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登高望远,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黄宇光
    5-6页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非急诊大手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模型

    李鹏朱静文许开伟张玉...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非急诊大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全麻下行非急诊大手术的7 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2h内是否拔管,将患者分为两组:非延迟拔管组(≤2 h)和延迟拔管组(>2 h).将患者按照 7 ∶ 3 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因素,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并验证预测模型.结果 有 123 例(1.6%)出现术后延迟拔管.ASA分级、科室、术中使用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激素、术中出现低钙血症、重度贫血、术中输血、气道痉挛是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1(95%CI 0.742~0.778),敏感性98.1%,特异性41.9%.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非急诊大手术后拔管延迟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利用该模型有助于预防非急诊大手术后延迟拔管.

    随机森林大手术延迟拔管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肝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崔丽娜魏昌伟吴丹吴安石...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5 年 6月至 2013 年 6 月于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次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 1 35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 30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成两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术前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移植手术后有 316 例(23.3%)发生肺部感染,其中有 21 例(6.7%)死亡.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术前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癌、丙型肝炎肝硬化、先天性肝脏疾病及肝衰竭、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昏迷、糖尿病的比例、术前肌酐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前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无肝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加(P<0.05),术中尿量明显减少(P<0.05),术中使用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及呋塞米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术后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重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失血量>1 900 ml、术后苏醒时间>7.3h是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利多卡因、术前总蛋白>64.6 g/L、术中尿量>1 800 ml是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诊断慢性重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失血量>1 900 ml、术后苏醒时间>7.3h是肝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肝移植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

    罗太君张文超肖蕊徐涛...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1 年4 月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593 例,男189例,女404 例,年龄≥65 岁,BMI 12.0~35.5 kg/m2,ASAⅡ—Ⅳ级.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电话随访收集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绘制术前NT-proBNP浓度与术后 30d死亡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NT-proBNP临界值为 1 765.0 pg/ml.根据患者术前血浆NT-proBNP 浓度分为两组:低浓度组(NT-proBNP≤1 765.0 pg/ml,L 组,n = 463)和高浓度组(NT-proBNP>1 765.0 pg/ml,H组,n=13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不同血浆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L组比较,H组年龄、术前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肺部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比例、术后 30d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浆高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OR=1.215,95%CI 1.073~1.375,P=0.020)、术后30d死亡(OR=32.696,95%CI 7.158~149.338,P<0.001)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术前血浆高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术后30d死亡呈正相关.

    老年危重髋部骨折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死亡率

    《临床麻醉学杂志》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

    22页

    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谵妄风险评估表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郭雅欣韩超刘俊峰刘金明...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的风险评估表并评价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3 月至 2022 年 5 月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474 例和 2022 年 1-5 月的同质患者153 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成两组:非POD组和POD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并确定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Homs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一致性.根据OR值对所选变量进行赋值后建立POD风险评估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风险评估表的预测效能.将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截断值进行风险分层分为:低危和高危.计算不同风险分层的POD发病率,评估风险评估表的适用性.结果 训练集中有 58 例(12.2%)发生POD,验证集中有 19 例(12.4%)发生PO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5 岁、ASA Ⅲ或Ⅳ级、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4 分、术前睡眠障碍、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全麻、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定为POD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估表以截断值 44.5分进行危险分层,其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956(95%CI 0.937~0.975).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风险预测评估表将患者分为低危和高危,与低危患者比较,高危患者POD发病率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 采用年龄≥85 岁、ASA Ⅲ或Ⅳ级、MMSE评分≤24 分、术前睡眠障碍、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全麻、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定构建的POD风险评估表,对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能有效识别发生POD的高危患者.

