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耳蜗植入对单侧聋及不对称听力下降患者耳鸣的影响

    陈婧媛陈彪石颖刘萍...
    56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耳蜗对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al hear-ing loss,AHL)患者耳鸣的影响,并讨论不同因素对耳鸣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入组17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人SSD/AHL人工耳蜗使用者.采用耳鸣致残量表(TH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开机1个月、开机3个月、开机6个月、开机12个月和开机24个月各时间点耳鸣困扰和耳鸣响度的变化情况.结果:SSD/AHL患者人工耳蜗开机后THI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耳蜗开机后各时间点得分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VAS评分也较术前降低,且同一随访时间点佩戴耳蜗(CI-on)时VAS评分比不佩戴耳蜗(CI-off)时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耳蜗可帮助多数SSD/AHL患者减轻耳鸣困扰和耳鸣响度,但临床上不应单纯为治疗耳鸣而植入耳蜗.

    人工耳蜗单侧聋不对称性听力损失耳鸣

    咽鼓管功能障碍程度不同对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听力的影响

    李晓晶姜子刚李曼曼李秋焕...
    567-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障碍程度不同的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的听力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伴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40例,术前咽鼓管评分为0~2分者为低分组,3~5分者为高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6及12个月测量患者纯音听阈,计算250~4 000 Hz骨导听阈、气导听阈平均值,并计算气骨导差.通过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分组术后3个月时的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6个月的气骨导差较术前降低(P<0.05).高分组术后3、6和12个月的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伴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后,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碍程度较轻的患者听力改善维持时间更持久.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咽鼓管评分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胆脂瘤

    组分过敏原IgE检测显示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导致新增致敏的发生

    龙子怡张启迪邹知欣郑轶武...
    572-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患者过敏原分子致敏特征和脱敏制剂组成的差异,患者可能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产生新的致敏.本研究探讨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否会产生新的致敏,以及新的致敏的临床重要性.方法:53例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伴随或不伴随哮喘患者接受为期1年的免疫治疗,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需接受对症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采集患者血清,检测屋尘螨、粉尘螨及其组分过敏原(Derp 1/2/3和Der f 1/2/3)特异性IgE抗体及IgG4抗体水平(Der p,Der p 1/2,Der f,Der f 1/2),同时收集3个时间点的VAS评分.结果:免疫治疗1年后免疫治疗组患者Der p,Der p1/3及Der f 1/3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显著增高,尤其是Derp 3,其中69.2%(18/26)治疗前该过敏原阴性的患者转为阳性即产生新增过敏.免疫治疗组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G4抗体浓度1年后显著增高,VAS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特异性IgE及IgG4抗体浓度及VAS评分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新增致敏的患者和未新增致敏的患者比较,IgG4抗体浓度和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产生了新的致敏,但其临床重要性并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屋尘螨新增致敏IgEIgG4分子致敏谱

    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影像特征分析

    常沙郑星杜霞宋玲玲...
    578-583,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9例鼻腔鼻窦少见肿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9例中,神经内分泌癌16例,骨质破坏多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浸润性骨质破坏并存,而不伴骨质增生硬化,位于蝶窦者双侧对称呈"鸽"形;恶性黑色素瘤28例,MRI信号表现多样,典型者少见,而以混杂信号多见;横纹肌肉瘤12例,MRI增强多呈"葡萄状"强化、部分环状强化;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病灶与嗅黏膜分布区一致,多呈分叶状,边缘结节状,"花环状"强化,2例跨颅内外生长,颅内病灶见多发囊变及周围片状水肿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5例,良性者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恶性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改变;肉瘤样癌2例,形态似分叶,密度不均,内见片状低密度影,均有溶骨性骨质破坏;神经鞘瘤4例,增强呈明显欠均匀强化,1例见囊变坏死,1例见钙化,周围结构受压而无破坏;神经纤维瘤1例,囊变成分多,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呈分隔样强化;副神经节瘤1例,增强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进行性明显强化,伴有明显膨胀性骨质破坏.结论:鼻腔鼻窦少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能更好地显示病灶范围及对邻近组织器官的浸润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分期,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

    鼻腔鼻窦肿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诊治分析

    张帆张文静轩晗张紫玉...
    584-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1例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影像学资料、漏口位置、手术修补方法、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11例手术患者,其中4例患者首诊为分泌性中耳炎,1例患者首诊为化脓性中耳炎,5例患者既往有脑膜炎病史或因脑膜炎为初次诊断而就诊;经耳道径路修补脑脊液漏2例,经乳突径路修补脑脊液漏9例;术中发现漏口位于镫骨底板4例,窦脑膜角1例,颅后窝合并颅中窝1例,颅中窝4例,内听道底及面神经管迷路段1例;10例患者1次修补成功,另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高压,最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症状解除.术后随访6个月~4年,无脑脊液耳漏及脑膜炎复发.结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延迟诊断或漏诊误诊率高;手术是目前治疗自发性脑脊液耳漏首选方法,通常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诊疗过程中要警惕并重视颅内高压的存在,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可逆损伤.

