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孔嘉宁张彬彬施军平
    1767-1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证据、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以国内外脂肪性肝病最新研究进展为依据,在既往指南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发布了《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本文介绍了新版指南在相关术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临床分型分期、诊断标准以及自然史等方面的更新.新版指南尤其强化了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筛查、评估、无创诊断在MAFLD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对MAFLD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也更为积极.随着新版指南的推行与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MAFLD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规范化,以改善广大患者的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防治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尿铅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刘亚杰王睿林
    1771-1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2020年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NHANES)中年龄≥18岁的注册参与者,并排除缺乏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数据、尿铅指标及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饮酒量显著的人群.将纳入人群(n=2 492)分为NAFLD组852例,Non-NAFLD组1 64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和在线固相萃取联合同位素稀释等方法定量检测尿铅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亚组分析、交互作用,探究尿铅与NAFLD的关联.结果 NAFLD组尿铅水平高于Non-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43).调整年龄、性别、种族、婚姻、教育、家庭收入与贫困比比值、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协变量后,尿铅水平Q3组NAFLD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比值比=1.360,95%CI:1.019~1.817,P=0.037).尿铅与NAFLD的患病风险存在正向剂量-反应关系(P=0.047)且为非线性关系(Pnon-linear=0.037).尿铅与种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墨西哥裔美国人尿铅每上升1个四分位数,NAFLD的患病风险增加32.40%(比值比=1.324,95%CI:1.017~1.632,P<0.05).结论尿铅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尿Logistic模型

    Journal of Hepatology|IL-1拮抗剂联合锌剂与泼尼松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GAWRIEH SDASARATHY STU W冯悦...
    1777页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乔可欣周桂琴刘亚兴冯颖...
    1778-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免疫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A阴性组(139例,24.5%)及AMA阳性组(428例,75.5%),以年龄及性别为匹配因素,匹配容差设置为0.06,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入院时肝功能、凝血、免疫等指标,同时分析治疗6个月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6、12个月时对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应答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AMA阴性及AMA阳性PBC患者各139例.AMA阴性组与阳性组入院时比较:AMA阴性组DBil、球蛋白(Glo)低于AMA阳性组,Alb、白蛋白/球蛋白(A/G)、前白蛋白(pre-A)、纤维蛋白原(FIB)高于AMA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UDCA治疗6个月后,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Glo、pr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6个月后pre-A较入院时均有上升,但上升程度不同,AMA阴性组上升更明显(U=41.00,P=0.015).应用UDCA治疗6、12个月后,AMA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年龄及性别匹配条件下,AMA阴性PBC患者相对AMA阳性患者,肝脏炎症损伤程度轻,经UDCA治疗后炎症改善更明显,肝脏合成能力改善更明显,对于UDCA应答显现更佳趋势.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线粒体抗体球蛋白前白蛋白

    血清外纺锤体极样蛋白1(ESPL1)在HBV相关肝纤维化进程中的诊断价值

    黄龙梁红倩任澳丽苏明华...
    1785-1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纺锤体极样蛋白1(ESPL1)检测对HBV相关肝纤维化进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感染者228例,采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检测患者的肝硬度值(LSM),并根据LSM值分为无肝纤维化组(n=80)、轻度肝纤维化组(n=83)、进展期肝纤维化组(n=30)和肝硬化组(n=3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的ESPL1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4组患者血清ESPL1水平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比较ESPL1与LSM值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PL1对不同肝纤维化进程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ESPL1水平高于无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P值均<0.05),进展期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血清ESPL1水平高于无肝纤维化组(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肝纤维化程度HBV感染者血清ESPL1与LSM值呈正相关(r=0.515,P<0.001);血清ESPL1预测肝硬化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和0.638,敏感度分别为87.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59.7%和31.3%.结论 血清ESPL1与HBV相关肝纤维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ESPL水平越高可能提示肝纤维化程度越高;血清ESPL1可望成为辅助诊断肝硬化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和动态监测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程的重要临床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肝纤维化外纺锤体极样蛋白1

