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季刊

2095-2775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Journal Clinical Laboratory Journal (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溶血对临床免疫和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和影响

    宋静艳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溶血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和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门诊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时间段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抽取静脉血进行检验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溶血情况来进行分组,45例为溶血组,45例为常规组(无溶血现象),观察对比两组的免疫和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溶血组的检验指标(CA125、CEA、CA72-4、CA19-9、Her-2、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与常规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检验结果发生变化.结论 如果出现溶血情况,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检验,结果会受到影响,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溶血现象的出现,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

    溶血免疫和生化检验干扰影响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分析

    华宝琴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分析.方法 将总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挑选同一时期总院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项目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项目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AST、ALT、DBIL、ALP、TBIL、γ-GT指标均高于对对照组人员;而实验组CHE、ALB指标则均低于对照组人员,组间数据比较分析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显著,其能够为肝硬化疾病诊断提供正确的依据,让患者能够尽早得到诊断与治疗,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肝硬化疾病诊断生化检验项目价值分析

    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

    吴银花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集的3758例进行泌尿生殖道标本与体外药敏实验的患者,均进行Uu、Mh测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所有患者中支原体阳性为1703例(45.31%),女性支原体检出阳性率53.32%高于男性8.62%,差异显著,P<0.05;其中Uu阳性1158例(30.81%),Mh阳性95例(2.53%),Mh混合型为55例(1.46%).在药敏实验上,其中美满霉素91.13%、强力霉素80.15%、交沙霉素76.63%敏感率较高;随着耐药性中最低为美满霉素1.47%、强力霉素3.29%、交沙霉素4.99%,最高为氧氟沙星57.43%.结论 支原体已经成为泌尿疾病出现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Uu、Mh感染的患者可首选原始霉素、强力霉素,避免使用氧氟沙星治疗.

    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药敏

    如何提高采血穿刺成功率的分析研究

    郝俊峰王丹李会学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提高检验人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静脉采血的120例体检人员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记录两组人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人员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远高于常规组,分别为96.67%、81.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采血穿刺后研究组人员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分别为5.00%、2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降低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门诊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护理效果

    血栓弹力图结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评估研究

    陈钊毅余洁玲周燕芳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结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危重新生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四项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弹力图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在患儿凝血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血栓弹力图检查PT与MA值无相关性,PLT、PT、APTT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PLT表现更为明显;PLT、R值无相关性,APTT、Fib、PT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APTT表现更为明显;APTT、K值与PT无相关性,PLT与Fib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PLT相关性表现更为明显;APTT、PLT、PT、Fib与Angle角均存在相关性,其中又以PLT相关性表现更为明显.结论 血栓弹力图检查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相关性明显,但一致性较差,灵敏度较低,且凝血功能异常反应侧重点不一,需将二者结合使用,以提高出血风险判断准确性,为疾病诊断及输血提供指导依据.

    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危重新生儿评估价值

    太原市儿童医院7125例患儿血培养结果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孔祥运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近半年来太原市儿童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特征及其耐药性规律,以此来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血培养样本来源于本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14周岁以下门诊以及住院患儿送检的标本,选择法国生物梅里埃BACT/ALERT 3D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作为培养系统,阳性分离瓶接种于郑州安图儿童专用血培养瓶,采用梅里埃New ATB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药物敏感实验采用手工法.收集最终数据使用WHONET软件进行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采集血培养样本7125份,分离209株病原菌,占比2.93%,209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株166株,占比79.4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菌的69.3%;革兰阴性菌株43株,占比20.57%,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革兰阴性菌30.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MRCNS)的检出率为82.61%,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68.18%,两者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等药物耐药情况较严重,耐药率均高于60%,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丁以及替加环素等药物敏感性达到了100%.结论 儿童血培养标本检出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并且耐药情况较重,临床上因充分利用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用药指导,定期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来合理指导用药.

    儿童血培养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清AFP、CA125、CA153、CA199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国华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讨血清AFP、CA125、CA153、CA199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中抽取46例(研究组),另抽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46例(对照组),均接受血清AFP、CA125、CA153、CA199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清CA199、CA153、CA125、AF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联合检测阳性率91.30%高于对照组2.17%(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99、CA153、CA125、AFP指标,可为临床判定肝癌疾病提供依据,且诊断准确性高.

    血清CA199CA153CA125AFP肝癌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对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体会

    叶屹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对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将其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共110例,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9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尿素(BUN)以及血清肌酐(Cr).结果 研究组患者入住肾病科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为(33.2±7.3)μg/L,入住第3天为(49.5±16.2)μg/L,入住第5天为(88.6±21.4)μg/L,入住1周为(67.4±19.5)μg/L,其中入住当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住肾病科第3天、第5天、1周的BUN和Cr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当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患者并发症急性肾损伤早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并无显著异常,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将显著升高,并可反映患者肾功能改变情况,为及时地发现急性肾损伤,建议持续对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进行监测.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

    探究免疫分析仪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与方法

    黄剑明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开展中质量控制的实用效果以及管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管理的25例为对照组,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25例为研究组,分组对比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免疫检验结果.结果 50例患者就治疗优良率以及治疗后免疫检验结果对比来看,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对于临床免疫分析仪检验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依据,确保治疗方案的精准制定,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免疫分析仪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张建赵艳鸽刘欢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并寻找相关控制方法与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微生物检验的120例不合格标本,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比例、种类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在12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有痰液、尿液、血液、粪便、无菌体液.其中痰标本44例,占36.7%;尿标本36例,占30.0%;血标本18例,占15.0%,粪便标本12例,占10.0%;无菌体液标本10例,占8.3%.导致12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采集时间出错、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条形码贴错等.接受检验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检验人员的职务和职称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验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检验人员的职务和职称均可导致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不合格.应进一步加强医生与检验人员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加强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对患者加强指导和协助.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