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季刊

2095-2775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Journal Clinical Laboratory Journal (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CT、CRP和WBC计数在小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姚薇
    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n=30)和非细菌组(n=30);另选择同期非感染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2,设为健康组.对比三组患儿PCT、CRP、WBC计数;分析PCT、CRP、WBC及联合检测在感染性肺炎中的阳性率.结果 细菌组合非细菌组患儿PCT、CRP、WBC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细菌组PC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RP和WBC(P<0.05).结论 PCT、CRP和WBC对小儿感染性肺炎均有较高的诊断率,PCT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联合检测具有较高准确性,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小儿感染性肺炎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王华
    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细菌性肺炎患者在病情诊断过程中对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非细菌性肺炎患者、同期健康体检健康人群各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1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均较研究2组、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研究2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生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三项指标检测结果 阳性率均较研究2组和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研究2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生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非细菌性肺炎患者及健康人群,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最为该类疾病的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细菌性肺炎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诊断

    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

    覃前锋
    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三种交叉配血方法 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方法 抽选我院近一年来自期间需输血的住院和手术患者血标本(1596例),所有标本同时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分析所有标本交叉配血情况.结果 凝聚胺法有28例(1.75%)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37例(2.32%)配血不合;盐水法有6例(0.38%)配血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率明显高于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联合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能够有效提升其阳性检测率,确保安全输血具有重要作用.

    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临床输血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的效果观察

    区言弟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本院接收的300例无痛人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依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研究组150例与参照组1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实施护理前,焦虑与疼痛评分差异较小,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38.67±1.05)分与疼痛评分(1.32±0.42)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46.35±1.27)分、(1.89±0.63)分,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无痛人流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减轻术后疼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全面护理无痛人流护理效果

    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及质量控制评价

    关绍山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及质量控制.方法 在我中心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采集的样品中筛选91份开展此次研究,按照是否实施质量控制办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份,对照组45份,对照组未实施质量控制,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 ,评价检验质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检验结果 合格率较高,准确率也较高,样品采集、储存运输、细菌培养和安全管理四方面的质量评分均较高,各项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细菌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检验效果与检验质量,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中广泛推荐运用.

    临床细菌检验效果质量

    血清性激素水平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马泽荣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性激素水平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本院接收的60例不孕症女性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本次研究代表,纳入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相同方式的血清样本采集与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 实施分析,进而判断女性不孕实施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促卵泡刺激素、垂体泌乳素、黄体生成素、孕酮、雌二醇、睾酮水平分别为(11.79±2.67)mIU/L、(19.27±8.11)nmol/L、(12.23±2.45)mIU/L、(1.84±0.87)nmol/L、(67.36±18.37)pmol/L、(0.66±0.26)nmol/L,显著高于参照组(8.33±1.01)mIU/L、(13.31±5.87)nmol/L、(8.22±2.34)mIU/L、(1.03±0.76)nmol/L、(61.03±17.25)pmol/L、(0.51±0.13)nmol/L,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血清六项性激素检测,可有效反映女性不孕症患者内分泌情况,临床诊断可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性激素女性不孕症临床应用价值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赵颖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100例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的体液标本,分别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细胞计数,对这两种方法 得到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体液中有核细胞数>100×106/L时,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红细胞、有核细胞的计数结果 与手工法计数结果 无明显差异(P>0.05),体液中有核细胞数≤100×106/L时,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红细胞、有核细胞的计数结果 与手工法计数结果 有明显差异(P<0.05),应该选择手工计数的方法 .结论 当体液内有核细胞计数>100×106/L时,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有核细胞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手工计数好,可以替代手工法检测计数的方法 ,并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但这并不适用于体液中有核细胞数少的标本.

    细胞计数有核细胞全自动血液分析体液

    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梁天梅唐卓润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抚触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抚触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护理前均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抚触护理能够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抚触护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效果

    乙肝五项测定对乙型肝炎诊断意义的探讨

    韦建华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乙肝五项测定对乙型肝炎诊断意义.方法 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对125例乙肝患者进行了乙肝五项测定,根据乙肝五项结果 以及HBV-DNA定量结果 分析患者病情情况.结果 经过乙肝五项测定,125例乙肝患者均显示有不同指标阳性,最高的是HBsAg阳性率,为96.00%(120/125),位居第二为抗-HBc阳性率81.6%(102/125).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100%,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8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DNA含量升高的情况下,ALT出现了降低趋势,<103组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乙肝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30-39岁,在该年龄段患者的发病率是最高的.结论 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经过五项测定的实施,可以对乙肝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乙肝五项测定值得推广.

    乙肝五项测定乙型肝炎诊断意义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比照观察

    詹鑫杰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4月30日-2019年5月30日的241例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241例尿液标本分别采取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展开检查分析.结果 在241例患者的尿液标本检查中发现,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干化学潜血结果 高于显微镜检查法,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干化学结晶结果 为阴性,显微镜检测阳性为一个"+",其他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 基本一致.经检查发现,241例患者尿液标本存在238例白细胞异常,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符合率均超过90%,包括假阴性以及假阳性.结论 在尿常规检验中,干扰结果 的因素较多,检验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过程,并实施质量检测,建立结果 审查以及复查标准,必要时联合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两种检测方法 进行检测,尽可能提高检验准确性.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尿常规检验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