    年龄≤30岁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无创诊断模型的建立

    唐情容赖长祥王方卢瑾...
    1790-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影像学等常用无创伤性指标中筛选出特定指标,构建年龄≤30岁、ALT水平正常CHB患者肝纤维程度无创性诊断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类患者行有创的肝穿刺活检,从而指导其抗病毒治疗时机.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长沙市第一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的年龄≤30岁ALT正常的CHB患者251例,其中模型组175例,验证组76例,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筛选出临床常用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经Spearman等级相关逐一分析各指标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联性,筛选出有关联的指标(P<0.01,r>0.200),采用Logistic回归创建无创诊断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能力并进行验证,将该模型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模型APRI及FIB-4进行比较.病理结果一致性采用诊断试验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筛选17项临床常用指标,其中9项指标[ALT、AST、GGT、铁蛋白(FERR)、血小板计数(PLT)、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Ⅳ胶原(CⅣ)、HBV DNA以及脾厚]与肝纤维化有关联(P<0.01,r>0.232),根据以上指标建立预测模型为:P=1/(1+e-γ),γ=-1.902+0.106×AST-0.011×PLT-0.265×HBV DNA+0.059×PⅢP(P为预测患者肝纤维化≥S2的概率值,γ为预测指数),单项指标与模型比较提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2,其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76.9%;以76例患者进行验证,准确度为77.6%.该模型与模型APRI及FIB-4进行比较,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 本研究创建的无创诊断模型相较于国际上常用模型APRI及FIB-4能更准确地判断该类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组织活检,并指导其抗病毒治疗时机.

    年龄组乙型肝炎,慢性转氨酶类诊断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殷芹吴兆荣张峰金春燕...
    1796-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院30 d内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的2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36)和未再入院组(n=19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非计划再入院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的一致性,采用R语言ResourceSelection包进行Hosmer-Lemeshow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实用性.结果 年龄(OR=2.664,95%CI:1.139~6.233)、CTP评分(OR=1.655,95%CI:1.098~2.495)、血氨(OR=1.032,95%CI:1.016~1.048)是行TIPS患者出院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展开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高于年龄(0.582)、CTP评分(0.675)、血氨(0.64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的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5.647 3,P=0.686 7).结论 年龄、CTP评分和血氨是TIPS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行TIPS患者非计划再入院发生风险,为早期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肝硬化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危险因素

    肝硬化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匡竞滕双芩申彤彤闫怡然...
    1802-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肝硬化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的危险因素,构建无创化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3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是否≥40 mmHg分为POPH组(n=31)和非POPH组(n=279).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一致性.用rms包绘制列线图.结果 与非POPH组相比,POPH组平均年龄偏小,女性、肝性脑病、Child-Pugh C级占比较高,DBil、MELD评分、ALBI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FIB-4指数、LOK评分、Forns指数较高,但Alb、ALT、GGT、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172,95%CI:0.064~0.462,P<0.001)、年龄(OR=0.944,95%CI:0.901~0.989,P=0.016)、ALBI评分(OR=3.091,95%CI:1.100~8.687,P=0.032)和肝性脑病(OR=3.466,95%CI:1.331~9.031,P=0.011)是POPH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肝硬化POPH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796(95%CI:0.701~0.890),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校准能力较好,提示模型具有一定预测效能.结论 年轻女性、ALBI评分升高、合并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发生POP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硬化高血压,门静脉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列线图

    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骆建兴张扬向讷扈晓宇...
    1807-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微波消融(MWA)和手术切除(HR)在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09185.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3年11月,搜索MWA对比HR治疗HCC合并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RCT和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95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MWA的1/2/3/5年总生存率(OS)与H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MWA的1/2/5年复发率与H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MWA的3年复发率高于HR(RR=1.59,95%CI:1.08~2.33,P=0.017).MWA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DFS)低于HR(RR=0.94,95%CI:0.89~0.99,P=0.018,I2=0.0%;RR=0.84,95%CI:0.72~0.98,P=0.023,I2=25.4%;RR=0.75,95%CI:0.58~0.98,P=0.032,I2=34.6%).但亚组分析表明,在RCT组,MWA的1/2/3年OS和1/3年DFS与H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MWA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肝功能均优于HR(SMD=-2.31,95%CI:-2.64~-1.97,P<0.001,I2=3.1%;SMD=-3.38,95%CI:-4.05~-2.71,P<0.001,I2=73.8%;SMD=-2.54,95%CI:-3.27~-1.80,P<0.001,I2=92.8%;RR=0.42,95%CI:0.30~0.59,P<0.001,I2=0.0%;SMD=-1.43,95%CI:-1.89~-0.97,P<0.001).结论 MWA与HR在局部复发、DFS及OS方面无明显差异.MWA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对肝功能影响更小,住院时间更短.

    癌,肝细胞肝硬化Meta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部分类型论文的收录要求

    18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