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业科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业科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双月刊

2096-2193

kykxxb@cumtb.edu.cn

010-62339528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号办公楼

矿业科学学报/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矿业科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矿业科学学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417/TD,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矿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内容包括矿业工程、煤矿开采、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矿山机械工程、矿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矿物加工与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能源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陡岩质临坡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雷勇刘子魁陈于斯何昌杰...
    597-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陡岩质临坡地基开展了不同坡角、坡距下承载力试验.结合深废矿坑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高陡岩质临坡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承载力系数(η)随坡角(β)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坡距(B)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当B超过一定距离时,η几乎不再增长且接近1.0;(2)相较β,地质强度指标(GSI)对η的影响更大,二者呈非线性同步增长;(3)锚索可提高η,设置4 道锚索对η的提升效果较好,继续增加锚索数量对η的影响较小.

    临坡地基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数值模拟承载力系数

    循环水浸作用下煤体孔隙与损伤演化机制实验研究

    王方田张村汤天阔贾胜...
    608-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柱坝体作为矿井采空区水库的主要承载结构,在多场耦合影响下的损伤失稳机制直接制约采空区水库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借助核磁共振(NMR)研究了"单侧"浸水条件下不同次数循环浸水下煤样T2 谱图、孔喉、孔隙率变化和核磁图像演化规律,分析了单侧循环浸水次数不断增加下煤样内部孔隙演化规律以及单轴压缩破坏形态特征,揭示了煤样水浸损伤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循环浸水次数的增加,煤样孔隙数、孔喉占比、孔隙率均保持增长的态势,分别增长了67.18%、3.48%、3.49%.煤样单轴抗压强度与残余强度逐渐减小,煤样的平均峰值强度由15.74 MPa依次下降到11.76、9.65、8.41 MPa,循环浸水9 次煤样相较于初始状态煤样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下降46.56%,平均残余强度从未循环浸水的5.55 MPa依次下降到3.08、2.44、0 MPa.煤样单侧循环浸水水分子由浸水侧逐渐向煤样内部渗流,最后扩展至整个煤样,进一步造成孔隙率增加.长期的循环浸水对煤样的软化作用十分显著.研究结果为采空区水库空间结构稳定性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循环水浸采空区水库煤柱坝体孔隙演化水浸弱化

    混杂颗粒增强Ni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曹洪治陈华辉马文星范磊...
    619-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机械装备对部分关键零部件材料的磨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设计制备了大尺寸氧化锆颗粒(ZTAp)承载与小尺寸碳化钨颗粒(WCp)强化基体相结合的混杂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介质、冲蚀角度、ZTAp尺寸、WCp含量对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适量ZTAp、WCp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固定体积分数的ZTA颗粒,尺寸越大,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越好,其主要失效形式为脆性剥落和疲劳断裂.WC颗粒通过第二相增强、固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的方式,提高了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抑制了酸性介质中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冲蚀过程中主要失效形式为脆性断裂剥落.

    混杂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耐冲蚀磨损性能

    西部某矿区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及自修复规律

    王泽惠宋子恒张健池明波...
    631-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煤矿开采扰动区环境变化特征,厘清生态自修复驱动因素,以西部某矿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2014-2017 年和2019 年开采区及未开采区域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指标,评价了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区和沉陷扰动区的全磷、碳氮比、氮磷比及碳磷比存在显著差异;随开采沉陷年限增加,工作面区和沉陷扰动区土壤因子变化规律相似,全磷浓度逐年提升,有机质、速效钾及脲酶等物质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据随机森林分析,在不同年限下,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因子为蔗糖酶、脲酶、速效钾、全氮、全磷、碳磷比、碳氮比及水溶性盐,在不同位置下为碳氮比、氮磷比、全磷、碱性磷酸酶及水溶性盐;工作面开采年限对土壤因子及土壤酶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采煤沉陷区人工引导自修复方案提供参考,为西部矿区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开采沉陷自修复生态化学计量土壤养分土壤因子

    疆电外送通道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冯向阳吴朝琪邹昕樊德昊...
    641-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疆电外送能源通道建设过程中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的深入研究仍然相对匮乏,通道建设对地表覆被的影响仍不明确.本文分析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内的吉泉线 10 km缓冲区土地覆被的时序变化特征,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探究该区域2010-2022 年间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 研究区域以草地、裸地和耕地为主,草地和裸地面积占比超过90%,疆电外送通道建设期间,土地覆被变化更为剧烈且复杂;② 驱动因子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在通道建设准备与正式建设阶段,到基站的距离与到电网的距离重要性分别位列第1 与第2,然而建设完成后运营期间,到水源的距离和最低气温的重要性则分别排名第1 和第2;③ 不同因子在空间上的作用范围存在差异,年最低气温和到水源的距离主要影响草地、裸地和农田区域.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土地覆被变化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驱动力疆电外送通道

    《矿业科学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