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HBV感染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知与未知

    耿楠倪文婧芮法娟李婕...
    44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HBV感染是全球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慢性HBV感染合并MAFLD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代谢因素而非病毒因素是慢性HBV感染合并MAFLD的主要原因.在疾病发展进程中,炎症、纤维化而非脂肪变性是合并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慢性HBV感染和MAFLD同时存在的患者,抗病毒和代谢因素的联合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就慢性HBV感染合并MAFLD的相互作用、预后转归和临床管理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慢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预后临床管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年1~11期重点号选题及执行主编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445页

    慢性HBV感染与代谢功能障碍基础研究:当前进展与争议

    余博容陈源文
    446-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HBV被认为是一种"代谢病毒",能影响多种代谢生命活动.慢性HBV感染与各种类型代谢功能障碍存在关联但仍无明确定论,对慢性HBV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之间相关性的机制仍知之甚少.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源自HBV基因组的HBx蛋白可能为HBV感染后介导机体代谢变化的重要环节,HBx可通过调节PPARγ、C/EBPα、SREBP和FATP2等蛋白的表达,影响机体糖、脂等物质的代谢,引起相关代谢功能障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功能障碍在肝脏的最重要表现形式,由于其与HBV感染均可导致肝损伤,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其关联仍存在较多争议,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慢性HBV感染与代谢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乙型肝炎病毒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不法人员冒用本刊名义实施邮件诈骗的严正声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452页

    慢性HBV感染与代谢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转归

    黄娇凤郑琦
    453-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HB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HBV感染可影响NAFLD的发生,其中机制仍不明确.肝脂肪变性也会影响HBV血清病原学标志物的表达,合并NAFLD或其他代谢功能障碍会增加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慢性HBV感染与代谢障碍密切相关,未来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阐明相关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乙型肝炎病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障碍

    合并代谢功能障碍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管理

    羊璐萍施军平
    457-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慢性HBV感染合并代谢功能障碍的患者也逐年增加.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代谢功能障碍的合并存在可能会使慢性HBV感染者发生不良肝脏结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并影响抗HBV治疗的应答反应.合并代谢功能障碍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规范管理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进一步研究代谢功能障碍与HBV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将有助于优化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管理.

    乙型肝炎病毒代谢障碍治疗学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王宪波高方媛刘尧...
    46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医务工作者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国内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日趋增多,尤其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指南在2008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项目组按照中医药标准化、循证医学、技术指导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临床问题确定、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中医药诊疗指南以切实、规范地指导临床诊疗.该指南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标准编号:T/CACM1576-2024.

    肝硬化中医诊疗准则

    早期胰腺癌分子诊断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肖桂山郭俊超...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极高.以肿瘤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分子辅助诊断技术,结合现有临床金标准,对于实现早期精准检测、及时治疗干预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证实,微小RNA(miRNA)在胰腺肿瘤不同病理时期出现的种类和表达量变化呈现高度特异性,可用于胰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全程监测.单个miRNA的诊断潜力有限,miRNA组合或可有效提升对早期胰腺癌变的诊断性能.本共识基于近年相关研究进展,填补胰腺癌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分子诊断技术的空白,并提供专家指导意见.

    胰腺肿瘤癌症早期检测生物标记,肿瘤微RNAs专家共识

    《2023年国际胰腺病协会京都指南: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管理》意见要点

    李家速孙洪鑫李兆申
    478-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日,国际胰腺病协会发布了修订版管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指南.该指南主要聚焦"高危征象"和"担忧特征"的修订、未切除IPMN的监测、IPMN切除后的监测、对病理学方面的修订和对囊液分子标志物的研究5个方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的循证依据,本文对其意见要点进行摘译.

    胰腺导管内肿瘤诊断监测指南

    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邱功钦谢丹陈姿任欧阳石...
    483-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HBV DNA 10~99 IU/mL)人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48周且经普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0 IU/mL)结果为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一步行高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 IU/mL),根据结果分为极低病毒载量(VLVL,HBV DNA 10~99 IU/mL)组和完全病毒学应答(CVR,HBV DNA<10 IU/mL或未检测到)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血清病毒学指标、生化学指标、无创肝纤维化指标,评价相关血清病毒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高于检测下限的预测价值,并探讨未实现CVR的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血清病毒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高于检测下限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未实现CVR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06例CHB患者,其中VLVL组24例、CVR组82例.VLVL组年龄小于CVR组(P=0.004),VLVL组qHBsAg水平(P=0.002)、HBeAg阳性率(P=0.002)、pgRNA阳性率(P=0.010)及ALT水平(P=0.017)高于CVR组.qHBsAg水平预测CHB患者采用高敏HBV DNA检查结果高于检测下限(>10 IU/m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P=0.002),最佳cut-off值为1214.5 IU/mL,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53.9%.HBeAg阳性(OR=3.654,95%CI:1.162~11.489,P=0.027)和qHBsAg(OR=2.985,95%CI:1.058~8.422,P=0.039)是未实现CV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HB患者经普敏检测HBV DNA低于<100 IU/mL,但经高敏PCR检测实际仍存在VLVL.VLVL患者炎症损伤水平、pgRNA阳性率以及HBe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VR者.HBeAg阳性和高qHBsAg水平是CHB患者未实现CVR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不应忽视CHB患者中VLVL人群,需及时行高敏HBV DNA检测.

    乙型肝炎,慢性聚合酶链反应极低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