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急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

胡豫

月刊

1009-5918

lcjzzz@qq.com

027-85726342-8817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急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Call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师专科分会...
    615-625页

    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急诊诊疗

    急诊多发伤患者新生血小板状态与不良预后风险的相关性

    依力哈木·阿里木马曙涛邓力军韩亚军...
    626-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新生血小板状态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新生血小板状态与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VTE)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患者住院7 d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44例)和存活组(76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测定患者入院24 h、7 d的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和未成熟血小板绝对值(immature platelet counts,IPC);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7 d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记录所有患者入院7 d内和7 d后发生VTE和MODS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发生VTE或MODS患者的IPF和IPC.结果:120例多发伤患者住院7 d内死亡44例,据此分组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ISS评分、休克比例、收缩压、血糖、APTT水平高于存活组,血小板、24 h IPF、24 h IPC、24 h血小板平均体积、24 h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低于存活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27)、ISS 评分(OR=1.549)、合并休克(OR=3.640)、血糖(OR=2.757)、24 h IPC(OR=0.029)与患者7 d内死亡独立相关(P<0.05);RCS分析显示,24 h IPC与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呈显著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478);迟发MODS患者入院7 d IPC水平高于早发MODS患者和无MODS患者,迟发VTE患者入院7 d IPC水平高于早发VTE患者和无VT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急性期未成熟血小板水平较低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后期未成熟血小板水平较高可能引发MODS和VTE.

    多发伤未成熟血小板死亡多器官功能障碍静脉血栓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联合Pcv-aCO2/Ca-cvO2评估院前TBI患者颅高压的价值

    王慧婷覃双全刘笋曾宪华...
    633-638,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联合Pcv-aCO2/Ca-cvO2对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颅高压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3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有54例TBI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4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13±4.02)岁.对入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记录入病房后3 d内ONSD与Pcv-aCO2/Ca-cvO2,与同期IC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ONSD、Pcv-aCO2/Ca-cvO2与同期ICP之间的相关性.生成ROC曲线,确定ONSD、Pcv-aCO2/Ca-cvO2诊断颅高压(ICP>20 mmHg,1 mmHg=0.133 kPa)的最佳临界值,评估ONSD、Pcv-aCO2/Ca-cvO2和ONSD联合Pcv-aCO2/Ca-cvO2对颅高压的预测能力.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ONSD(r=0.74,P<0.01)、Pcv-aCO2/Ca-cvO2(r=0.70,P<0.01)与 ICP 之间具有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ONSD与Pcv-aCO2/Ca-cvO2对TBI患者颅高压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ONSD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61(95%CI:0.727~0.951),Pcv-aCO2/Ca-cvO2 AUC 为0.791(95%CI:0.673~0.889);ONSD诊断高ICP最佳临界值为5.62 mm,该临界值的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80.4%.Pcv-aCO2/Ca-cvO2诊断高ICP最佳临界值为1.98 mmHg/mL,该临界值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77.2%.将ONSD与Pcv-aCO2/Ca-cvO2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TBI患者颅高压的预测价值,其AUC为0.952(95%CI:0.869~0.971),灵敏度为 95.1%,特异度为 93.9%.结论:ONSD 和 Pcv-aCO2/Ca-cvO2 与 TBI患者颅内压水平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作为判断院前阶段TBI患者是否存在颅高压的依据.

    院前脑外伤视神经鞘直径Pcv-aCO2/Ca-cvO2高颅压

    血浆活化蛋白C和sTM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院内结局的关系

    邢颖史坚张冬芹孙玉生...
    639-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cardiogenic shock,AMICS)患者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AMICS患者177例(AMICS组)和同期单纯AMI患者90例(单纯AMI组),根据院内结局,将177例AMICS患者分为死亡组(63例)与存活组(1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PC、sTM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APC、sTM水平对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AMICS组血浆APC水平低于单纯AMI组,sTM水平高于单纯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7例AMICS患者院内死亡率为35.59%(63/177).死亡组血浆APC水平低于存活组,sTM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梗死面积大、乳酸高、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机械循环支持和sTM高,独立保护因素为APC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PC、sTM水平联合预测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大于血浆APC、sTM水平单独预测的0.790、0.791(P<0.05).结论:AMICS患者血浆APC水平降低和sTM水平升高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血浆APC、sTM水平联合预测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效能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活化蛋白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院内结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分析

