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围术期应激调控 助力加速术后康复临床实践

    王天龙冯帅
    789-791页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抑制老年患者前列腺穿刺时体动反应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杨皓天庄楷胡晶辉嵇富海...
    792-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环泊酚镇静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老年男性患者 49 例,年龄 65~75 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组(E组,n=23)和环泊酚组(C组,n=26).静脉给予舒芬太尼 0.1 μg/kg后,E组给予艾司氯胺酮 0.2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上下序贯法确定环泊酚镇静诱导的给药剂量.E组环泊酚起始剂量为 0.2 mg/kg,C 组环泊酚起始剂量 0.3 mg/kg,剂量梯度均为 0.05 mg/kg.若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第 1 针前列腺穿刺不出现体动,下一例患者的环泊酚剂量减少 0.05 mg/kg,反之下一例剂量增加 0.05 mg/kg.出现 7 个无体动和有体动的拐点交替后终止研究.记录环泊酚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注射痛、恶心呕吐、精神系统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 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与C组比较,E组环泊酚总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50 为 0.22 mg/kg(95%CI 0.19~0.26 mg/kg),C组的ED50为 0.38 mg/kg(95%CI 0.31~0.46 mg/kg).与C组比较,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50明显降低(P<0.05).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95为 0.28 mg/kg(95%CI 0.25~0.49 mg/kg),C组的ED95为0.51 mg/kg(95%CI 0.44~1.25 mg/kg).与C组比较,E组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95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时环泊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D50为0.38 mg/kg,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2 mg/kg后其ED50降低至 0.22 mg/kg.

    艾司氯胺酮环泊酚老年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半数有效剂量

    瑞马唑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刘艳王迎斌张丽曹璐...
    797-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 例,男36 例,女24 例,年龄18~80 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 30 例.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 0.2~0.3 mg/kg,推注时间大于 1 min,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 1.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即MOAA/S评分为 1~2 分后,两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 0.3~0.5 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 0.15~0.2 mg/kg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维持: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 1.0~2.0 mg·kg-1·h-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 4.0~12.0 mg·kg-1·h-1,两组协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 0.1~0.2 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 24、72 h T 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 NK 细胞,并计算CD4+/CD8+,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术毕即刻、拔管即刻的HR、MAP、SpO2、BIS,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 24、72 h 15 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分,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结果 与P组比较,R组术毕即刻、术后 24 h NK、CD3+、CD4+细胞明显升高(P<0.05),术毕即刻HR明显增快、MAP 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 24、72 h QoR-15 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质量更高.

    瑞马唑仑结直肠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免疫功能恢复质量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中静脉淤血和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刘佳聪胡兰鑫陈利海程怡...
    804-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中静脉淤血和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拟于全麻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 137 例,男 73例,女64 例,年龄18~70 岁,BMI 20~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CL组,n=68)和对照组(C组,n=69).CL组在CPB停机后 20 min,通过泵注硝酸甘油应用CLCVP将CVP 降低至 10 mmHg以下,直至手术结束,必要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65 mmHg.C组采用标准化麻醉管理.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2h采集尿液标本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浓度.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术后 2h采集尿液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使用CVP高于 10、12、16、20 mmHg的累计时间和时间加权平均CVP评估静脉淤血.记录术后AKI发生情况、2 期及以上AKI发生情况、肾脏替代治疗(CRRT)、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到达ICU时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KICS)评分、住院死亡情况、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CPB后CL组CVP高于 10、12、16、20 mmHg的累计时间明显缩短,时间加权平均CVP明显降低(P<0.05).术后CL组发生AKI 9 例(13.2%),C组 15 例(2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组发生 2 期及以上的 AKI 1 例(1.5%),C组 2 例(2.9%),C组有 1 例需行CRRT.与C组比较,CL组术后 12 h KIM-1 浓度和术后 2 h NGAL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LCOS、AKICS评分、住院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肺转流心脏手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通过减轻静脉淤血,减少术后肾损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急性肾损伤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静脉淤血心肺转流心脏手术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压的预测模型

    吴俊雄杜小强陈坤刘建东...
    809-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构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肝癌切除患者术后低血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肝癌切除术患者 144 例,男 81 例,女 63 例,年龄45~64 岁,BMI 22~26 kg/m2,ASA Ⅰ或Ⅱ级.将 144 例患者按照 2∶1 随机分为试验集(n=96)和验证集(n=48),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将试验集和验证集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收集患者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肝门阻断时间、肝门阻断次数、肝门阻断间隔时间、出血量、术中CVP平均值、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试验集中低血压发生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将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试验集中术后低血压 29 例(30.2%),验证集中术后低血压 15 例(31.3%).与非低血压组比较,试验集中低血压组术前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肿瘤直径≥5 cm比例、出血量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升高(OR=0.216,95%CI 0.164~0.665,P<0.05)是术后低血压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时间延长(OR=2.649,95%CI 1.802~7.553,P<0.05)、肿瘤直径≥5 cm(OR=3.789,95%CI 2.011~12.458,P<0.05)、出血量增加(OR=8.873,95%CI 2.750~17.553,P<0.05)是术后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压危险因素:F=-408.64-(1.534×术前白蛋白)+(0.974×手术时间)+(1.332×肿瘤直径≥5 cm)+(2.183×出血量).风险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 0.821(0.695~0.943),敏感性 71.7%,特异性 86.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0.654,P=0.222.结论 手术时间延长、肿瘤直径≥5 cm、出血量增加是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肝癌切除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更高的白蛋白是保护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癌手术时间肿瘤直径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崔应辉徐佳明柳彤陶海勇...
    814-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 25 例,年龄 30~60 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NH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TCI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ANH组麻醉诱导平稳后行ANH,理想Hct 28%~30%,术后1h内回输完毕;对照组常规处理.记录依托咪酯用量.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两组术毕即刻、术后 10、20、30 min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和ANH组自体血采集入储血袋即刻、在储血袋保存1h、回输即刻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 1、2 d的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 两组依托咪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毕即刻比较,术后 10、20 和 30 min两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 10 min ANH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明显升高(P<0.05).ANH组自体血采集入储血袋即刻、在储血袋保存 1h和回输即刻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分别为(547.8±119.4)、(536.7±107.8)、(522.8±91.7)ng/ml.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毕即刻两组Cor、ALD浓度明显降低(P<0.05),ACTH浓度明显升高(P<0.05),麻醉诱导前和术后 1、2 d两组Cor、ALD和ACTH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H用于TCI依托咪酯的骨科手术中,采集的自体血回输后仅短暂(10 min左右)增加依托咪酯的血药浓度,肾上腺皮质功能在术后 24h 内恢复到麻醉诱导前水平.

