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研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

穆荣平

月刊

1000-2995

KYGL@263.net

010-6255552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

科研管理/Journ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研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20种中国管理科技重要期刊之一。还加入了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同时《科研管理》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编号:(Q)G098;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编号:(Z)S0099;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编号:(S)0346。《科研管理》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内外管理工作的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促进国际交流。《科研管理》杂志现设栏目有: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成果管理;农业科研;地方科技与教育;高校科技与管理;预测与分析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造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组态路径研究

    李庆雪宋萌萌刘丽娜张悦...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作为核心物质生产部门,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探寻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既是关键的现实问题,也是亟需探究的科学问题.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289家500强A股制造企业为例,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个层面下的条件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组态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存在必要条件;第二,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可归纳为技术资源配置牵引型、技术禀赋协同拉动型、数字化推动型、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型四种,其中数字技术导向型分布最普遍;第三,结合非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组态,制度创新作为核心条件贯穿高/非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组态结果,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导致制造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失败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并深化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的复杂机理,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组态路径NCAfsQCA

    母体发起型裂变企业组织惯例形成路径研究

    孔海璞李志刚张璐游晟...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体发起型裂变企业在惯例继承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其惯例形成的具体方式和路径尚不明晰.本研究借助创业学习理论,对母体发起的两家不同类型的裂变企业进行对比研究,提炼归纳得到创业学习视角下母体发起型裂变企业组织惯例形成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母体发起型裂变企业组织惯例的形成路径有先与母体联动探索后选择利用以及先效仿母体后试错调整两条不同的路径.(2)惯例的形成过程包括起源、发展和稳定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惯例的触发情境、集体共识的形成和组织规范的形成.(3)母体发起型裂变企业的惯例形成过程也是大中小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的过程.研究结论加深了对裂变创业特殊性的理解,并拓展了组织惯例和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对裂变创业驱动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裂变创业组织惯例创业学习双案例研究

    企业研发合作对技术要素市场进入的影响研究

    张晨孙玉涛张晓飞孙谋轩...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作为技术要素市场的参与主体,探究企业的技术要素市场进入机制对明晰技术要素市场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企业研发合作影响技术要素市场进入的研究框架,以收益和风险的权衡为机制揭示企业的研发合作是否促进技术购买和技术出售,以及在此过程中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重叠程度、企业技术能力发挥的调节作用.运用1707个自动驾驶企业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企业研发合作对技术购买有倒U型影响,对技术出售有促进作用.第二,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重叠程度越高,研发合作与技术购买之间的倒U型曲线越扁平,但是知识重叠在研发合作与技术出售之间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第三,企业技术能力越强,研发合作与技术购买之间的倒U型曲线越陡峭,同时研发合作对技术出售的促进作用越强.本研究为企业如何利用研发合作进入技术要素市场提供参考.

    研发合作技术要素市场进入知识重叠技术能力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链视角

    李子彪王思惟李鑫聂进...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科创走廊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基于创新链视角,本文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G60科创走廊建设对企业双元创新的作用路径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地加入G60科创走廊后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机制研究发现,科创走廊建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人力资本两条渠道提升企业创新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G60科创走廊对企业双元创新的激励效应在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高吸收能力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不仅为我国稳步推进科创走廊建设、完善创新链配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指导,而且为引导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实践参考.

    G60科创走廊实质性创新策略性创新创新链视角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王海燕杨权诚习怡衡
    14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企业创新激励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已实施多年,评估政策效果对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财税[2015]119号的颁布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设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为分析指标,通过PSM-DID方法实证检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探究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会引起企业的创新效率下降;(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激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研究发现,文章从企业"用补动机"的视角来剖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企业创新的"低质有效性",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提供政策建议.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

    互补效应下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

    董文婷张靖佳王伟楠严子淳...
    15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之间的黑箱尚未打开,两者之间不再是单向联系,而是存在闭环式的相互作用.本文利用有限信息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进行检验,以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指标,通过2011-2020年间的上市公司数据验证这种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运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一种闭环的循环互动,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存在"研发-创新"以及"研发-创新-再研发"效应.根据数字化转型时间的不同,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数字化转型的后发企业则通过优化知识管理能力的方式间接提高创新能力.知识管理水平以及员工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实现闭环式相互作用的第二阶段创新,是"研发-创新-再研发"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本文基于数字化情景,打开了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之间良性循环互动的黑箱,在实践上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引进人才、拓展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提供了实践启示.

    知识管理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先发企业

    巡视监督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刘追余清泉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创新不仅受到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影响,还会受到政府行为及各类制度的影响.为了探讨巡视监督制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中纪委巡视的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巡视监督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跨期异质性,长期效果优于短期效果,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在巡视监督与区域创新之间具有遮掩效应,巡视监督减少了研发投入的"量",提高了研发投入的"质",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督,提高了研发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巡视监督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对西部地区显著,对中部和东部地区不显著.以上结论丰富了巡视监督宏观经济后果和区域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体系,为加强党的领导和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巡视监督区域创新研发投入遮掩效应

    股权激励计划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李连伟纪骁鹏吕镯郭园园...
    175-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国有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创新水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本文以2006-2021年期间的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逐年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计划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并且在股票流动性低、行业竞争程度高、混改程度高以及处于成熟期的国有企业表现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股权激励计划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高管风险承担水平以及克服高管短视化倾向来提高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主要提高了国有企业探索性创新,而非开发性创新,同时也提高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与创新产出,并表现为"量质齐升"的创新策略.本文从股权激励的角度丰富了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并从企业创新的角度为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股权激励计划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创新产出

    共享出行平台运营模式创新路径选择研究

    鲁锦涛郭娅珍林文芳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营模式创新是共享出行平台有效突破平台运营中隐私泄露、责任缺失、盈利不足等现实困境,实现可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现有研究对如何选择共享出行平台运营模式创新的路径未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综合运用扎根理论、灰色关联分析法和NK模型,分析了共享出行平台运营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创新的演进阶段和最优路径.研究发现:(1)共享出行平台运营模式的构成要素包含了营销战略、核心资源、伙伴网络、客户关系、关键业务、科技向善、ESG发展理念和盈利模式.(2)共享出行平台运营模式创新经历了资源主导型创新、业务开拓型创新、科技驱动型创新和责任导向型创新四个演进阶段.(3)最优的创新路径是在"核心资源"创新的基础上,融合平台"关键业务"创新,考虑"科技向善"创新,最终实现"ESG发展理念"创新.本研究为共享出行平台企业优化运营模式创新路径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推进多主体协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共享出行平台运营模式创新NK模型ESG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