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EER数据库和国内队列构建及验证非转移性同时性散发性双肾细胞癌预后模型

    潘鑫唐富豪周昱霖葛思论...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非转移性同时性散发性双肾细胞癌(synchronous sporadic b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SSBRCC)的预后模型,并利用多中心队列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录入SEER数据库的非转移性SSBRCC患者554例(SEER队列)及2007年4月-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非转移性SSBRCC患者111例(验证队列)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对于SSBRCC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之间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差异.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SSBRCC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根据这些独立预后因素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结果:与至少一侧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的患者比较,SSBRCC患者双侧均行部分肾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可以带来更好的远期生存收益.初诊时年龄≥60岁,TNM分期处于T3、T4期,组织学病理出现肉瘤样变特征,核分级Ⅲ、Ⅳ级以及至少一侧行RN是SSBRCC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5年OS Nomogram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SEER队列:C-index=0.773,验证队列:C-index=0.91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后模型可有效预测非转移性SSBRCC患者的总体预后,对于临床上简易评估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双肾细胞癌SEER数据库预后列线图

    脐尿管癌生存的预测模型和改良分期系统的构建:基于SEER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

    肖卓慧刘奕婷张阁钧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并验证脐尿管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模型并建立改良的分期系统.方法:回顾性检索2010-2018年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将患者队列随机以6:4比例分配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双向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分别采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验证列线图预测准确性.最后使用患者新列线图的评分结合生存信息建立新的分期系统.结果:共筛选出413例患者,分为训练队列247例,验证队列166例.经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双向逐步回归分析后,确定年龄、N分期、M分期、Mayo分期及Sheldon分期为脐尿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Mayo分期与Sheldon分期二者呈线性相关,因此分别以二者为基础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分别为0.71±0.02、0.71±0.02.对于3年、5年ROC曲线的AUC值,在以Mayo分期为基础的模型在训练集分别为75.1%,74.9%,在验证集分别为82.2%、72.2%;在以Sheldon分期为基础的模型在训练集分别为75.5%、75.5%,在验证集分别为80.5%、73.3%.校正曲线显示2个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DCA曲线显示列线图获益良好.基于列线图总分得到的新风险分期的生存曲线显示新的分期系统分层效果显著.结论:本研究分别基于Mayo分期和Sheldon分期构建了可准确预测脐尿管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建立了新的分期系统.

    脐尿管癌预后列线图SEER数据库

    内分泌治疗老年前列腺癌的远期生存率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季宏斌陈先国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老年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后5年生存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2010年1月—2023年8月治疗的91例老年PC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影响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R软件建立5年生存率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和校准度.并使用Bootstrap法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图对模型进行临床实用性评估.结果:年龄、分化程度、Gleason评分及转移情况是影响老年PCa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建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8,显示良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有良好的一致性.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926,Calibration校准曲线在理想曲线附近.结论:基于年龄、分化程度、Gleason评分及转移情况建立的老年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后5年生存率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为老年PCa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指导.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总体生存率预测模型

    NLR、MRI、p2PSA及PHI在PSA介于4~20ng/mL之间的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谢文华何屹顾燕琴吴晓鸣...
    198-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 2(serum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isoform 2,p2PSA)及其相关指标前列腺健康指数(prostate health index,PHI)在PSA介于4~20 ng/mL之间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前列腺穿刺患者342例,符合人组条件的205例,分为PCa组(96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109例).在PCa患者的亚组分析中,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将PCa患者分为高危组(36例)和非高危组(60例).检测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p2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水平,计算出PHI.检测血常规,根据中性粒细胞值及淋巴细胞值,计算出NLR值,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PCa组血清tPSA、MRI、p2PSA和PHI水平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NLR水平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PSA、NLR、MRI、p2PSA、PHI 诊断 PCa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 0.605、0.591、0.597、0.617、0.820;联合诊断方案中 PHI+MRI、PHI+NLR、PHI+p2PSA、PHI+p2PSA+MRI、PHI+p2PSA+NLR、PHI+MRI+NLR 方案的 AUC 均大于 0.820,检测效能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其中PHI+MRI+NLR方案最好(AUC=0.844).在亚组分析中,高危PCa组tPSA、MRI、NLR和PHI水平高于非高危P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PSA和PHI对PSA介于4~20 ng/mL之间的诊断价值优于tPSA,可作为PCa更好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PHI+MRI+NLR对PCa的联合诊断效能更高,可以弥补单项指标诊断的不足,提高PCa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tPSA、NLR、PHI能够预测PCa风险程度,NLR预测PCa的预后价值高于其诊断价值,但是NLR在PCa的诊断价值和预测PCa预后价值均低于tPSA.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前列腺健康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

    李勉洲路建磊王超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22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院治疗的6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剜除术完整剜除肿瘤,再将组织切成小块冲出.结果: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术后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膀胱良性肿瘤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膀胱肿瘤膀胱平滑肌瘤肿瘤剜除术