    依托咪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肾上腺皮质功能血药浓度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张建友郭宁杨大威王溢鑫...
    820-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呼吸力学、肺损伤标志物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 59 例,男 29 例,女30 例,年龄18~64 岁,BMI 18.5~26.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CV-VG组(P组,n=29)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组,n=30).P 组单肺通气(OLV)时使用PCV-VG模式,V组使用VCV模式,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一致.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 5 min、OLV后15 min、30 min、术后3d的PaO2,计算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插管后5 min、OLV后15 min、3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驱动压(DP).在麻醉诱导前、拔管后测定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术后 1 周内PPCs发生情况.结果 与V组比较,OLV后15 min、30 min P组Ppeak和DP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术后 3dP组PaO2 和OI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P组CC-16 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 1 周内PP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可降低气道峰压和驱动压,增加肺动态顺应性,改善氧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单肺通气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容量控制通气胸腔镜手术肺部并发症

    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章炜王亮黄秋婵纪木火...
    825-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 82 例,男 42 例,女 40 例,年龄 65~90岁,BMI 18.5~30.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 41 例.麻醉诱导:C组采用环泊酚0.3 mg/kg,P组采用丙泊酚1.5 mg/kg.记录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发生低血压的例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3 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 3 min(T3)、插管后 5 min(T4)和插管后 10 min(T5)时的HR、SBP、DBP 和心脏指数(CI).记录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注射痛、呛咳、术中体动和心动过缓的发生例数.记录苏醒期躁动和术后 48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与P组比较,C组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0 时比较,T1—T5 时两组HR明显减慢(P<0.05),SBP、DBP和CI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5 时C组CI明显升高(P<0.05),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率,呛咳、术中体动、心动过缓、苏醒期躁动和术后 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

    环泊酚丙泊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低血压

    可视硬性喉镜在颈托固定模拟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林容木陈佳祥章锐何鹏...
    830-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可视硬性喉镜与可视喉镜在颈托固定模拟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 90 例,男 52 例,女 38 例,年龄 18~64 岁,BMI 18.5~25.0 kg/m2,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脊柱外科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颈托并调节固定颈部,建立困难气道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可视硬性喉镜组(R组)和可视喉镜组(C组),每组 45 例.R组和C组分别使用可视硬性喉镜和可视喉镜完成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鼻腔通过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例数、插管次数.采用Cormark-Le-hane(C-L)分级评估镜下声门暴露情况.采用改良经鼻气管插管困难量表(NIDS)对插管条件进行量化评估.记录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 1 min(T3)、插管后 3 min(T4)的HR和MAP.记录插管相关并发症(鼻出血、咽喉痛、声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R组鼻腔通过时间明显延长,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明显缩短,插管无困难比例明显升高(P<0.05),T2、T3 时R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R组鼻出血、咽喉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次数、C-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颈托固定模拟困难气道的患者,可视硬性喉镜与可视喉镜均可安全有效地完成经鼻气管插管.与可视喉镜比较,使用可视硬性喉镜时声门暴露更快,插管时间更短,插管难度更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可视硬性喉镜可视喉镜颈托固定鼻插管困难气道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陈丽莉樊金燕张传武孟振昂...
    836-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 136 例,男 41 例,女 95 例,年龄 18~64 岁,BMI 30~45 kg/m2,ASA 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DE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4 例.麻醉诱导前10 min,DE组和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 0.5 μg/kg,随后以 0.4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 40 min.麻醉诱导时,DE组和E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负荷剂量,随后以0.1 m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在相同时点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前 24h和术后 24h40 项恢复质量(QoR-40)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h内地佐辛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拔管即刻、术后 2、6、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躁动、低氧血症和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E组、E组和D组术后 24 h QoR-40 评分明显升高(P<0.05),D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 24h内地佐辛用量明显减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DE组和E组拔管即刻和术后 2、6、1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D组拔管即刻和术后 2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DE组术后 24 h QoR-40 评分明显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 2、6、1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DE组术后24 h QoR-40 评分明显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 2、6 h 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四组术后 24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快速康复.

    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恢复质量肥胖