    术后谵妄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风险评估表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静张婧韩霜李建立...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6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糖尿病组(DH组)和常规通气糖尿病组(DR组),每组 30 例.另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上腹部手术非糖尿病老年患者 6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非糖尿病组(NH组)和常规通气非糖尿病组(NR组),每组 30 例.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调控呼吸参数使DH组和NH组维持PaCO2 45~65 mmHg,DR组和NR组维持PaCO2 35~45 mmHg.记录气腹前 5 min及气腹后 5、15、30 min的PETCO2,并采集以上时点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CO2,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检测麻醉诱导前及术后 3d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前 1d和术后 1、3、7 d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气腹前 5 min比较,四组气腹后 5、15、30 min时PETCO2 和PaCO2 明显升高,pH值、Da-jvO2 和CERO2 明显降低(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四组术后 3d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 1d 比较,四组术后 1、3 d MoCA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DR组比较,DH 组气腹前 5 min 及气腹后 5、15、30 min 时 PET CO2 明显升高,pH 值、Da-jvO2和CERO2 明显降低,术后 3d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术后 1、3 d MoCA评分明显升高,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NR组比较,NH组气腹前 5 min及气腹后 5、15、30 min时PETCO2明显升高,pH值、Da-jvO2 和CERO2 明显降低,术后 3d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术后1、3 d MoCA评分明显升高,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NH组比较,DH组气腹前 5 min及气腹后5、15、30 min时Da-jvO2 和CERO2 明显升高,术后3d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术后1、3 d MoCA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术中脑氧代谢,降低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老年高碳酸血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S100β蛋白

    肺动态顺应性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肺功能的影响

    石进涛朱娟邓鉴吉慧...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肺动态顺应性(Cdyn)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68 例,男37 例,女 31 例,年龄 65~79 岁,BMI<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个体化PEEP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 34 例.P组在插管完成即刻、气腹-屈氏体位建立即刻、气腹结束即刻行肺复张及PEEP滴定试验,C组设置固定PEEP 5 cmH2 O.记录P组 3 次滴定时最佳PEEP和实际VT.记录气管插管完成后10 min(T1)、气腹-屈氏体位建立后10 min(T2)、60 min(T3)、手术结束拔管前(T4)PaO2、PaCO2、PETCO2,计算氧合指数(OI)、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驱动压和Cdyn.采用ELISA法测定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 10 min(T5)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的浓度.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滴定最佳PEEP的中位数为 4 cmH2 O.与C组比较,P组T4 时PaO2、OI明显升高,T1、T3、T4 时Cdyn明显升高,T1—T4时驱动压明显降低,T5 时 CC16 血清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 T1—T4 时 PaCO2、PET CO2、A-aDO2、Vd/V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d均未发生严重PPCs.结论 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下肺动态顺应性指导个体化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提高患者术中肺动态顺应性,降低驱动压,改善手术结束时氧合,降低术后CC16 血清浓度,改善术中肺功能.

    动态顺应性压力控制通气结直肠癌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滴定肺通气保护策略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刘欢张晨曦袁瑞闵红星...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3 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 例,男45 例,女 58 例,年龄 18~64 岁,BMI 18~28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n=51)和对照组(n=52).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 30 min 在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行TEAS,至患者送至恢复室前停止;对照组放置电极片于相同穴位,但不进行电刺激.记录Mallampati分级、气管插管尝试次数、按压环状软骨、插管时阻力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留置时间.记录拔管后 1、6、24 h POST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咽喉VAS疼痛评分和声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拔管后 1、6、24 h POST总发生率、POST 1 级发生率和咽喉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 6h POST2 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后1、6、24 h声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可明显降低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咽喉VAS疼痛评分.

    经皮穴位电刺激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

    咪达唑仑对术前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

    梁淑娟刘文超韩珊珊周婳...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短期口服咪达唑仑对术前合并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 例,男32 例,女48 例,年龄65~79 岁,BMI 21~27 kg/m2,ASA Ⅱ或Ⅲ级,入院时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S)评分≥38 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 例.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7.5 mg每晚一次,连续服药 3~4 d,直到术前1d;对照组予外观相似的安慰剂半片.记录术前1 d STAI-S评分与术后 3d内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后 30 min、1、2 h、拔管后30 min HR和MAP,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及间羟胺使用情况,记录拔管后30 min、术后24、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曲马多使用情况以及拔管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咪达唑仑组术前 1 d STAI-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术中间羟胺使用率、拔管后30 min、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曲马多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可有效降低合并术前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发生.

    术后谵妄老年术前焦虑结直肠癌根治术咪达唑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