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极光激酶A(AURKA)在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何燕芳谢娇娇郑兰兰郭才...
    1390-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极光激酶A(AURKA)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BV-HC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的HBV-HCC患者、HBV相关肝硬化患者(HBV-LC)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各50例,收集同期体检中心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以及入院后首次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等检验指标.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CDK1和AURKA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CDK1与AURKA表达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DK1与AURKA对HBV-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BV-HCC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组与HBV-HCC组Alb、Glb、DBil、AST、GGT、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LC组与HBV-HCC组Glb、AST、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HCC组患者血清中CDK1及AURKA水平明显高于HBV-LC组、CHB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CDK1水平与AURKA在总研究人群和HBV-HCC患者中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26 6、0.815 2,P值均<0.001).以对照组为参照,CDK1诊断HBV-HCC的AUC为0.832 3,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75%;AURKA诊断HCC的AUC为0.886 6,敏感度为95.80%,特异度为74%.以CHB组为参照,CDK1诊断HBV-HCC的AUC为0.833 3,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75%;AURKA诊断HBV-HCC的AUC为0.972 7,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1.67%.以HBV-LC组为参照,CDK1诊断HBV-HCC的AUC为0.608 5,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54.17%;AURKA诊断HBV-HCC的AUC为0.762 2,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47.92%.结论 血清CDK1与AURKA水平随着HBV相关慢性肝病的进展而升高,二者对HBV相关HC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癌,肝细胞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极光激酶A

    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细胞癌消融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开富唐永成唐浩张玺...
    1397-1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细胞癌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88398.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细胞癌消融治疗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3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972例患者,其中447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消融(3D组),525例采用常规二维影像技术辅助消融(2D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3D组首次治疗成功率(OR=5.43,95%CI:2.64~11.18,P<0.001)、技术有效率(OR=6.15,95%CI:3.23~11.70,P<0.001)、完全消融率(OR=2.50,95%CI:1.08~5.78,P=0.03)均显著高于2D组;在安全性方面,严重并发症发生率(OR=0.45,95%CI:0.24~0.87,P=0.02)、局部复发率(OR=0.35,95%CI:0.17~0.72,P=0.004)和局部肿瘤进展率(OR=0.29,95%CI:0.16~0.50,P<0.001)均明显低于2D组;两组的轻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细胞癌消融治疗安全可行,可以提高消融率,并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及局部肿瘤进展率,在临床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癌,肝细胞消融技术成像,三维Meta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被欧洲学术出版中心数据库(EuroPub)收录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1403页

    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宋军倪璐佳张涵玉李兴肇...
    1404-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CEU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91288.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关于CEUS联合SWE诊断肝脏肿瘤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23年10月,经筛选共纳入12篇文献,包含1 328例患者.以QUADAS-2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5.0软件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及异质性,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纳入病例中,包含病灶1 457个,其中恶性病灶764个,良性病灶693个,阳性率为52.44%,阴性率为47.56%,计算得到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4(95%CI:0.91~0.96)、0.92(95%CI:0.87~0.95)、12.00(95%CI:7.40~19.40)、0.06(95%CI:0.04~0.10)、191(95%CI:87~417),异质性检验结果为Q=54.78,df=11.00,P<0.001,I2=79.92%,95%CI:69.18%~90.66%,AUC为0.98.结论 CEUS联合SWE技术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肝肿瘤超声检查剪切波弹性成像Meta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入展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4 BIBF精品期刊展"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1410页

    基于临床指标和MRI征象构建的列线图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诊断效能

    王莹张喜荣
    141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指标联合MRI征象的列线图模型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判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3年7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分为实证组(n=84)和虚证组(n=54),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将所有患者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n=110)和验证组(n=28).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 实证组与虚证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有无门静脉侵犯、肿瘤个数、肝胆期肿瘤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OR=0.003,95%CI:0.000~0.052,P<0.001)、凝血酶原时间(OR=0.032,95%CI:0.004~0.286,P=0.002)、淋巴细胞(OR=0.032,95%CI:0.004~0.268,P=0.002)、白蛋白(OR=0.009,95%CI:0.001~0.163,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OR=0.040,95%CI:0.003~0.457,P=0.010)、直接胆红素(OR=0.014,95%CI:0.001~0.198,P=0.002)、门静脉癌栓(OR=0.005,95%CI:0.000~0.115,P=0.001)、肿瘤个数(OR=12.740,95%CI:1.212~133.937,P=0.034)和表观扩散系数(OR=19.269,95%CI:3.163~117.387,P=0.001)是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型的独立预测因子.训练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62、84.1%、92.4%和89.1%,验证组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48、63.6%、100.0%和85.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预测证型与实际证型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在较大的阈值概率范围内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 基于临床指标联合MRI征象的列线图模型在判断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能和价值.

