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冶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冶工程
矿冶工程

曾维勇

双月刊

0253-6099

kuangyegongchengzz@163.com

0731-88657176 88657186 88657070

41001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66号

矿冶工程/Journal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上网期刊EI、CA等检索期刊本刊为技术类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学科重大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水平较高的科技论文。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保留原有的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栏目外,还开辟综合评述、专家论坛、化工环保、工程与机械、企业管理、经验交流、院所视窗、群英荟萃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冶金、矿山、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高纯铝酸洗废渣制备大孔高比表面积拟薄水铝石研究

    袁辉贺永东赵亿坤孙小涵...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硫酸铝、氢氧化钠及高纯铝酸洗废渣为原料,采用双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及尿素添加量对拟薄水铝石的形成及结构的影响与合成条件对拟薄水铝石形成时的物相及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拟薄水铝石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结晶度提高.pH值 6.5~9.5 时,可以得到明显的拟薄水铝石物相;pH值达到 10.5 时,会产生三水铝石相.添加尿素能显著增加拟薄水铝石的比表面积和孔径.

    双铝法拟薄水铝石尿素孔径孔容比表面积

    一步法实现Rb+/Cl-双位点共掺杂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

    杨桂芬杨广场方明杨怡诗...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LiNi0.8Co0.1Mn0.1O2(NCM)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Rb+/Cl-双位点共掺杂NCM材料的策略.NCM晶格中Rb+/Cl-双位点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提高了Li+扩散速率,缓解了内部应变,抑制了高截止电压循环时Li+/Ni2+的混排.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i0.99Rb0.01(Ni0.8Co0.1Mn0.1)O1.99Cl0.01(RbCl-NCM)材料在电流密度 10C下放电容量高达 176.9 mAh/g;RbCl-NCM材料在电流密度 1C下首次放电容量 203.5 mAh/g,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经 200 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 87.8%,而NCM材料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仅 57.3%.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富镍层状氧化物双位点掺杂放电容量电流密度循环性能容量保持率

    单体种类对光固化增材制造5052铝合金的影响

    刘明信乔聪卓彭超群王日初...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固化增材制造 5052 铝合金时存在的浆料不稳定、烧结体密度偏低和碳残留量较高等问题,研究了树脂单体种类对铝合金光固化增材制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种类对光固化增材制造 5052 铝合金的成型工艺和烧结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单体TMPTA或PEG400DA的铝浆黏度大于 30 Pa·s,沉降时间大于 120 h,成型的铝合金坯体结构完整但表面孔洞较多;采用单体PEG200DA或HDDA的铝浆黏度低于 30 Pa·s,但沉降时间小于 16 h,成型的铝合金坯体表面无孔洞但结构易残缺;采用单体PS-PCL的铝浆黏度低于 30 Pa·s且稳定不易沉降,坯体表面无孔洞且结构完整.采用优选单体PS-PCL制备固含量 55%铝浆,打印成型并烧结后,其相对密度大于 95%,碳残留量相对较低(0.25917%),断口烧结颈明显,硬度相对较高(29.94HV).

    5052铝合金增材制造光固化3D打印单体铝浆黏度相对密度

    提钒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杜金晶鲍彦如王雪朱军...
    153-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有价组分回收、新型功能材料合成和多用途建筑材料制备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提钒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可为提钒尾矿综合回收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提钒尾矿综合利用有价组分回收功能材料建筑材料技术应用

    基于改进YOLOv5的镍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谭沁源唐勇金岩覃美满...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镍板表面缺陷检测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 的镍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对图像增强后的镍板数据集通过K-means++重新聚类锚框,提高锚框对本文数据集的适应度.其次,在主干网络Backbone中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通过空间与通道信息融合来加强对感兴趣区域以及不清晰目标的特征识别.最后,在边界框回归时引入EIoU损失函数代替原CIoU损失函数,有效提高回归收敛速度,从而提高模型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自建的镍板缺陷数据集上,改进后的模型检测准确率高于Faster R-CNN、SSD、YOLOv3、YOLOv5 等模型,其平均精度均值达 81.4%,检测速度达 61 帧/s,模型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对检测速度的要求.

