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氧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秦晨光方开云彭晶何福娟...
    67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原位肝移植术(OLT)患者术中氧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行OLT患者118例,男89例,女29例,年龄18~70岁,BMI<28 kg/m2,ASA 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驱动压组(D组)和固定PEEP组(P组),每组59例.两组全麻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I:E 1:2,VT6 ml/kg(理想体重),RR 10~15次/分.D组在机械通气5 min后开始PEEP滴定试验,将PEEP从2 cmH2O逐渐递增到10 cmH2O,选择能产生最低驱动压的PEEP,维持该PEEP直至手术结束.P组术中维持PEEP 5 cmH2O.记录术中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插管后5 min(T1)、无肝期(T2)、新肝期(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HR、SBP、DB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PEEP、血气分析结果,并计算驱动压、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死腔率(VD/VT).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D组晶体液输注量明显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与T2时比较,两组T1、T3、T4时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Ppeak、Pplat、驱动压、OI明显升高,T3、T4时Cdyn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D组术后7 d内PP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驱动压导向PEEP通气可改善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氧合,降低PPCs发生率,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升高.

    驱动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

    肺动态顺应性指导个体化PEEP滴定对颅面重建术患儿术后肺不张的影响

    施伶俐赵龙德张莉王建设...
    683-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动态顺应性(Cdyn)指导个体化PEEP滴定对颅面重建术患儿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颅面重建术患儿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1岁,ASA Ⅰ或Ⅱ级,麻醉时间≥2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Cdyn导向个体化PEEP组(I组)和固定PEEP组(P组),每组40例.I组在插管后5 min肺部超声评分(LUS)后进行PEEP滴定,Cdyn最高值对应的PEEP为个体化PEEP;P组PEEP固定为6 cmH2O.记录插管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胸膜旁实变评分、B线评分、LUS总评分和肺不张发生情况.记录插管后5 min和PEEP建立后Cdyn、气道峰压(Ppeak)、HR、MAP.记录插管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氧合指数(OI)和术后72 h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滴定过程中Cdyn最高值时对应个体化PEEP滴定值中位数为9 cmH2O.与插管后5 min比较,两组手术结束时胸膜旁实变总评分、后胸部胸膜旁实变评分、B线总评分和前、侧、后胸部B线评分、LUS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Ⅰ组手术结束时胸膜旁实变评分、后胸部胸膜旁实变总评分、B线总评分、后胸部B线评分、LUS总评分、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Ⅰ组PEEP建立后Cdyn和Ppeak明显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OI明显升高(P<0.05),术后72 h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中应用Cdyn指导个体化PEEP滴定能有效降低颅面重建术患儿手术结束时LUS评分和肺不张发生率,改善氧合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呼气末正压动态顺应性肺不张肺超声评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艾司氯胺酮对烧伤切削痂植皮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罗小雨潘壮王娴雅李倩...
    68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对烧伤切削痂植皮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烧伤切削痂植皮术患者73例,男46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5~27.9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37)和对照组(C组,n=36).E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并持续静脉泵注0.1 mg·kg-1·h-1至术毕;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行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前1 d、术后3、7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E组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3、7 d的SAS、SDS评分和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能够改善烧伤切削痂植皮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艾司氯胺酮烧伤焦虑抑郁

    瑞马唑仑对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睡眠节律和谵妄的影响

    王建中李婷婷姜红英周维...
    693-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接受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褪黑素分泌、睡眠节律和谵妄(PO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入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65~80岁,BMI 18.5~24.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80例.R组予瑞马唑仑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瑞马唑仑0.3~0.8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P组予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记录手术当日、术后1、2、3 d凌晨04:00褪黑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出院前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OD和术后睡眠障碍(POSD)发生情况.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R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 d凌晨04:00褪黑素浓度明显升高,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SQI明显降低(P<0.05);POD、POSD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镇痛泵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马唑仑用于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对术后褪黑素和皮质醇分泌节律和睡眠节律的影响较小,可降低POD发生率,缓解术后睡眠障碍.

    瑞马唑仑脊柱手术褪黑素皮质醇睡眠节律术后谵妄

    《临床麻醉学杂志》中英文摘要撰写规范

    698页

    穴位预埋线对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夏海燕张建友偶鹰飞王鼐超...
    699-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组穴位预埋线对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25~64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穴位预埋线组(M组),每组30例.M组于术前1 d给予患者内关、三阴交、膈俞、厥阴俞、胃俞共5组10个穴位进行预埋线,C组术前不进行穴位埋线操作.记录麻醉诱导前5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建立气腹后即刻、气腹后10、20、3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的HR、MAP、低频功率标准化值(LF)、高频功率标准化值(HF)和LF/HF.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 h检测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M组气腹后10、20、30 min的HR明显减慢,MAP、LF和LF/HF明显降低,HF明显升高(P<0.05);M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穴位组合预埋线可调节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康复质量.

    穴位埋线自主神经胃肠功能心率变异性术后恶心呕吐

    颊针疗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周弋晖朱美华胡海青牛聪...
    704-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颊针疗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4岁,BMI 18.5~25.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颊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颊针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颊针疗法1次,术后每日上午9点行颊针疗法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3 d;对照组不行颊针治疗.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术后1、4、24、48 h VAS疼痛评分.分别于入室时及术后1、2、3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颊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1、4、24、48 h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3 d CRP、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喉痉挛及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运用颊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颊针结肠癌根治术疼痛镇痛炎性因子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利雪阳吴安石昝京伟徐凯...
    709-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双侧合谷穴及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在相同的穴位放置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所有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的HR、MAP.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15 min的Wong-Baker面部疼痛表情(FPS-R)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并计算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 与入室时比较,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MAP明显升高(P<0.05);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FPS-R评分、PAED评分和EA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AS可有效预防行SPR的脑瘫患儿EA发生,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快麻醉复苏时间.

    经皮穴位电刺激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瘫儿童苏醒期躁动

    《临床麻醉学杂志》关于一稿多投问题的声明

    713页

    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李梦钰庹小双付静文路志红...
    714-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3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穴组(内关穴)、双穴组(内关穴和膻中穴)和对照组,每组51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单穴组刺激内关穴,双穴组刺激内关穴和膻中穴,对照组不刺激),采用疏密波2/10 Hz,强度4~11 mA,持续时间30 min.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PACU内和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双穴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单穴组和对照组(P<0.05).双穴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单穴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在PACU内及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电刺激内关穴比较,同时刺激内关穴和膻中穴明显减少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的瑞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瑞芬太尼术后疼痛乳腺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