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etuin-A、Fetuin-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杨素莲施荣杰李利华
    694-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Fetuin-A、Fetuin-B联合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20例NAFLD患者和体检中心的12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数据资料,并检测血清Fetuin-A、Fetuin-B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Fetuin-A、Fetuin-B联合HOMA-IR对NAFLD患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NAFLD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ALT、AS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HOMA-IR、Fetuin-A和Fetuin-B等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tuin-A(OR=1.010,95%CI:1.001~1.020,P<0.05)、Fetuin-B(OR= 1.113,95%CI:1.021~1.214,P<0.05)和HOMA-IR(OR=24.053,95%CI:2.624~220.470,P<0.05)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Fetuin-A、Fetuin-B、HOMA-IR、Fetuin-A联合Fetuin-B、Fetuin-A联合HOMA-IR、Fetuin-B联合HOMA-IR以及三者联合预测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7(95%CI:0.551~0.722)、0.853(95%CI:0.796~0.912)、0.837(95%CI:0.763~0.912)、0.853(95%CI:0.795~0.911)、0.843(95%CI:0.770~0.916)、0.922(95%CI:0.877~0.967)和0.922(95%CI:0.877~0.966).结论 Fetuin-A、Fetuin-B对NAFL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Fetuin-B联合HOMA-IR的预测价值更高.

    α-2-HS-糖蛋白胎球蛋白B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699页

    ACAT1和MTNR1B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

    马磊胡欣欣赵波万强...
    700-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1(ACAT1)和褪黑激素受体1B(MTNR1B)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12月—2022年6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健康体检者164例、NAFLD患者228例.采用PCR及测序的方法对ACAT1 rs1044925、rs1157651和MTNR1B rs10830963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 ACAT1 rs1044925、rs1157651和MTNR1B rs10830963基因型分布在NAFLD及健康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ACAT1 rs1044925 AA基因型携带者的LDL水平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Z=-2.08,P=0.04),MTNR1B rs10830963 G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Z=-3.01,P<0.01).结论 ACAT1 rs1044925、rs1157651和MTNR1B rs10830963多态性与NAFLD易感性无明显相关,ACAT1 rs1044925和MTNR1B rs10830963位点分别与LDL和空腹血糖水平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乙酰CoAC-乙酰转移酶受体,褪黑激素

    《临床肝胆病杂志》常见异形词

    705页

    金雀异黄素在去卵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朱项羽金涌
    706-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在去卵巢(OVX)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40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OVX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4周组、模型6周组、模型8周组、模型10周组.相同环境下,采用高脂饮食对5组OVX小鼠进行饮食造模,病理学检查显示,经10周高脂饮食诱导NAFLD成功.另取40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Sham)组、OVX组、OVX+L-Genistein(4 mg/kg体质量)组、OVX+H-Genistein(8 mg/kg体质量)组.Sham组进行相同的OVX手术过程,但不结扎卵巢动脉和切除卵巢.空白组小鼠正常饮食喂养,其余各组供给高脂饮食.将Genistein溶解在DMSO中,Sham组和OVX组的动物仅用溶媒溶液处理,所有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持续10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及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G、TC水平.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高脂饮食10周后,Genistein低、高剂量组的体质量、肝指数和肝质量均低于OVX组(P值均<0.05).此外,Genistein显著下调了血清TC、TG水平(P值均<0.05),降低了血清中AST和ALT活性(P值均<0.05).HE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Genistein低、高剂量组较OVX组脂滴累积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给予Genistein干预后,SREBP-1c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PARα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 Genistein对OVX小鼠NAFLD具有保护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REBP-1c、PPARα的表达有关,从而促进脂肪酸氧化和抑制肝脏脂质合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卵巢切除术小鼠,近交C57BL金雀异黄素