    脑脊液耳漏自发性颅内高压脑膜炎

    急性前庭神经炎视频头脉冲抑制试验参数与DHI评分改变的相关性

    钱村慧时晨陈奕虹于亚峰...
    589-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抑制试验(suppression head impulse paradigm,SHIMP)的参数与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改变的相关性,以期通过SHIMP的相关参数来评估急性前庭神经炎的眩晕程度及预后.方法:选取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33例,行DHI量表评估、vHIT和SHIMP检查,病程达2周且不伴自发性眼震时再次行DHI量表评估.以第二次DHI评分的下降幅度,作为疗效指标(efficacy index,EI).将所有患者按照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组.比较3组患者SHIMP的前庭眼反射增益值及反代偿扫视波出现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显效组13例,有效组11例,无效组9例.①在各组水平半规管增益均值比较中,显效组增益均值为(0.50±0.11);有效组增益均值为(0.44±0.12);无效组增益均值为(0.34±0.08).显效组与无效组增益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平半规管增益值与EI呈正相关(r=0.538 5,P<0.01);②在各组水平半规管反代偿扫视波出现率均值比较中,显效组反代偿扫视波出现率均值为(51.23±19.59);有效组反代偿扫视波出现率均值为(33.64±17.68);无效组反代偿扫视波出现率均值为(13.78±11.81).各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半规管反代偿扫视波出现率与EI呈正相关(r=0.658 2,P<0.01).结论: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SHIMP检查中的增益值以及反代偿扫视波出现率与DHI评分下降幅度密切相关.

    前庭神经炎视频头脉冲抑制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前庭眼反射眩晕障碍量表

    鼓室成形术伴与不伴乳突切开治疗活动期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甘月园李瑞芝王博文甘海燕...
    593-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鼓室成形术伴与不伴乳突切开治疗活动期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在活动期CSOM鼓室成形术中是否可以避免开放乳突.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55耳)活动期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乳突及上鼓室发育情况,将有条件完成完壁式乳突切开术的患者为A组(30例),行鼓室成形术联合完壁式乳突切开术.无条件完成完壁式乳突切开术的患者为B组(25例)采用去除部分盾板骨质后通畅中、上鼓室及鼓窦引流,同时完成鼓室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鼓膜移植成活率、手术前后的听力情况及再穿孔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活动期CSOM患者术后整体鼓膜成活率为96.4%(53/55),其中A组为96.7%;B组为96.0%,2组患者鼓膜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值(ABG)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但2组患者ABG增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周围性面瘫、脑脊液漏、感音神经性聋等严重不良情况.结论:显微镜下采用通畅中上鼓室、鼓窦引流后的鼓室成形术治疗CSOM可获得满意的鼓膜成活率和听力提高疗效.且减少患者的创伤,防止因磨除乳突骨质后发生乳突区皮肤凹陷等并发症,缩短手术前的等待时间.

    活动期慢性中耳炎乳突切开术

    109例儿童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静付勇
    598-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23年就诊的109例突发性耳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患病气候、听力损失时长、伴随症状、听力损失程度、侧别、听力曲线类型8个相关因素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经常规治疗后,无效56例(51.4%),有效30例(27.5%),显效13例(11.9%),痊愈10例(9.2%),总有效率48.6%.伴随症状中伴有单纯耳鸣的患儿治疗效果较好(P<0.05);听力损失程度中轻度听力下降的有效率最高(83.3%),极重度有效率最低(40.0%);听力曲线类型中低频下降型与中高频下降型预后较好(P<0.05);性别,年龄,患病气候,听力损失时长,侧别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听力曲线类型与听力损失程度是影响儿童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伴发单纯耳鸣患儿预后较好.

    突发性耳聋儿童预后

    儿童中耳乳突炎并发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例分析

    张晓杨扬陈敏马宁...
    603-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中耳乳突炎合并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诊疗原则,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加强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发热/头痛首诊于感染内科、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于我科行中耳乳突手术的6例中耳乳突炎合并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有完善的耳内镜、听力学、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总结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6例患儿均以发热/头痛等颅内并发症首诊于内科;追问病史1个月内均有耳痛、流脓、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听力学检查传导性听力下降5例,全聋1例.影像学MRI、MRV+MRA检查提示:中耳感染合并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6例,其中3例乙状窦内有血栓.6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2例行完璧式乳突根治术+鼓膜置管术;4例行完璧式乳突根治术.病原学检查,耳道/术中脓液病原培养肺炎链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阴沟肠杆菌复合群1例,1例未测出.术后病理6例均为炎性肉芽.随访3~6个月,定期复查颅内及中耳病变无复发.结论:患儿反复发热、头痛,若近期伴有急慢性中耳炎病史,应警惕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需及时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手术清除乙状窦周围病变、通畅引流结合抗生素治疗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及时诊断、多学科协作、原发灶及合并症处理时机的准确把握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儿童中耳乳突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手术

    喉气管断裂伤的临床诊治

    霍美旭郭长林朱国霞宋尚骅...
    608-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喉气管断裂伤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例外伤导致喉气管断裂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0例患者分别采用抗休克治疗、局部清创、气管-环状软骨或气管-气管吻合以及喉部软骨复位固定、局部组织瓣修复、Ⅱ期气道重建等治疗.9例患者Ⅰ期行气管-环状软骨或气管-气管吻合手术,其中5例患者行喉软骨骨折固定复位、放置碘仿纱条指套内支撑,放置时间(8.2±1.6)d;2例患者Ⅱ期行气管重建手术,均放置T形硅胶管内支撑3个月.2例行气管食管瘘修复手术;3例声带损伤者行声带缝合术;1例患者急诊进行抗休克治疗,1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0例患者术后均拔除气管套管,1例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Ⅰ级,全部患者恢复经口进食.结论:喉气管断裂早期治疗主要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喉气管断裂治疗应该争取Ⅰ期重建完整气道结构,其中端端吻合重建气道以及喉部软骨骨折复位固定是气道结构重建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合并气管食管瘘的患者,建议同期进行气管和食管结构重建.

    颈部外伤气管气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