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研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

穆荣平

月刊

1000-2995

KYGL@263.net

010-6255552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

科研管理/Journ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研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20种中国管理科技重要期刊之一。还加入了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同时《科研管理》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编号:(Q)G098;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编号:(Z)S0099;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编号:(S)0346。《科研管理》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内外管理工作的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促进国际交流。《科研管理》杂志现设栏目有: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成果管理;农业科研;地方科技与教育;高校科技与管理;预测与分析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效用研究

    石玉堂王晓丹秦芳周十同...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2021年28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以数据交易平台设立为表征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助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且该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提高流通效率、要素配置效率及对外开放水平内在路径进而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高产权保护程度、高人才聚集水平及高科技支持强度城市的政策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统一大市场数据交易平台双重差分

    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聚合度的调节作用

    马永红赵丹倪惠莉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创新开放度是企业发展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提升创新活力并拓展企业创新边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10-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联合授权专利数据,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合作网络,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开放度(创新开放广度与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以及网络聚合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开放广度、创新开放深度与企业创新边界均呈倒U型关系.(2)网络聚合度对创新开放广度与企业创新边界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3)网络聚合度正向调节创新开放深度与企业创新边界的倒U型关系,即网络聚合度的增强会深化企业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揭示了创新开放度与企业创新边界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拓展创新边界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创新开放度企业创新边界网络聚合度电子信息产业

    放宽市场准入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陈邑早解纯慧王圣媛岳新茹...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加快推进我国新旧动能结构转换,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放宽市场准入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放宽市场准入能够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具体表现为,相比未受政策影响地区的企业,受到政策影响地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幅度约为1.42%.机制分析表明,放宽市场准入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和制度性成本效应来实现.异质性研究发现,放宽市场准入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和融资约束可能性较高的企业中更高.最后,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制度背景下,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投资价值提升.相关结论不仅能够深化现有研究关于放宽市场准入赋能作用的理论认识,还能够为我国加快培育和提升新质生产力带来政策启示.

    新质生产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竞争效应制度性成本效应

    双重融资约束下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邹益民宣珂茆安然应洪斌...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下,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能力驱动企业国际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本研究以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双重融资约束环境下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国际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外源融资约束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内源融资约束则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的正向效应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为双重融资约束、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国际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不仅有效地拓展了企业国际化文献的研究内容,而且为企业国际化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技术创新能力双重融资约束企业国际化

    和合文化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的机制研究

    王艳艳叶陈刚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企业创新行为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价值观是决定其创新行为特征的根本性因素.本文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和管理情境,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度量企业和合文化,实证检验了中国式和合文化与公司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和合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但这种作用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导致的压力环境下会受挫.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式和合文化可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和构筑良好政企、联盟关系来促进创新,但创新意愿与能力的驱动路径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企业创新意愿易被文化驱动,但创新能力的提升却需不同维度文化间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达成.文章以独特的本土文化视角揭示了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的价值观动因,实证检验了不同维度文化间的互动与平衡,揭示了中国特色和合文化的魅力和功用,解释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相对薄弱的情境下,如何通过文化引领突破资源限制,创造性地重塑自身创新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

    和合文化创新意愿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速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郭慧婷倪志惠秋瑞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全国两会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化转型速率如何提升企业生产率,对实现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高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调节效应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速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速率和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现金持有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延长数字化转型速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积极效应的持续作用,表现为"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并且其也能够缓解数字化转型速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倒U型"曲线形态更加平缓.(3)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创新能力在数字化转型速率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倒U型"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具有海外背景的董监高团队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其数字化转型速率和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倒U型"关系更显著.本文为我国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保持科学合理的转型速率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化转型速率企业新质生产力倒U型现金持有水平研发创新能力

