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麻醉前预康复临床实践,实现围术期高质量发展

    王天龙
    117-118页

    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影响

    王晓宁张丽红李天佐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CAS的无症状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111例,男 75例,女36例,年龄≥65岁,BMI 18~32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55)和对照组(C组,n=56).D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 0.2~0.5 μg/kg,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1~0.2 μg·kg-1·h-1;C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两组麻醉方案及术中用药方案相同.记录麻醉诱导前15 min(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支架置入前5 min(T2)、支架置入后5 min(T3)、气管拔管后5 min(T4)的MAP和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呼吸抑制(SpO2<90%)、拔管时间以及术后穿刺处感染、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T1、T2 时MAP明显升高,T3、T4 时MAP明显降低,T1、T3、T4 时HR明显减慢(P<0.05),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拔管时间、术后 24 h 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术后穿刺处感染.结论 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右美托咪定麻醉苏醒期呛咳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老年

    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龚明朱鸿威郑栋煜王娜...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 1 ∶ 1 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佩戴国产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电极对准内关穴.电刺激组开机刺激内关穴,调整强度使患者感觉手部关联区域有麻刺感且可耐受,固定手环后关机;手术结束时立即打开手环,给予麻醉诱导前确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佩戴24 h.对照组同样佩戴24 h,但始终不通电.记录术后24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及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术后 24 h内PONV发生率、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差异主要出现在术后 1~6 h(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止吐药物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穿戴式手环行经皮内关穴电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 24h内PONV发生率.

    经皮穴位电刺激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内关穴手环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张擎王雷原王标何亮...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8 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AK组)和纳布啡组(NA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AK组静脉泵注对乙酰氨基酚 500 mg(稀释至 50 ml)后缓慢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稀释至 10 ml);NA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泵注生理盐水 50 ml后缓慢推注纳布啡 0.2 mg/kg(稀释至 10 ml).记录术后 0.5、3、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非劣效性界值Δ=1.0 分),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术后 24h内补救镇痛例数,术后 0.5、3、6 h的Ramsay镇静评分,术后 24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与NA组比较,术后 0.5hAK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值的 95%CI上限低于非劣效性界值(P<0.05).AK组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NA组(P<0.05).两组术后 24h内补救镇痛率、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术后 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疼痛,不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效果不劣于纳布啡,且患者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评分和总体满意度更高.

    对乙酰氨基酚酮咯酸氨丁三醇纳布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镇痛

    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姜卜维马凤丹黄瑾张珈硕...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60 例,男 37 例,女 23 例,年龄 40~79 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髂腰肌平面阻滞组(IPB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NB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IPB组采用 0.5%罗哌卡因 10 ml行超声引导下IPB,后采用 0.5%罗哌卡因 5ml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FNB组采用 0.5%罗哌卡因 10 ml行超声引导下FNB,后采用0.5%罗哌卡因5ml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采用 15 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估术前、术后 1、2、3 d的恢复质量.记录术后 12、24、48 h最高VAS(VASmax)疼痛评分和股四头肌徒手肌力测试(MMT)评分.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穿刺部位感染和局麻药中毒等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头晕、恶心呕吐、深静脉血栓和谵妄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FNB组比较,IPB组术后 1、2、3 d QoR-15 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FNB组比较,IPB组术后 12、24 h股四头肌MMT评分明显升高,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VASmax疼痛评分、术后48h股四头肌MMT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等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加速患者康复,效果优于股神经阻滞.

    髂腰肌平面阻滞股神经阻滞髋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恢复质量

    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闫翔蒋嘉傅毅立魏昌伟...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早期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 125 例,男 80 例,女 45 例,年龄 18~64 岁,BMI 18~35 kg/m2,ASA Ⅰ—Ⅲ级.采用PONV影响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PONV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无PONV组(n=87)、轻度PONV组(n=38)和中重度PONV组(n= 7).采用 15 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的恢复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术后第2天的活动能力.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校正后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无PONV患者比较,轻度和中重度PONV患者术后第 1 天QoR-15 量表评分分别降低 4.5 分(95%CI-8.9~-0.04 分,P=0.048)和 15.8 分(95%CI-24.8~-6.8 分,P=0.001);轻度(MD=-27.4 m,95%CI-70.1~15.4 m,P=0.207)和中重度PONV(MD=-57.0 m,95%CI-145.7~31.6 m,P=0.204)与术后第 2 天 6-MWT距离缩短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肺部手术患者中,PONV严重程度的增加与更差的恢复质量存在相关性.积极地预防和治疗PONV可能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肺部手术术后恶心呕吐恢复质量6分钟步行实验胸腔镜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术前焦虑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情绪的影响

