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神经功能评价

    高志强
    359-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神经功能评价是面神经诊疗中至关重要的工作.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主要分为主观评价系统和客观评价系统.主观评价系统简便、应用广泛,但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精准性欠佳.客观评价系统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提供更多的量化信息.随着近年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精准、稳定且智能化的面神经评价系统逐渐走向临床应用.在选择具体的面神经评价系统时需综合临床场景、评价目的、患者特点等因素进行选择.

    面神经功能评价人工智能

    原发性面神经肿瘤临床诊治

    高志强华清泉李永新陈穗俊...
    364-367页

    面神经肿瘤面神经功能分级神经重建面神经减压

    不同面神经处理方式应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效果分析

    殷悦赵杨田旭赵勇...
    368-37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不同面神经处理方式应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手术的5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21~67岁,平均44.4岁;随访时间中位数12个月.应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的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为功能良好):术前HBⅠ~Ⅱ级42例;分别采用面神经部分移位术(9例)、面神经完全移位术(28例)、面神经切断再重建术(17例)(Ⅰ期或Ⅱ期).分析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副神经节瘤39例,神经鞘瘤9例,3例脑膜瘤,纤维黏液样肉瘤、软骨肉瘤、血管内肌纤维瘤各1例.面神经部分移位术后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89%(8/9);面神经完全移位术后HBⅠ~Ⅱ级86%(24/28)28例;面神经切断再重建术后HBⅠ~Ⅱ级分别为2/7(Ⅰ期)和0/3(Ⅱ期).面神经移位患者中肿瘤的大小及手术方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P<0.05).面神经完全移位术和部分移位术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对面神经的牵拉可能是影响颈静脉孔区肿瘤外科治疗过程中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于面神经离断的患者,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面神经重建方式,争取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颈静脉孔区肿瘤面神经功能侧颅底手术面神经移位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半面痉挛21例疗效分析

    巩丽娜于栋祯吴雅琴陈正侬...
    372-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评估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半面痉挛的手术疗效.方法: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半面痉挛患者21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评定治疗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5.2%、100%、100%、100%、100%;术后出现耳鸣者1例,术后第6天耳鸣消失;术后出现术侧面瘫1例(术后第1天,术侧面神经功能Ⅱ级),术后第6天痊愈;随访期间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死亡和致残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半面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原发性半面痉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手术治疗

    跨颅内外面神经桥接吻合术治疗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张玮洵高震马梦叶吕霁寒...
    376-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于接受跨颅内外面神经桥接吻合术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损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17至2022年进行了跨颅内外面神经吻合术的27例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性病变、损伤位置、面瘫到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的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评分,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平均HB评分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结果:27例患者中男17例,女10例;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42.50±3.38)岁;原发侧颅底疾病包括外伤3例、肿瘤22例和感染2例;面瘫的持续时间6个月~5年.统计发现进行了跨颅内外面神经吻合术的患者的术后平均HB评分(3.750±0.183)较术前(4.875±0.168)明显下降.面神经功能良好患者比例从术前的7.4%上升到42.9%.结论:面神经跨颅内外端端吻合术后对于改善的面神经损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都有显著效果.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该手术的长期效果,并确定最佳的患者选择标准和术后康复策略.

    面神经损伤神经移植跨颅内外面神经移植

    面神经鞘膜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韩宇刘红生杨润琴李瑞...
    380-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鞘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明确不同影像学技术在本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面神经鞘膜瘤的患者资料23例,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18~66岁.对患者临床症状、专科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面神经麻痹15例(HBⅣ级2例、HB Ⅴ级6例、HB Ⅵ级7例),听力下降14例(传导性聋5例、混合性聋2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7例),耳鸣8例,耳痛7例,头晕4例,头痛4例,耳流脓2例,6例腮腺区肿瘤表现为局部包块.耳内镜检查见外耳道肿物8例、鼓室内肿物3例.结合颞骨HRCT、MRI平扫、增强及面神经(管)CPR等多种影像学技术,观察病变局限于面神经内听道段1例、鼓室段2例、腮腺区6例;累及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鼓室段、乳突段2个或多个节段者共14例.瘤体较大时常累及邻近结构,其中8例侵及外耳道及鼓室、部分听小骨移位或有骨质破坏,3例侵及颈静脉孔区,1例向中颅窝区生长并伴颞叶脑实质受压.结论:面神经鞘膜瘤临床表现多样,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对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面神经疾病神经鞘膜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曲面重建

