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耳内镜外科学——创建与创新

    杨仕明侯昭晖王方园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显微镜的应用在耳外科史上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使得耳科医生处理中耳病变更加清晰和精细,帮助耳科医生将处理范畴拓展至侧颅底区域,极大地推动了耳外科的发展.近20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内镜技术的逐步完善,耳内镜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呈现了爆发式的发展,中国耳科医生经历了从最初耳内镜技术的尝试,到创新适用技术的广泛推广普及,再至未来创新理念的可行性探索.耳内镜技术是继显微镜后,对耳外科发展的再次革命性推动.

    耳内镜外科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

    耳内镜外科持续灌流操作模式专家共识

    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廖华侯昭晖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耳内镜外科持续灌流操作模式是于2019年提出并在临床开始践行的一种新的手术操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耳内镜外科操作中的一些痛点和难点.关于其诞生背景、核心理念、操作规范、适用范围、技术优势和局限性等问题经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协作组专家讨论,共同发布该操作模式的专家共识.

    耳内镜外科操作模式持续灌流模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97页

    耳内镜中耳乳突部手术专家共识

    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推广协作组虞幼军侯昭晖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多角度探讨耳内镜下中耳乳突部手术,首先从病变性质和影像学表现来讨论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其次推荐适用设备,详细介绍手术方式;最后从功能和重建的角度总结了中耳乳突部术腔的处理原则.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耳内镜中耳乳突部手术,以期为开展相关手术提供参考或指导意义.

    耳内镜乳突部手术方式术腔处理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个性化耳道鼓膜皮瓣制作技巧及应用

    纪文君王方园王鑫贾建平...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个性化皮瓣制作的技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耳内镜外科2022年10月—2023年8月行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由同一名熟练耳内镜外科手术医生独立完成.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以及鼓膜穿孔范围、穿孔大小、是否需要鼓室探查、皮瓣厚度、鼓室病变范围、皮瓣制作方式、术后康复情况等.结果:个性化耳道鼓膜皮瓣的制作需要考虑鼓膜穿孔位置、皮瓣厚度、耳道弯曲度或狭窄程度以及鼓室内病变范围等多种因素,皮瓣制作方式并不影响术后远期康复效果,但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耳道皮瓣损伤,提高手术效率.结论:科学的皮瓣制作对提高手术效率、增强手术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耳内镜鼓室成形术耳道鼓膜皮瓣

    耳内镜与显微镜在镫骨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刘娅王辉兵赵丹珩朱玉华...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耳内镜和显微镜在各种类型的镫骨手术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分析2020年4月—2023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完成的镫骨手术共59台次.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耳内镜组与显微镜组在术后听力、术后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有无区别.分析因面神经遮窗不能植入人工镫骨的病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2组患者以耳硬化症为主,其中耳内镜组有1耳(1/23)为中耳畸形,显微镜组有5耳为中耳畸形(5/36),还有2耳为Van Der Hover综合征和4耳为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耳内镜组10耳(43.5%)术后气骨导差(ABG)≤10 dB,21耳(91.3%)术后ABG ≤20 dB.显微镜组13耳(41.9%)术后ABG ≤10 dB,28耳(90.3%)术后ABG ≤ 20 d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组术后的复查次数较显微镜组少(P<0.0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面瘫、鼓膜穿孔,未出现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论:对于术前评估镫骨畸形不严重、术中磨骨不多的患者,耳内镜手术较显微镜手术更具有优势,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复查次数.对于外耳道狭窄、中耳畸形程度较重的患者,显微镜提供的双手操作环境更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耳内镜显微镜镫骨中耳畸形听力

    支撑内镜技术在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殷悦赵勇陈晗林赵杨...
    112-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内镜技术辅助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手术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耳内镜手术组8例,支撑内镜手术组8例,分析手术流程,观察支撑内镜下操作的完成情况,同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主要步骤耗时、擦拭镜头频率、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撑内镜技术实现了耳内镜手术中实时吸除渗血,一手牵拉组织时另一手进行分离,精细去除鼓膜内侧钙化斑,修剪外耳道皮瓣,稳定分离锤骨柄和鼓膜,有张力地复位皮肤软骨膜瓣等操作.支撑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外耳道皮瓣制作时间和皮肤软骨膜瓣复位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平均擦拭镜头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组患者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或是因鼓膜再穿孔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结论:支撑内镜技术实现了内镜下双手操作及单双手便捷切换的需求,完成了许多传统内镜手术无法完成的操作,解决了既往术中单手操作及图像不稳定等问题,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耳内镜手术缩短,术中擦拭镜头频率较传统耳内镜手术明显下降,具有缩短学习曲线的潜在价值.

    支撑内镜技术外科随动臂Ⅰ型鼓室成形术鼓膜修补

    鼓膜软骨塑形器在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金毅贺楚峰蔡鑫章吴学文...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运用鼓膜软骨塑形器塑形软骨在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通过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测量鼓膜尺寸设计制造一种鼓膜软骨塑形器,用于裁剪和塑形软骨以修补鼓膜.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66例(7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用此软骨塑形器在耳内镜下完成Ⅰ型鼓室成形术,术后对鼓膜愈合情况、听力恢复效果等进行观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影像测量鼓膜紧张部宽为(8.60±0.20)mm、高为(8.64±0.19)mm,设计内径8.60 mm的圆筒状软骨塑形器.用鼓膜软骨塑形器塑形的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行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为100%;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3.10±7.33)dB,术后1个月平均气骨导差缩小为(16.80±6.10)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1,P<0.05);术后3个月平均气骨导差为(14.30±6.40)dB较术后1个月进一步缩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630,P<0.05).结论:鼓膜软骨塑形器塑形软骨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中应用简便、稳定、可靠,可以减少移植物软骨处理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术后鼓膜形态和功能恢复好.

    鼓膜软骨塑形器鼓室成形术耳内镜手术软骨

    半规管阻塞术

    蔡沁明冷杨名孙宇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规管阻塞术(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SCO)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眩晕相关疾病的手术术式,主要用于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迷路瘘管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本综述旨在全面总结SCO的发展演变,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内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眩晕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半规管阻塞术眩晕梅尼埃病耳内镜手术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儿童鼻腔微生物组成分析

    沈小飞滕支盼李琦于振坤...
    127-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儿童鼻腔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差异,并可能用于未来作为疾病进展及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共纳入65例受试者,包括35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鼻腔拭子,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鼻拭子微生物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各组微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变应性鼻炎组的Alpha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物种均匀度高于对照组,而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差异;Beta多样性指数2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微生物中厚壁菌门中葡萄球菌属明显增高,而变形菌门中的莫拉克斯氏菌低于对照组.结论:变应性鼻炎儿童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组成与健康儿童存在差异,差异微生物如何与宿主相互作用,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变应性鼻炎儿童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