    陈淼
    646-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20年12月2 154例行PCI术的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MACE的情况分为MACE组410例、无MACE组1 74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查血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MACE组的男性、随访时间均显著低于无MACE组,年龄、心率、脉搏、Killip分级、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衰、出院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外周动脉疾病、死亡均显著高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即刻血糖、尿素、肌酐、钠均显著高于无MACE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钙、钾、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无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Killip分级(1)、外周动脉疾病、尿素、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均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MACE发生率、生存率均下降.结论:心功能、外周动脉疾病、尿素、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均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对行PCI术的AMI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郭思妍薛婷李丽邱小松...
    65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及肝素抗凝(heparin anticoagula-tion,HA)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e adsorb system,DPM AS)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EICU就诊的肝衰竭患者101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入组76例患者.根据肝衰竭诊断的时间顺序,按随机数字顺序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局部枸橼酸组(RCA组)37例和肝素组(HA组)39例,其中RCA组4例患者和HA组6例未完成观察,每组最终各纳入33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blood ammonia,NH3)、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比较DPMAS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NH3清除率、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升高率;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28 d生存率.结果:DPMAS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TBIL、NH3、PTA以及治疗前后三者的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BIL、NH3下降,PT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蓄积以血清总钙/离子钙≥2.5为评判标准,RCA组在治疗结束时出现22次,在治疗结束后1 d无枸橼酸蓄积;RCA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酸碱度、电解质指标及治疗结束后28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局部枸橼酸抗凝的DPMAS治疗与肝素抗凝治疗的有效率相似,但前者可降低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肝功能衰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抗凝枸橼酸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肝素

    血清sST2、TGF-β1、CTGF水平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陶逸飞陈乐金静陈志贤...
    661-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4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5例HFpE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FpEF组),另选取同期400例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将405例HFpEF患者分为MACEs组(59例)和无MACEs组(346例).对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以评估它们的预测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相比于对照组,HFpEF 组血清 sST2、TGF-β1、CTGF 水平、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 VST)、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EF组患者的血清sST2、TGF-β1、CTGF与IVST、NT-proBN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LVEF、LVEDD、E/A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CEs组和无MACEs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肌酐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 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E/A、IVST、NT-proBNP、sST2、TGF-β1、CTGF 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 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VEF、E/A、IVST、NT-proBNP、sST2、TGF-β1、CTGF是HFpE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表明,对于HFpE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sST2、TGF-β1、CTGF联合预测的AUC、特异度均高于各单独指标(均P<0.05).结论:血清sST2、TGF-β1、CTGF联合对HFpE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不良预后

    ARDS患者俯卧位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王熙宇廖芮黄煜王玺...
    668-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通常需要施行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但对于此类患者治疗必不可少的俯卧位,使得CVC操作难度大幅增加,超声引导技术能够使俯卧位下的CVC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及俯卧位通气的39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颈内静脉置管特征,旨在探究实时超声引导下的CVC在处于俯卧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中的可行性.主要结果为首次穿刺成功率;次要结果包括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次数、总置管时间.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6%;置管成功率为92.3%;穿刺次数中位数为1;导管插入总时间为106.4(89.2~137.9)s;1例(2.6%)出现动脉穿刺,1例(2.6%)出现皮下血肿;未发生气胸、血胸、导管错位.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中,对处于深度镇静状态的有创机械通气且呈俯卧位的中重度ARDS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置管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超声颈内静脉置管术俯卧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监护室

    《临床急诊杂志》2024年第25卷总目次(说明:括号内的数字为期,括号外的数字为页码)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