    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侯林圻王知意赵鑫张洁...
    712-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各5只.测量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血脂代谢指标TG、TC水平;肝组织经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NLRP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6、NF-κB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LRP6和CD68表达.棕榈酸(PA)、脂多糖(LPS)和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处理鼠Raw264.7细胞,检测炎症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AST和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病理学显示,HFD组肝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L-1β、IL-18等炎症相关因子显著升高,NLRP6表达显著下调(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NLRP6表达与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重合.Western Blot显示,NLRP6表达下调后,磷酸化的NF-κB p65(p-NF-κB p65)显著上调(P<0.05).与HFD组相比,下瘀血汤可有效改善HFD小鼠的肝脏炎症,上调NLRP6的表达,下调p-NF-κB p65(P<0.05).PA处理Raw264.7细胞后下调NLRP6,促进炎症进展(P<0.05);下瘀血汤处理可上调NLRP6,抑制炎症和NF-κB(P<0.05).结论 下瘀血汤可显著改善HFD诱导NAFLD小鼠模型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调控NLRP6/NF-κB减轻巨噬细胞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瘀血汤巨噬细胞NLR蛋白质类小鼠,近交C57BL

    磁共振成像胆道评分和肝肌比值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价值

    黄璐陆力坚
    720-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MRI扫描所得胆道评分和肝肌比值在评估肝纤维化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将51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其中S1、S2期为低级别组(n=30),S3、S4期为高级别组(n=21).扫描采用GE Architact 3.0T磁共振扫描仪,包括常规肝脏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肝胆期、排泄期的增强扫描.对不同级别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胆道评分和测量肝肌比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RI指标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级别组胆道评分(3.67±0.55)大于高级别组(2.57±0.75)(t=6.05,P<0.001);低级别组门静脉期、延迟期、肝胆期的肝肌比值(2.38±0.76,2.48±0.70,4.10±0.63)均大于高级别组(1.97±0.18,1.99±0.27,3.16±0.47)(t值分别为2.41、3.09、5.81,P值分别为0.020、0.003、<0.001).上述指标区分低、高级别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79、0.82、0.88,诊断高级别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70%、63.3%、83.3%、96.7%,特异度分别为90%、95.2%、74.1%、100%.胆道评分联合肝胆期肝肌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5,敏感度85.7%,特异度96.7%.结论 MRI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扫描所得胆道评分和肝胆期肝肌比值在区分低、高级别肝纤维化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临床肝纤维化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钆塞酸二钠

    会议通知|2024年欧洲肝病学会年会

    725页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刘珊山于晓辉秦建伟
    726-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未来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总体、男性和女性人群肝硬化发病例数和患病例数均有所上升,而死亡例数有所下降.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2%(95%CI:-0.74%~-0.50%,t= 9.99,P<0.001)、0.44%(95%CI:-0.53%~-0.35%,t=13.18,P<0.001)和3.02%(95%CI:-3.12%~-2.93%,t=7.58,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DALY率、YLL率和YLD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3.27%(95%CI:-3.37%~-3.18%,t=6.22,P<0.001)、3.32%(95%CI:-3.42%~-3.22%,t=9.31,P<0.001)和1.42%(95%CI:-1.49%~-1.34%,t=4.93,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随时间和出生队列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预测模型显示,2020-2030年中国肝硬化造成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女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均是酒精,其次是药物.结论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年男性人群是肝硬化疾病负担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肝硬化患病代价预测中国

    金属夹辅助内镜超声引导组织胶注射治疗合并胃肾分流的肝硬化胃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初探

    马佳丽艾正琳胡居龙蒋煜...
    734-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金属夹辅助内镜超声引导组织胶注射治疗合并胃肾分流的胃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3年6月因肝硬化伴胃静脉曲张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证实存在胃肾分流(GRS),并接受金属夹辅助内镜超声引导组织胶注射治疗的患者.主要的评价指标是术后曲张静脉减轻或消失情况,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完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共11例合并GRS的胃静脉曲张患者纳入研究,男7例,女4例;中位年龄55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1例,Child-Pugh B级7例,Child-Pugh C级3例;分流道最大直径(中位)8 mm,最小直径(中位)4 mm.治疗前靶血管血流中位流速11 cm/s,金属夹阻断后靶血管中位流速5 cm/s;中位组织胶使用量2 mL,聚桂醇使用量均为1 mL.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血流信号100%消失,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周患者均无再出血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示静脉曲张根除或基本消失9例,静脉曲张改善2例.结论 对于合并GRS的胃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金属夹辅助内镜超声引导组织胶注射治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肝硬化食管和胃静脉曲张金属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