    肝肿瘤辨证分型磁共振成像列线图

    Hepatology|小鼠肝细胞限制HBV感染的分子机制

    ZHAO KGUO FWANG J赵凯涛...
    1419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肝癌细胞迁移及免疫细胞浸润中的作用与预后价值

    刘淑岩杨其昌沈屹周虹...
    1420-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肝癌细胞迁移及免疫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方法 分别构建下调或上调靶基因MMP7的MMP7_siRNA、pMMP7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H).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靶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扫描电镜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观察细胞伪足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TCGA、TIMER数据库分析MMP7与免疫细胞及肝癌患者免疫浸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MMP7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Sanger Box在线工具评估MMP7在肝癌总体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方面的意义.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样本之间的预后差异.结果 构建的MMP7_siRNA、pMMP7转染MHCC97H细胞后均能有效下调或上调靶基因MMP7的表达,在MHCC97H细胞中MMP7被干扰后细胞伪足明显减少,并且变短,但是过表达MMP7之后细胞表面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增多,并且伪足长度变长,放射状排列.Transwell小室结果发现,MMP7_siRNA2能够显著降低细胞迁移能力(P<0.05),而转染pMMP7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5).MMP7的表达与B淋巴细胞(r=0.37)、CD4+T淋巴细胞(r=0.40)、中性粒细胞(r=0.49)、巨噬细胞(r=0.49)、树突状细胞(r=0.47)显著相关(P值均<0.05).在TCGA数据库中,基于总体生存期最佳截断值将肝癌患者分成MMP7高表达组(n=267)和MMP7低表达组(n=146),结果发现,MMP7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期明显低于MMP7低表达组(P<0.05);基于疾病特异性生存期最佳截断值将肝癌患者分成MMP7高表达组(n=257)和MMP7低表达组(n=145),结果发现,MMP7高表达组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也低于MMP7低表达组(P<0.05).结论 MMP7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迁移,并在免疫细胞浸润中发挥主要作用,MMP7的表达也与肝癌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

    肝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7细胞运动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文章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1427页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idkine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谷月月于书敏常秀娟高旭东...
    1428-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期因子(MDK)在胆管癌(CCA)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探索MDK可能影响CCA进展的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CCA样本数据信息,分析MDK在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使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8年6月—2021年9月经手术切除的11例C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验证.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富集分析,探讨MDK相关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肿瘤相关通路.此外,应用TIMER和TISIDB数据库分析CCA肿瘤组织中MDK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比较TCGA数据库中CCA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DK的表达水平,非配对分析结果和配对分析结果均显示,MDK在CCA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01);对纳入的11例CCA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MDK在CCA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配对癌旁组织(P<0.01).MDK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45)和血管侵犯(P=0.044)有关.生存分析显示,MDK高表达的CCA患者总生存期(χ2=5.30,P=0.028)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χ2=6.25,P=0.019)均明显短于MDK低表达的患者.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MDK表达相关的30个基因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过程密切相关,并影响CCA患者预后;TIMER分析结果显示,MDK表达与B淋巴细胞(r=0.356,P=0.035 6)和树突状细胞(r=0.409,P=0.014 7)在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的浸润呈正相关;TISIDB分析结果显示,MDK表达水平与CXCL16(r=0.465,P=0.004 67)呈正相关,与CXCL12(r=-0.389,P=0.019 7)及CXCR5(r=-0.393,P=0.018 5)呈负相关;与免疫检查点调节剂VTCN1(r=-0.393,P=0.018 3)、LTA(r=-0.380,P=0.022 7)和PVR(r=-0.350,P=0.037 3)呈负相关.结论 MDK高表达提示CCA患者预后不佳,MDK有潜力成为预测CCA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其可能通过调控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过程及调控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促进CCA的发生发展.

    胆管上皮癌中期因子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