    不同面神经功能重建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分析

    金婷婷柴永川薛璐蒋刈...
    385-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面神经重建方案的影响因素及其疗效,为面神经功能重建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因面神经不可逆损伤,行面神经功能重建手术的24例患者,面神经全瘫时程均<18个月.面神经中枢端可利用的患者中,根据面神经缺失长度,行面神经吻合术6例(A组),行面神经移植术(腓肠神经或耳大神经)5例(B组);面神经中枢端无法利用时,行面神经-舌下神经桥接术(端-侧吻合)5例(C组),面神经移植术(腓肠神经或耳大神经)-舌下神经桥接术(端-侧吻合)4例(D组);联合修复术(面神经-咬肌神经桥接术联合上述方式之一)4例(E组).术后随访时程≥1年.结果:24例患者中,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Ⅲ 级的百分比分别是:A 组 83.3%(5/6),B 组 60.0%(3/5),C 组 40.0%(2/5),D 组 25.0%(1/4),E 组 50.0%(2/4).非多重面神经修复患者,口眼联动发生率为15.0%(3/20),而进行面神经-咬肌神经桥接的多重面神经修复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口眼联动,且微笑时口角偏斜不明显.所有面神经-舌下神经端侧吻合的患者,伸舌无偏斜,舌肌无萎缩.结论:周围性面瘫的面神经功能重建方案多样,需根据中枢端能否利用及面神经缺损长度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在单一修复方案中,为增加术后面神经功能疗效,应尽量减少神经的吻合口,提倡面神经转位吻合,同时为避免术后舌下神经功能障碍,提倡面神经-舌下神经端侧吻合.另外,多重面神经修复能够有效提高微笑时口角活动对称性,并降低口眼联动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重建多重面神经功能重建神经移植

    面神经减压术治疗贝尔面瘫和亨特综合征效果分析

    王璞张文阳王咏峰夏寅...
    391-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面神经减压术治疗贝尔面瘫和亨特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受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65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贝尔面瘫54例,亨特综合征11例;术前评估患者面瘫程度(HB分级)并完成面神经电图(ENoG)、纯音测听、颞骨CT等检查.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标准均为保守治疗至少1个月效果不佳,HB分级在Ⅳ级以上,ENoG下降超过90%,并且在发病3个月内接受经乳突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总结分析贝尔面瘫和亨特综合征两类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且按病程(从发病到手术的间隔时间)分组:A组(发病30~60 d接受手术)15例,B组(发病61~90 d接受手术)50例,探讨手术时机对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贝尔面瘫患者术后恢复至Ⅰ~Ⅱ级42例(77.8%,42/54),亨特综合征患者术后恢复至Ⅰ~Ⅱ级7例(63.6%,7/11),经x2检验(P=0.54)两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病程分组,A组术后恢复至Ⅰ~Ⅱ级10例(66.7%,10/15);B组术后恢复至Ⅰ~Ⅱ级39例(78.0%,39/50),经x2检验(P=0.58)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尔面瘫和亨特综合征患者在发病3个月内接受面神经减压术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且两类患者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

    贝尔面瘫亨特综合征面神经减压术手术时机

    2种吻合术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疗效分析

    范术杭孙健斌王琴塞娜...
    395-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种吻合术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行面神经吻合术(直接或改道)修复面神经缺损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3±11.33)岁,均为单侧发病;术前H-B Ⅳ级2例、Ⅴ级9例、Ⅵ级19例;面瘫患者术前面瘫时间6个月以内21例,6~12个月6例,1年以上3例;面瘫原因包括胆脂瘤14例、面神经肿瘤6例、外伤6例、中耳手术损伤4例.手术入路包括颅中窝入路9例,迷路-耳囊入路8例,乳突-上鼓室入路7例,耳后颈侧入路6例.结果:随访2年以上.术中采用直接吻合10例:缺损位于颞骨外段6例,水平-锥段4例;改道吻合20例:缺损位于迷路-膝状神经节11例,内听道至膝状神经节及水平段近端4例,内听道3例,水平-锥段2例.术后H-B面神经评分为Ⅱ级2例、Ⅲ级20例、Ⅳ级8例,73.3%(22/30)患者能达到H-B Ⅲ级或更好.结论:面神经直接吻合术和改道吻合术均可修复面神经缺损,2种术式疗效无明显差异.多数患者能达到H-B Ⅲ级或更好.术前面神经功能评级及术前面瘫时间是影响面神经吻合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面神经缺损面神经吻合术周围神经修复

    内听道少见肿瘤手术中面神经保护

    杨冰倩解沛徐勇杨希林...
    400-404,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内听道少见肿瘤手术过程中面神经保护的策略.方法:纳入2010至2023年就诊的235例内听道肿瘤患者,其中包括前庭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等少见肿瘤.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分类和治疗过程等多方面数据,详细分析少见肿瘤的特点,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在所有内听道肿瘤中,前庭神经鞘瘤占91.9%;在少见肿瘤中,面神经鞘瘤占5.3%,海绵状血管瘤占26.3%,脑膜瘤占15.8%,动脉瘤占10.5%.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肿瘤侵袭面神经的情况明显,而其他肿瘤与面神经边界清晰.手术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采取了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和面神经保护策略,包括术中分离、肿瘤切除、面神经重建等.结论:面神经在内听道少见肿瘤手术中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精准的术前诊断、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性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的细致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面神经功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面神经功能的重建策略有望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听道肿瘤面神经功能影像学表现神经保护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