    "双试点"政策协同赋能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

    韩先锋郑酌基肖远飞李勃昕...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新基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下统筹推进数字中国与创新驱动双重战略的关键举措.以往研究多局限于关注单边政策与绿色创新的内在关联,却普遍忽视挖掘政策协同所激发的绿色创新红利.本文基于"宽带中国"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构造准自然试验,应用中国2006-2020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双试点"政策协同赋能城市绿色创新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1)"双试点"政策不仅能直接助力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还产生了显著的邻地绿色创新示范效应;(2)"双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发挥人才集聚效应、财政补贴效应与创业激励效应等路径,间接驱动城市绿色创新;(3)在较低的财政压力、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环境竞争强度约束下,"双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赋能效果最为明显;(4)相比"宽带中国"和创新型城市单试点,"双试点"政策更有利于激发城市绿色创新,且先"宽带中国"后创新型城市的试点策略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更佳.研究结论可为新发展格局下政府统筹释放数字强国与创新强国建设"政策合力",加快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动力"提供一定启示.

    数字新基建创新型城市"双试点"协同赋能绿色创新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全球科学-技术创新格局研究

    冯思达韩芳杨斌张生太...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从产业链角度刻画全球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可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产业布局建议.现有研究鲜有从产业链视角综合刻画科学和技术创新格局.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结合主题挖掘和双层网络模型,以锂离子电池产业为案例,综合考虑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引用关系,刻画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全球科学-技术创新格局.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累积技术创新强度排名第五,略低于德国.但与前三名国家美国、日本、韩国有较大差距.(2)从知识遗传角度看,美国的科学和技术在上、中、下游对技术的知识贡献总强度为第一名,并且远超位居第二名的日本.中国锂离子电池在回收方面科学和技术的知识贡献总强度较高,技术影响力较大.(3)中国专利的知识贡献强度仅在遗传视角的电池组中位居前五名.我国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技术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本研究丰富了全球创新格局研究的理论框架,实证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可为我国统筹科学和技术创新,细化产业资源布局提供有益借鉴.

    全球创新格局产业链科学-技术双层网络锂离子电池

    国有企业元件国产化替代的动态最优区分机制

    刘佳昕李树文朱方伟杨筱恬...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使得全球科技脱钩风险骤增,而元件国产化替代作为应对这一风险的重要手段,逐渐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关注.尽管已有研究从技术突破等视角总结国产化替代经验,但却并未对元件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合法性和差异化的动态均衡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本研究选取瓦房店轴承集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遵从"价值触发-价值共创-价值生成"的逻辑,系统探究国有企业元件国产化替代的最优区分过程.研究发现:第一,元件国产化替代是价值触发刺激企业采取以身份主张与价值活动为核心的价值共创,并实现价值生成的过程.第二,随着价值触发从边缘到核心的演变,企业身份主张表现出从原型效仿、典范跟随到打造新典范的进阶逻辑,而价值活动表现出市场响应式、技术交互式到产业协同深化式的进阶逻辑.第三,伴随着身份主张与价值活动的进阶,二者间关系表现出从阈值协奏到补偿协奏、再到整合协奏的动态最优区分规律,并通过形成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价值共创,进而实现单点替代、多维替代到价值替代的价值生成.本研究既贡献于价值共创与国产化替代的动态研究,也为国有企业实现国产化替代提供有益借鉴.

    国产化替代最优区分价值共创国有企业工业元件

    海外制裁下中国芯片企业创新网络重构研究

    冯永春曹鑫锐苏萌萌严子淳...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网络重构对中国芯片企业应对并抵御海外制裁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本研究选取天津飞腾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深入剖析中国芯片企业在海外制裁冲击下重构创新网络的行为机制和底层逻辑.研究发现:(1)在海外制裁冲击下,中国芯片企业重构了创新网络的关系和结构,带来的资源变化进一步推动企业开展资源重构;(2)中国芯片企业重构技术创新网络和市场创新网络分别遵循"安全逻辑"和"竞争逻辑",即追求关键核心技术安全可控和提高国产芯片的市场竞争力;(3)在不同重构逻辑的指引下,中国芯片企业的技术创新网络和市场创新网络的创新实现方式发生差异化转变,有助于企业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更好地应对海外制裁.本研究探明了海外制裁冲击下中国芯片企业创新网络的重构机制,不仅拓展了企业创新网络相关研究,还为海外制裁应对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能够为中国企业重构创新网络、抵御海外制裁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创新网络重构行为重构逻辑海外制裁芯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