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罗萍萍刘群黄丽雯
    1661-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入院的185例HL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修订的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分级标准分为轻症组95例和中重症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TyG-BMI与HL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TyG-BMI对于HLAP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LAP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TyG-BMI与HLAP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配对比较法对TyG-BMI预测HLAP严重程度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轻症组和中重症组患者Cr、GLU、TG、TyG-BMI、BISAP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59、-7.217、-7.799、-9.566、-11.38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SAP评分(OR=4.221,95%CI:1.421~12.538,P=0.001)、TyG-BMI(OR=1.262,95%CI:1.140~1.396,P=0.010)和GLU(OR=1.316,95%CI:1.040~1.666,P=0.022)是HLAP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与HLA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9、0.705、0.532,P值均<0.05).在预测HLAP严重程度的效能比较中,TyG-BMI略低于BISAP评分(Z=-4.368,P<0.001),但优于GLU(Z=2.155,P<0.001),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1,敏感度为91.10%,特异度为96.80%.结论 TyG-BMI对HLAP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可用于HLAP病情的综合评估.

    胰腺炎高脂血症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指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合并肺隐球菌病1例报告

    张明明刘寰张冬梅吴东波...
    1666-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出现一种以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生化、免疫、组织学或胆管造影特征,常需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引起的侵袭性肺真菌病,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发生.本病例为1例重叠综合征,在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现并治疗肺隐球菌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异常,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评估了更换抗真菌药物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后制定了在密切监测肝功能的情况下,积极治疗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治疗策略,避免了感染的进展.提示在启动免疫抑制治疗前,除了全面评估全身感染灶,对于可疑感染灶也必须保持监测.

    肝炎,自身免疫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隐球菌属肺疾病,真菌性

    生物钟调控的线粒体动力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张策苗嘉芮樊旭
    1670-1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参与肝脏中的多种代谢和生物能量通路,通过线粒体动力学对环境变化做出高度动态反应.生物钟能够调控线粒体动力学,使其表现出节律性变化.当昼夜节律紊乱时,线粒体动力学失去节律性,使得线粒体不能对不同环境中不断变化的能量需求做出反应,导致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生物钟调控的线粒体动力学在NAFLD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生物钟线粒体动力学

    坏死性凋亡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吴旋李晖董海舰杨希坤...
    1677-1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作为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影响其预后与转归.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已被证明在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也被认为是改善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不同类型的肝内细胞(包括肝细胞、肝星状细胞、肝巨噬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可对肝纤维化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上述作用机制,并讨论靶向坏死性凋亡介导的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肝纤维化坏死性凋亡肝星状细胞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冉锡萍蔡大川
    1682-1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后出现肝细胞癌等并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改善肝炎、肝纤维化,进而延缓病程进展.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其是否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疾病并发症和预后逐渐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相关数据主要由国外学者报告,我国DAA上市较晚,尚缺乏中远期数据.本文回顾了最新的相关研究,对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肝炎病毒属肝硬化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

    脂代谢重编程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李飞燕王明刚毛德文张日云...
    1688-1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质代谢作为维持生命之本,是保持细胞存活的前提,脂质稳态能迅速对代谢变化做出协调反应.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质膜合成和能量产生,癌细胞的脂质代谢会升高.脂质代谢异常对原发性肝癌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二者之间的关联,以期寻找进一步防治原发性肝癌的靶点.

    肝肿瘤脂类代谢代谢重编程

    铁死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梁佳新徐宝麟成雨魏勇...
    1693-1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主要由于各种诱导剂导致细胞内铁稳态的改变,促进铁离子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由此引发了有毒的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堆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手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机制包括无氧呼吸、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钙超载、微循环功能障碍等.本文对铁死亡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和机制进行介绍,并总结了与二者有关的部分治疗策略,为探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铁死亡再灌注损伤肝疾病

    胆道微生物群在常见胆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霍丽畅智慧
    1699-1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胆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胆道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胆结石、胆道感染、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和胆管癌等一系列胆道疾病的发生.本文整理了胆道微生物群与胆道疾病关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总结胆道微生物群对各种胆道疾病的影响,以及胆道中特定菌群在胆道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以期指导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为胆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新见解.

    胆石胆管炎胆道感染胆管上皮癌微生物群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

    赵方言李姗王祥麒尹怡...
    1704-1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胆管癌中的糖代谢特点和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进行综述,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胆管肿瘤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药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儿童遗传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于晓政吴捷
    1709-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传性胰腺炎是儿童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成年后癌变风险高.本文综述了遗传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包括历史发展、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相关致病基因、临床特征与诊断及治疗等,旨在为延缓儿童遗传性胰腺炎疾病进程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遗传性胰腺炎体征和症状治疗学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