疫苗表现出较优的免疫原性,且两者诱导的中和抗体分别针对BA.2之前和BA.5之后出现的变异株有较好的中和活性,表现出一定的互补趋势.因此,我们设计了DO2和DO5混合免疫的策略,实现了对二者优势的互补,进一步扩宽了疫苗中和抗体谱.在三剂免疫的结果中,DO5及DO2+DO5免疫可产生针对CH.1.1、XBB及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体.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分支变异株中和抗体谱的变化规律,并为广谱COVID-19疫苗设计提供了参考.

    SARS-CoV-2Omicron变异株mRNA疫苗广谱疫苗

    寨卡病毒EDⅢ mRNA疫苗的设计与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田颖武媚李凯周超...
    4917-4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虫媒黄病毒属的重要成员,因其在2015年的南美寨卡疫情中导致大量新生儿小头症而备受关注,目前尚无获批上市的寨卡病毒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和产能方面优势明显,代表未来全新的疫苗形式.本研究选取寨卡病毒FSS13025株包膜蛋白E的Ⅲ区(EDⅢ)作为免疫原,设计构建包含EDⅢ编码序列、非编码区和poly(A)尾的重组质粒,通过体外转录和加帽反应获得EDⅢ-mRNA转录体,其转染至HEK293TN细胞后能表达特异的目的抗原并能分泌至胞外.进一步利用微流控技术将EDⅢ-mRNA转录体制备成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以间隔3周加强一次的免疫方案分别将5和20 μg的EDⅢ-mRNA经肌肉注射至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的结果显示,该分子可刺激小鼠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高水平的E蛋白特异IgG抗体与寨卡病毒中和抗体,并产生Th1细胞偏向的分泌型IFN-γ、TNF-α和IL-2细胞因子.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的病毒血症和主要脏器中的病毒RNA载量相较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小鼠均明显降低,其中孕鼠大脑及胎鼠大脑未检测到病毒核酸,体现出良好的免疫保护和垂直传播阻断效果.本研究设计的编码寨卡病毒E蛋白Ⅲ区的mRNA-LNP疫苗可为寨卡病毒疫苗提供新的候选.

    寨卡病毒mRNA疫苗E蛋白Ⅲ区免疫原性免疫保护

    利用5'帽子亲和层析纯化IVT mRNA

    杜彬荷林金钟
    4928-4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mRNA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活性分子,在翻译基础研究和mRNA药物研发中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真核生物细胞质mRNA通常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RNA分子的5'端帽结构,在mRNA核转运、抵御核酸外切酶和介导翻译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无帽mRNA分子在机体内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因此mRNA的加帽率是评判其成药性的核心指标.虽然加帽mRNA可以通过基于T7 RNAP的共转录加帽技术和基于牛痘加帽酶的酶法加帽技术获得,但仍缺乏精确分选加帽mRNA的底盘技术.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选取了覆盖真核生物、古菌、病毒在内的18种帽结合蛋白进行表达纯化测试,并表征了热稳定性、帽结构亲和性等参数.从中筛选获得3种代表性帽结合蛋白进行加帽RNA的亲和层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HsIF4E K119A和CtIF4E可以有效地富集加帽RNA,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盐浓度的方法实现加帽RNA的洗脱.本研究开发的基于帽结构的亲和层析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于放大的特征,有望为分选加帽mRNA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帽结构帽结合蛋白亲和层析mRNA纯化mRNA药物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