    表面缺陷镍板缺陷检测图像处理图像增强算法YOLOv5注意力机制EIoU损失函数准确率平均精度检测速度

    电化学沉积时间对碱预处理钛合金表面HA涂层的影响

    李明亮林兆擎王淼陈中玉...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碱预处理钛合金表面再电化学沉积的方法,研究了电化学沉积时间对羟基磷灰石(HA)涂层物相、形貌、生物活性及其与钛合金基体间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预处理钛合金表面制备的电化学沉积涂层主要由片状HA相组成,电化学沉积时间对涂层物相组成没有影响,但会影响涂层厚度;沉积时间 60 min时得到的HA涂层较致密,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达 17.85 MPa.各沉积时间下得到的HA涂层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在模拟体液(SBF)中,CO32-置换HA中的PO43-进入磷灰石中形成类骨磷灰石CHA,呈馒头状,直径 7~8 μm,且在SBF中浸泡 3 d,CHA可铺满HA表面.

    钛合金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生物活性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类骨磷灰石

    轧制应变速率对Mg-1%Al合金组织、阻尼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华燊孙有平何江美罗国健...
    172-17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轧制Mg-1%Al合金板材,研究了轧制应变速率对Mg-1%Al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随着轧制应变速率增加,Mg-1%Al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织构强度减小;延伸率先升高后降低,在应变速率 20 s-1 时达到最高,为 25.33%.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室温阻尼性能增加,应变速率 30 s-1 下应变振幅0.1%时阻尼值为 0.061,是应变速率 15 s-1时的 1.5 倍.应变速率一定时,阻尼性能随着频率增加而降低.

    Mg-1%Al合金轧制应变速率显微组织阻尼性能力学性能频率

    基于异丙醇溶剂热合成四方相BaTiO3工艺探索及机理研究

    盖卉妍戴超华杨林
    178-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Ba(OH)2·8H2O和Ti(OC4H9)4 为原料、异丙醇(IPA)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富四方相纳米钛酸钡(BTO)粉体,研究了钡钛比、体系pH值、溶剂热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制备高四方性纳米BTO粉体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方法研究了IPA在溶剂热制备BTO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溶剂热工艺合成过程中,IPA会优先提供一定的—OH以促进Ti(OC4H9)4的水解,生成TiO6 八面体并与Ba2+连接.在低碱度环境中,经相转变、小颗粒溶解与重结晶等过程逐步转变为形貌规整的四方相BTO.钡钛比1.6、体系pH值10、溶剂热温度220℃、时间24 h、煅烧温度950℃、煅烧时间2h时制备的富四方相纳米BTO粉体分散均匀、形貌规整,呈四方形或近四方形,c/a值达1.0094,平均粒径为124 nm.

    钛酸钡四方相异丙醇(IPA)溶剂热法陶瓷电容器钙钛矿材料合成制备

    焊接参数对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公差容限的影响

    刘家睿李庆乾李佳慧杨昭...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焊接参数对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公差容限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的A356 与AA6061 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及组织.结果表明,工件间隙从 0mm增至 1 mm,焊接头抗拉强度显著下降,并产生肉眼可见的焊接缺陷;搅拌头规格保持不变,将焊接速度从120 mm/min降至 80 mm/min,可促进材料流动从而提高对工件间隙的容限;搅拌针直径从 4mm增至 6 mm,可提高焊接的公差容限,且材料融合程度明显提高,不再出现分层现象.

    搅拌摩擦焊异种铝合金焊接公差容限力学性能工件间隙焊接速度搅拌针直径

    含硫添加剂对8μm锂电铜箔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谋翠樊斌锋赵玉龙王庆福...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剥离法研究了Cu2+、H2SO4、Cl-浓度分别为85 g/L、100 g/L、2 mg/L的电解液中添加光亮剂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和3-巯基-1-丙磺酸钠(MPS)对铜电沉积的影响,并研究了SPS和MPS对锂电铜箔抗拉强度、延伸率、光泽度及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PS和MPS对铜电沉积具有促进作用,且SPS的促进作用更强;SPS和MPS分别与胶原蛋白和羟乙基纤维素复配后,对铜电沉积的促进作用减弱;SPS更有利于提高铜箔抗拉强度,MPS更有利于提升铜箔延伸率;SPS浓度1.0 mg/L、MPS浓度 1.5 mg/L时,铜箔毛面光泽度和粗糙度均较好,铜箔表面平整且致密.

    锂电铜箔电解铜箔含硫添加剂胶原蛋白光泽度粗糙度光亮剂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