    吴冰清佘汗涛高铁梅陈晨...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术前焦虑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存在术前焦虑的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25~64岁,BMI 18~26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 0.1 mg/kg组(E1组)、艾司氯胺酮 0.2 mg/kg组(E2 组)和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E3组),每组 20例.E1组、E2组和E3组于手术结束前 30 min分别静脉缓慢注射相应剂量艾司氯胺酮,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 10 ml.记录术前 24 h、术后24、48、72、120 h的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记录术后12、24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例数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与C组比较,E1组、E2组和E3组术后24、48、72 h的 GAD-7 评分和HADS评分明显降低,且E3组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0.05);E1组、E2组和E3组术后24、48、72 h血清BDNF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E3 组明显高于E1 组和E2 组(P<0.05).与C组比较,E1组、E2组和E3组术后12、24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及术后12h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E3组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0.05);E1组、E2组和E3组术后48h内补救镇痛例数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且E3组明显少于E1组和E2组(P<0.05).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0.2、0.3 mg/kg可改善胸腔镜手术前焦虑患者的术后早期情绪,其中艾司氯胺酮0.3 mg/kg抗焦虑效果更好.

    艾司氯胺酮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焦虑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影响

    李晗呼远白智远李芝燕...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2 年 4-8月行LC患者104例,男32例,女72例,年龄 18~64岁,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GB组(S组,n=51)和对照组(C组,n=53).气管插管后即刻,S组使用0.2%罗哌卡因4ml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右侧SGB;C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4 ml.记录术后48h内腹腔镜术后肩痛(PLSP)例数和PLSP持续时间;记录术毕即刻(T1)、术后 2 h(T2)、6 h(T3)、12 h(T4)、24 h(T5)、48 h(T6)PLSP的VAS疼痛评分,评估PLSP程度;记录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PLSP发生率、PLSP持续时间>10h比例明显低于C组(P<0.05).T3—T5 时S组PLSP 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S组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C组(P<0.05).S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降低LC患者PLSP发生率,缓解PLSP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肩痛不良反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杨海扣强强周士三张浩...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 36 例,男 22 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两组:PCV-VG模式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V组),每组18例.麻醉成功后P 组和V组分别使用PCV-VG模式和VCV模式.记录气管插管前、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 10 min的MAP、HR、SpO2.记录单肺通气前 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PETCO2、PaCO2、PaO2 和pH.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与V组比较,单肺通气后30 min P组SpO2、Cdyn、PaO2 和pH明显升高(P<0.05),Pmean、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后 10 min P组PETCO2、PaCO2 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P组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与VCV模式比较,使用PCV-VG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术中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新生儿术后康复.

    食管闭锁胸腔镜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容量控制通气新生儿单肺通气

    脑肿瘤患者术中低血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崔倩宇李嘉欣马婷婷张星月...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肿瘤切除术中低血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 428 例,男276例,女152例,年龄≥18岁,BMI 15~36 kg/m2,ASA Ⅱ或Ⅲ级.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本研究定义了3个低血压阈值,分别为术中MAP<65 mmHg、60 mmHg和55 mmH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 个不同阈值下术中低血压与术后AKI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107例发生术后AKI.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MAP<65 mmHg(OR=1.11,95%CI 1.03~1.20,P=0.010)和术中MAP<60 mmHg(OR=1.12,95%CI 1.02~1.23,P=0.017)与术后AKI的发生相关.结论 术中MAP<65 mmHg和 60 mmHg与脑肿瘤切除术后AKI的发生相关.

    急性肾损伤脑肿瘤术中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