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季刊

2095-2775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Journal Clinical Laboratory Journal (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自动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析

    薛建华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全自动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梅毒抗体阳性结果 进行分析,正确地看待梅毒抗体检测对梅毒的诊断价值,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分析梅毒抗体阳性者的不同科室来源、年龄、性别;梅毒抗体结果 不同定量区间的假阴假阳性;检测灰区的设定.结果 TP-Ab阳性率男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与30-60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5,P=0.0194);TP-Ab假阳性率60岁以上与30-60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科、肿瘤科和妇产科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排前三位.在0.7≤S/CO<10的区间内,TP-Ab检测结果 S/CO值与TPPA总符合率为95.1%,在1≤S/CO<4区间内,阳性符合率仅为12.0%.结论 全自动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使大范围地对梅毒筛查变得简便易行,且准确度灵敏度也大大提高,对梅毒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临床梅毒抗体结果 的解释,要综合考虑S/CO定量结果 范围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病史、原发疾病等,并结合TPPA复检,可以大大减少假阳性的发生,避免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

    梅毒螺旋体抗体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灰区

    降钙素原检测与血培养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温林锋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流感染的诊断中应用降钙素原检测、血培养诊断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血流感染患者116例,均行血培养以及降钙素原检测,观察其诊断效果、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血培养检测阳性患者的降钙素原含量是(43±32)ng/mL,阴性患者是(3±2)ng/mL;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患者降钙素原含量是(3±2)ng/mL,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是(63±58)ng/mL,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血培养可鉴别血流感染的致病菌,降钙素原检测是细菌性、真菌性血流感染的特异性鉴别指标,检测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降钙素原血培养血流感染检测效果

    分析血液检验指标在贫血鉴别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李德芳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指标在贫血鉴别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贫血患者50例及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50例纳入,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设为贫血组,50例经检查确定为身体健康的正常人设为正常组,对此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对照两组研究对象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检测结果 显示,正常组贫血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高于贫血组(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显著低于贫血组(P<0.05).结论 运用血液检验指标可有效对贫血患者作出诊断,且血液检查操作方法 较简便,检查成本较低,具推广应用价值.

    血液检验指标临床价值贫血鉴别和诊断正常人缺铁性贫血

    500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分析

    罗桂香李恋湘周颖娟李磊...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监测诊断的相关内容,为该疾病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越断裂点的PCR(GAP-PCR)和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分析本组孕妇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基因缺失与突变情况,并通过NGS测序法进行文库构建,结果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本文所选择的500例样本中,共筛查出49例地中海贫血阳性的孕妇,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28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9例,α合并β地中海贫血2例.结论 本地区孕妇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因此为了能够切实保证母婴安全,在孕前产前筛查中应该高度重视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这是降低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

    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影响及合适的输血方案

    颜利江黄美容陈月宽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总结合适的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大量输血患者,其中死亡20例,存活80例,分别设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结果 输血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水平(Hb)均明显变化,存活组输血后的PT、APTT、PLT、FIB、Hb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400-800 mL血浆和4U红细胞的发血方式占该组73.75%,明显高于死亡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输血方式,能有效提升大量出血病人的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大量输血血液指标输血方案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作用

    蜂学英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诊断肝硬化疾病的价值.方法 挑选2018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全部接受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分析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PT、PDW、MPV水平都高于对照组,且PLT、PCT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患者PT、MPV、PDW水平都高于未出血患者,而PLT、PCT水平低于未出血患者(P<0.05).结论 诊断肝硬化疾病时,实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可以较好体现肝功能受损状况与出血状况,为诊治提供有利参考.

    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价值

    分析常规生化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王国强张晟春赵春平周青...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生化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结果 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及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更高,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常规生化检验,评估肝功能状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借鉴.

    慢性乙型肝炎生化检验诊断价值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

    韩宏枫程蕊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检验过程中应用凝聚胺技术的作用.方法 将输血检验的13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凝聚胺技术检测、盐水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 的结果 ,评价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优势.结果 血液标本的非特异性凝聚消失和特异性凝聚消失的时间均在3 min之内;130份血液样本中,有16.15%(21/130)经过了多次检测,并进行常规输液反应对照试验,配血符合率为90.47%(19/21);凝聚胺技术的检验灵敏度明显高于盐水法的灵敏度(P<0.05).结论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的灵敏度高,能更好的保障输血安全.

    凝聚胺技术输血检验应用优势

    尿中砷和锑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法

    戴志英杨梅桂叶青华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尿中砷和锑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分析方法 .方法 用硝酸对尿样进行微波消解,用纯水赶酸后,采用硫脲和盐酸进行预处理,用1%的硼氢化钾溶液为还原剂,5%的HCl溶液为载流,在最佳的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 该方法 线性范围为0-10μg/L,砷和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7,检出限分别为0.045μg/L和0.089μg/L,低、中、高三个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砷为0.78%-2.5%、锑为1.9%-2.8%,加标回收率在91.0%-100.6%之间.结论 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尿中的砷和锑,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回收率高,满足实验室分析要求.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尿

    乌海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研究分析

    孙金莲孙桂苓王院孙建雯...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耐药基因检出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该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共分离出62株,所有符合条件的菌株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及社区门诊不同感染部位培养检测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标本检出的重复菌.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该菌进β2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VIM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磺胺类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62株该菌经PCR检测显示oprD2扩增检测呈缺失型、aac(6')-Ⅰb型、aac(6')-Ⅱ型AMEs、qacE△1-sul1型耐消毒剂、TEM型β2内酰胺酶等基因扩增阳性.结论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以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膜孔蛋oprD2基因为主)对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明显高于其他菌株、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与2种16SRNA甲基化酶基因型为主.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菌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菌株耐药性更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