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概要

    朱日祥侯增谦郭正堂万博...
    4485-4490页

    借助引力波与射电天文学打造探索晚期宇宙的精确探针

    张鑫
    4491-4493页

    手性Brφnsted酸催化炔酰胺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新突破

    古满珍陈国术刘运林
    4494-4496页

    单个细胞外囊泡的纳米力学性质与肿瘤侵袭性

    梁兴杰
    4497-4499页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情景下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与应对

    林武辉余克服杜金秋林宏阳...
    4500-4509页

    人类海马亚区的连接结构及功能机制的MR研究进展

    孙丽丽任鹏李志鹏李斯玚...
    4510-4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马是大脑中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主要参与和负责学习、记忆等功能.近年来,海马各个亚区的结构和功能愈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利用高分辨率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海马各个亚区较为明确的解剖结构及功能连接,不同的海马亚区能够分别执行模式分离(pattern separation)和/或模式完成(pattern comple-tion)等基本计算过程,且具有功能特异性.另一方面,研究发现,许多神经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与海马内各亚区及其特定环路的异常变化有关.本文以海马亚区的解剖结构及功能连接为基础,沿着海马内经典的三突触回路(DG→CA3→CA1),回顾了近年来海马亚区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动物海马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人类海马内各亚区及相关的海马外皮层所具备的功能,及其与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海马亚区三突触回路功能连接模式分离/模式完成磁共振成像

    蛋白质之活细胞探究

    昌增益
    4524-4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对蛋白质的认识过程经历了200多年,但大部分研究都在活细胞体之外开展.随着认识生命之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与改进,科学家更加关注生命体内发生的事件.因此,从体外到体内,从定性到定量将成为蛋白质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本文简要总结了活细胞内蛋白质研究的现状以及我们实验室的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首先介绍已经建立的主要方法体系,包括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活细胞核磁共振波谱法、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法等.之后,重点介绍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方法体系,以及我们实验室对这一技术体系进行的改进,包括:创建用于在目标蛋白质中引入非天然氨基酸Bpa的LY928大肠杆菌菌株;建立将非天然氨基酸随机引入目标蛋白质的任何氨基酸残基位点的方法体系;建立直接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对目标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碱基点突变的方法体系;开发单块胶可分析384种蛋白质样品的高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为说明这种通过非天然氨基酸引入而开展活细胞内蛋白质研究体系的有效性,列举了我们实验室所获得的部分代表性成果:在研究细菌分裂关键蛋白质FtsZ动态组装机制时意外发现的、存在于停止分裂细胞中的、可逆亚细胞结构——复苏延迟体(regrowth delay body);揭示细菌ATP合酶复合体在细胞处于不同条件下实施独特的"换挡"活性调节机制;揭示一种参与细菌外膜蛋白新生肽链转运的超级蛋白质复合体的存在;揭示抗酸分子伴侣蛋白HdeA在极端酸性细胞条件下通过丧失其三维空间结构而保护包括中性分子伴侣蛋白在内的底物蛋白质的独特机制;揭示一直被认为具有双功能的DegP蛋白主要发挥蛋白质水解酶功能,不具明显的分子伴侣功能;揭示活细胞中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响应温度变化而发生层级性结构和活性变化.最后,作者通过提出一系列有待回答的科学问题对在活细胞中探究蛋白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非天然氨基酸介导的蛋白质活细胞光交联高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苏延迟体ATP合酶蛋白质生成抗酸分子伴侣蛋白HdeA

    生物光电化学电池复合系统:光电驱动生物转化

    杨楠田瑶张劢郭之旗...
    4539-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催化以活性高、选择性高、条件温和及底物范围广泛等优势著称,其催化目标氧化还原反应时需消耗氧化还原力.光电化学电池可利用清洁、可持续的光能和电能从水中提取电子并转化为生物催化剂可用的还原力.生物光电化学电池复合系统将生物催化和光电化学电池的优势进行结合,利用光电化学电池为生物催化提供还原力,可实现光电驱动的绿色、可持续的生物催化转化过程.本文基于构成复合系统的功能组件,首先介绍复合系统中光电极的选择策略,随后从酶、微生物两类生物催化剂出发,分别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

    生物催化光电化学电池微生物光电极

    硫酸镁颗粒高效分离油包水乳液

    蒋光明田登辉吕晓书杜安珂...
    4551-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化油中微量水分的分离脱除是工业废油净化,实现资源化回用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通过乙二胺四乙酸(EDTA)诱导Mg2+和SO42-结晶,成功合成单分散硫酸镁微米颗粒(MgSO4· 1.25H2O,MSH).该颗粒在脱除乳化水分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针对含10 mg/mL水的乳化变压器油:(1)添加16.0 g/Loil MSH可去除95.56%的水分,提高添加量或分离温度可进一步提高水分去除率至98.74%;(2)颗粒吸水后尺寸从4.1 μm膨胀至40 μm,易于从油中分离,无残留;(3)可循环再利用,初步估算处理每立方乳化油成本为733.68元,低于目前报道的其他材料.机理探讨发现,MSH优异的除水功能归功于其在常温下可重排的晶格结构,可腾出空间来捕获并固定乳化油中的微量水分(水分固定于MSH晶格间隙),其晶格空间水容量达0.63 gH2O/gMSH,分别是已报道的双金属氧化物(LDO,0.48 gH2O/gLDO)和半水硫酸钙(HH,0.18 gH2O/gHH)的1.31和3.50倍.本研究结果将为工业乳化废油的提纯净化提供新的策略和材料,积极推进我国工业废油的绿色高效资源化回用进程,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战略需求.

    硫酸镁油水分离油包水乳液纳米颗粒晶格固定

    西安市大气臭氧污染光化学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关茜妍陆克定张宁宁李歆...
    4561-4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汾渭平原是我国综合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产业基地,但2017~2019年间臭氧均值浓度达到184 μg/m3.西安市作为汾渭平原上的特大型城市,自2018年以来臭氧年均浓度始终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19年夏季在西安市选择一段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将其分为起始、加重和清除3个阶段,利用基于观测模型(obserbation based model,OBM)对各阶段的臭氧污染特征与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在污染加重阶段出现强辐射、高温、低湿和低压等有利于臭氧产生的气象条件,并且该阶段的高温和强辐射提高了异戊二烯与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的占比.敏感性分析表明浐灞站点处于过渡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简称"地环所")站点处于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控制区,秦岭站点处于NOx控制区,且3个站点在污染过程的3个阶段中臭氧控制区类型未发生变化.将源解析方法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发现臭氧生成在起始阶段对各个排放源的敏感性要高于加重阶段;在臭氧污染加重阶段的局地臭氧产生速率要显著高于起始和清除阶段,浐灞、地环所和秦岭臭氧产生速率最大值分别为17.7、33.9和14.9 ppbv/h.综上,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臭氧污染过程,其臭氧浓度控制策略应该适当将时间提前到起始阶段,此时臭氧对前体物的敏感性更强,控制前体物浓度对降低臭氧生成的效率最高.

    臭氧基于观测的模型O3-NOx-VOCs敏感性相对增量反应活性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