    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与可重复使用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唐浩桐李兴斌毛敏姚超...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一次性输尿管软镜(single-use flexible ureteroscopes,su-fURS)与可重复使用输尿管软镜(reusable flexible ureteroscopy,ru-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比较su-fURS与ru-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数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年4月.提取纳入研究的信息和数据,使用统计软件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2 121例患者,su-fURS组1 082例,ru-fURS组1 039例.结果显示,su-fURS与ru-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在碎石总有效率(OR=1.17,95%CI:0.94~1.46,P=0.16)、套石篮使用率(OR=1.36,95%CI:0.82~2.26,P=0.23)、术后住院时间(OR=-0.04,95%CI:-0.15~0.06,P=0.44)、术前双 J 管留置率(OR=1.00,95%CI:0.78~1.27,P=0.97)、术后 Clavien Ⅰ~Ⅱ 并发症发生率(OR=1.12,95%CI:0.81~1.54,P=0.4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u-fURS对肾下盏碎石有效率高于ru-fURS(OR=2.61,95%CI:1.34~5.07,P=0.005).结论:su-fURS与ru-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su-fURS对肾下盏结石有更高的有效率.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可重复使用输尿管软镜上尿路结石meta分析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张立进赵虎吴斌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PLU)与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SL)在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16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RPLU组(67例)及URSL组(49例).男64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39.2±7.8)岁.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的结石负荷、结石CT值、尿白细胞计数及细菌计数、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2组患者在术前结石负荷[(1.7±0.3)cm vs(1.8±0.4)cm,P=0.214]、结石 CT 值[(549.7±37.2)HU vs(554.6± 43.7)HU,P=0.183]、术前尿细菌计数[(103.4±13.6)个/μL vs(112.9±17.5)个/μL,P=0.173]、术前尿白细胞计数[(315.9±27.9)个/µL vs(348.6±36.2)个/μL,P=1.05]、术前患肾 GFR[(25.6±9.8)mL/min vs(28.2±11.4)mL/min,P=0.09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PLU组与URSL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9±17.7)min vs(63.6±13.1)min,P=0.237].虽然 URSL 组在术中出血量[(53.5± 12.9)mL vs(37.2±14.1)mL,P=0.033]、术后住院时间[(7.3±0.9)d vs(4.9±1.1)d,P=0.041]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6.4±1.7)分vs(4.3±1.4)分,P=0.011]均好于RPLU组,但RPLU组在术后发热率(7.5%vs 16.3%,P=0.006)及住院总费用[(15 707.7±535.4)元 vs(17 384.1±474.8)元,P=0.038]方面均优于URSL组.术后手术并发症方面RPLU组显著少于URSL组(17.9%vs 46.9%,P<0.001).术后3次复查结果显示RPLU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URSL组:第1周(94.0%vs 79.6%,P=0.018)、第1个月(97.0%vs 83.7%,P=0.001)、第 3 个月(98.5%vs 87.8%,P=0.016).结论:RPLU 较 URSL 在降低术后感染及提高结石清除率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对于一些基层医院泌尿外科来说,RPLU也许能成为处理此类结石的更好选择.

    输尿管结石腹腔镜钬激光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中上段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比较

    杨诚李建雄贺慷夏慧...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中上段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因输尿管狭窄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后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组患者25例,传统腹腔镜组10例.术中采用斜卧截石位,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组手术采用脐部约3 cm切口,放置四通道单孔穿刺套件,用于放置腹腔镜观察孔及操作孔,术中根据输尿管镜精准定位输尿管狭窄段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分析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组术中无增加辅助孔或改开放手术,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25.41±42.0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7±3.42)d,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以上,患者肾积水较前减轻,肾功能得以改善.此外,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组部分不留置术腔引流管,患者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好.结论:单孔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狭窄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势.对于具有一定腹腔镜技术经验的术者是一种临床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输尿管狭窄单孔腹腔镜输尿管镜

    儿童睾丸扭转复位术后睾丸萎缩的危险因素分析

    许鹏周云贾蓉高靖达...
    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后睾丸萎缩的危险因素,探讨预测睾丸萎缩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2例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13岁,平均(7.31±0.32)岁;均为单侧,其中左侧43例,右侧29例.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术中睾丸颜色变化情况、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依据术后超声结果将患儿分为睾丸萎缩组和非睾丸萎缩组,将2组患儿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萎缩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儿均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其中术后睾丸萎缩39例,未发生睾丸萎缩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疼痛持续时间、术前超声不均质表现、睾丸扭转复位10 min后颜色评分与睾丸扭转复位术后发生睾丸萎缩密切相关(P<0.05).年龄、阴囊红肿、术前血常规白细胞数值等因素与睾丸扭转复位术后发生睾丸萎缩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术前疼痛持续时间>12 h、睾丸扭转复位后10 min颜色评分1~2分、术前超声睾丸实质不均质回声是儿童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后发生睾丸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睾丸扭转复位10 min后颜色评分1~2分,睾丸已产生不可逆损伤,睾丸切除概率大,即使术中保留睾丸,术后发生睾丸萎缩概率高.术前疼痛持续时间>12 h、术前超声不均质表现是睾丸扭转复位术后发生睾丸萎缩的危险因素.当怀疑睾丸扭转时,应积极手术探查,减少睾丸缺血时间从而最大可能的保留睾丸.

    睾丸扭转睾丸萎缩危险因素儿童

    前列腺绿激光解剖性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远期疗效分析

    高鹏金露蔡晓伟薛波新...
    22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绿激光解剖性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绿激光解剖性汽化切除术治疗的133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术后随访,收集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ore,IPS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膀胱残余尿(postvoid residual,PVR)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等指标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PV降低59.2%.在3年随访中,患者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无一例患者因BPH再次手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尿路刺激征(27.1%)、血尿(11.3%)、尿潴留(3.0%)等,远期并发症统计结果中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结论:绿激光解剖性汽化切除术治疗BPH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前列腺增生绿激光解剖性汽化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